•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8

cheese酸奶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智慧女神美美

已采纳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我来看看初二语文知识期中考试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文知识积累(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绩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惊骇.() ②瞥.见()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不可名状: ②剪 影:

4、下列句子均有一处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2分)

①通过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召开,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腾飞的中国。

②为迎接"读书月"活动,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开展活动的意见。

【答案】①把"通过"或者"让"去掉一个即可。 ②把"研究"和"听取"调换。

5.名句默写。(10分)

①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③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④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⑤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⑥迷津欲有问,。(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⑦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 ,。

⑧古诗词中,有许多表明远大志向和胜利信心的佳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6.名著阅读。(5分)

(1)《骆驼祥子》是(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

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

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

质:。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

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7、《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

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2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

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

使人俗。?此名言留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

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

人们爱竹,爱它那 。

8、《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C、梅梢月斜入影孤B、清香移在菊花枝 D、空谷幽兰绝美人

9、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三、阅读(41分)

阅读下面四部分文字,完成8—27题。

(一)阿长与《山海经》(节选)(9分)

鲁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2分)

答:

11.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2分)

12.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答:

13.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

答:

(二)(8分)

耳朵看世界

孙道荣

⑴一位通讯员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

⑵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认真取景,似乎是随手拍下的。 ⑶老通讯员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不是他的,而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地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凭着听力捕捉瞬间,拍摄身边的世界。于是,就有了这组照片。

⑷凭借听力拍照?这可是第一次听说。我再次端详着手中的照片—— ..

⑸这是一张背景很乱的照片,人头攒动,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他指着照片说,这是学生小丽拍的。当时,她拿着照相机,站在热闹的街头,到处是嘈杂的人声,她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她听见人群中有个孩子在惊喜地喊奶奶,紧接着,她听见祖孙俩人快乐的笑声。她将照相机对着笑声的方向,摁了下去。小丽为她的这张照片取名为《街头的快乐女生》。听着通讯员的解说,再看照片,乱糟糟的画面突然活了起来,我从那些奔走在街头的脸谱中,找到了隐约可见的两张笑脸。因为没有取景,这两张笑脸一点也不突出,被淹没在了众多漠然的表情中。但那确实是两张笑脸,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仿佛还能听见她们的笑声。

⑹他翻出另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叫海涛的学生拍的。照片的主景,是灰色的地面,和一溜快速走动的双腿。他告诉我,与别的盲童不同,海涛不是先天性失明,而是五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失去了双眼。站在街头,海涛将他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路面和那些疾走的脚步。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急促的脚步声,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忙碌的街头,谁还会在意你匆匆的脚步呢?谁又会停留下来听听自己的足音?盲童海涛却为我们听见了。有意思的是,他让老师为他在照片背面题名《慢》,他是希望我们成人的脚步,能从容些吗?

⑺通过通讯员的解说,那些拍摄质量很差的照片,忽然变得生动起来。这些照片,都是盲童们通过他们的耳朵听来的,我们在用眼睛看的时候,如果也能竖起耳朵听一听,也许感觉就会迥然不同。

⑻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堆杂乱的树枝,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显得光秃秃的,画面看起来一点也没美感。可是,当我竖起耳朵的时候,我听见了树枝上一只燕雀的歌唱。我已经多久没有听见城市上空小鸟的鸣叫和它振翅的声音?

⑼有一张照片,是一堵墙脚,一只小狗,跟在另一只小狗的身后,前面的小狗,头和半个身子已经跑出了画面。看着这幅照片,我哑然失笑,后面那只小狗屁颠颠的样子,也许急得哇哇叫吧。

⑽还有一张照片,看上去模模糊糊,分辨不出是拍什么的,估计是哪个孩子摁错了快门吧。通讯员却解释说,这是学生小勇拍的天空。天空?那么,他听见了什么?是小鸟的鸣叫,还是飞机的声音?是风筝的哨声,还是呼啸的北风?

⑾……我一张张翻看着,我被孩子们凭借声音拍出来的照片深深吸引住了。这些孩子,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却清晰地听着这个世界,听见了它发出的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而透过声音看到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美丽,

让人迷恋。

(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2月4日)

14. 联系全文,说说第⑵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15. 第⑷段中加点的“端祥”能否换成“欣赏”?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2分)

答:

16.老通讯员介绍了《街头的快乐女生》《慢》两张照片的相关情况,另外三张照片的情况,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介绍,请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2分)

答:

17.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的含义。(2分)

答:

(三)(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便要还家:

③ 既出,得其船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初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87 评论(13)

bamanai119

1.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4分)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zèng(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②但是,shuò( )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③据说他从来不到官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 )林英雄的义气。

④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 )首。

2.请选择两个恰当的同音字填在下边词语的方框里,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2分)

①新浪微 意思: ②微 之力 意思:

3.与人交流往往要因对象、场合而讲究说话方式,有时宜“直言不讳”,有时宜“婉言动听”,请将下列“婉词”对号入座。(2分)

A.惠存 B.涂鸦 C.富态 D.海涵

①大度包容( 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 )

②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 )

③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 ( )

④形容人长得胖。 ( )

4.下边是某茶叶集团为其名茶所作的广告,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恰当的字填空,并解读这则广告的意思。(填序号)(2分)

茶 ① ,心 ② ,情更 ③ 。 (A、静 B、净 C、近)

我的解读:

一、品名句,沐圣人德韵之高洁 (8分)

5.《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无尽的流水喻无穷的忧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愁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9.《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春色若隐若现的句子______________

10.《无题》中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

11.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____________ __

12.《登飞来峰》中与王之 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二、游赤壁,浴古人思想之芬芳 (17分)

前赤壁赋①

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②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③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④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⑤。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⑥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①这篇散文是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②一苇:指小船。③冯:同“凭”。④美人:指心中所思慕者,常隐喻君主。⑤嫠妇:寡妇。⑥匏樽(páo zūn):酒葫芦。

13.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倚歌而和之( ) ②乌鹊南飞 ( )

③下江陵 ( ) ④举匏樽以相属( )

14.找出文中与“已而夕阳在山”中“已而”的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2分)

15.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苏 子 愀 然 正 襟 危 坐 而 问 客 曰 何 为 其 然 也

16.请用现代汉语描写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美丽景象。(2分)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7.请指出第④段中“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中的“斯”和“彼”各指代什么?(2分)

18.请从文中找出三个字分别填充在下边语句的空格处。(3分)

本篇赋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写了主、客二人秋夜泛舟游赤壁,因景生情,经历了由( ) ( ) ( )的感情变化过程,表现了苏轼虽身处逆境却超脱、乐观的情怀。

19. 积累链接:在沉郁中依然能激励自己保持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何止苏子,刘禹锡在被贬谪二十多年后仍是胸襟豁达,持有乐观进取之精神是如此,请写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怀的诗句。(2分)

三、寻村庄,省人类环保之意识 (15分)

不慎走失的村庄

◆王芸

①土地或许不会消失,村庄会。

②读到过关于罗布泊、古楼兰的零星资料。上个世纪初,外国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划着木舟进入罗布泊。若干年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罗布泊,已是一望无际荒芜的戈壁与荒漠。河流不为人知地消失了,还有传说中人畜兴旺、

的村庄。

③古楼兰遗址与罗布泊相距不远,远古的河流也曾流经这片土地。至今,古楼兰再难听闻到足音,空寂的街巷里,躺着破碎的陶片。千百年前,它作为一只陶瓮的一部分,被美丽的楼兰女子顶在头上,捧在手中,悠悠晃晃自河边归来,清凌凌的河水漫过陶沿,溅湿过远古的一片阳光。不妨将古楼兰看作一个古老而庞大的“村庄”,我们已无法确知它消失的真实情形,就像我们无法确知古楼兰里那些岁月的残余碎片,那些陶片残骸,那些不再完整的羊毛地毯,那些花饰不再清晰如初的木窗棂,它们是自然风化的结果,还是源于动物的破坏,或者人为的损坏?如今,古楼兰的遗址伫立在戈壁之中, 像一个旷古多义的迷等待猜解。

④多年来,古楼兰这 个走失者,在人类的视线之外独 自缓慢而寂寞地存在,存在并走向消亡。我们只是在它迈向消失的路途中,偶然地与之相遇。当重新进入人类视野时,古楼兰那从岁月深处穿行而来的自然生态,神秘、荒凉,像一个远古的奇迹在我们眼前重现。最初的一刻,我们睁大眼睛,说不出一个字来。

⑤历史漫漫,地球上神秘消失的村庄不只是一座、十座、百座。有一些,尚留有线索让我们寻找。比如一次云南抚仙湖水下探险,确认湖底有一座古城……比如在伊朗小城哈马丹,修筑公路时竟意外发现深埋地下的黑克马塔纳古城……

⑥而许许多多的村庄,消失也就消失了,不再有人知道。也许有一天,它们突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神秘姿态,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恍如一贯庄重、肃穆的历史,突然间作出个鬼祟另类的表情,让我们情不自禁地 、 、 。这同样是一个谜。

⑦还有一些村庄,在人的眼皮底下、在人的手中沦为荒芜。战争的`肆虐与逼迫、自然的干旱与贫痔,天灾与人祸制造的绵绵饥荒、异族的侵压与蹂躏、兄弟间的仇恨与屠杀,这些村庄的怆然走失,渗透着血泪,也就格外令人悲伤。漠漠历史中,有多少村庄因为丑恶的人、人性中丑恶的一隅,化作了回忆中的一滴永不干涸的渗血的泪珠?

⑧恐怕没有人可以说清。

(有删改)

20.还记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吗?请结合语境,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再填上一个与 “人畜兴旺”结构相同的短语。(1分)

21.请说说第③段中划线语句描写古楼兰千百年前的美丽景象有何用意?(2分)

22.“一座村庄的走失,何其苍凉!”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语句,你认为应该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并说明理由。(1分)

23.请将下列词语依次准确地填写在第⑥段的横线上。(3分)

A.惊叹 B.惊诧 C.惊喜

24.读完全文,你发现村庄不慎走失的原因有哪些?(3分)

25.结合标题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6.积累链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任写一句描写自然优美风光的古诗文。(2分)

四、访国王,求内心恬淡之境界 (11分)

隐居的国王

◆纪伯伦

①……那天,我走进一片森林 一个心甘情愿离开王位、放弃那令他享有荣耀的国家的孤寂的年轻人隐居的森林。发现他正坐在一棵柏树下,手握着一管芦苇如同握着权杖。我以晋见国王的礼仪向他致意。他转身向我,和蔼地问道:“你为何来这静谧的山林?是到绿荫中寻找迷失的自我,还是在黄昏时分回归故乡?”

②我答道:“ 。”

③他说:“原因很简单:一天我坐在宫殿的一扇窗旁,我的侍从与一位外交使节在花园中散步。他们走到我的窗前时,侍从正在谈论自己:‘我像国王一样的嗜饮烈酒,热衷各类赌博。而且我有着和国王一样的坏脾气。’接着两人便消失在树丛间,过不多时,他们又回来了。这回侍从谈到了我,他说:‘国王像我一样也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同样钟爱音乐,并且每日沐浴三次。’”

④停顿片刻,国王接着说:“那天黄昏我便带着随身衣物离开了王宫,因为我不愿再凌驾于他人之上,他们承袭着我的恶习却又将自己的德行归结于我。”

⑤我说:“这听起来的确匪夷所思。”

⑥他接着说道:“非也,我的朋友,你叩开了我的沉默之门,却只看到皮毛。有谁不愿意离开王国,而换取一片时光永在其间歌舞的森林?许多人让出他们的王国只为了寻求独处时甜美的寂静;多少雄鹰自高空而下与鼹鼠为伍,只为知晓大地的秘密。有多少人捐弃梦幻王国只为看上去与无梦者相距不远;又有多少人远离赤裸之国而将灵魂深埋,以免他人看到裸露的真理和美而感到羞愧;更伟大的是舍弃忧伤之国的人,他将不被视为孤傲和自负。”

⑦而后他倚杖站起,说道:“现在,你回到都市,坐在城门前观察往来的人们。你会看到,有些人天生有王者之相却与王位无缘;有些人虽然其身受制于人,却是精神上的国王,尽管他及他的子民并未觉察;还有些人似乎王权在握却不过是其奴仆的奴仆。”

⑧说完这些,他朝我微笑,唇间仿佛透着无尽的希望。然后他转过身去,步入森林深处。

⑨我返回城里,照他所说坐在城门口观察过往的行人。从那时至今,无数“君王”的身影掠过我身,然而我的身影却难得掠过一个子民。

(有删改)

27.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文中故事的内容。(2分)

28.请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将第②段的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29.仔细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国王隐居森林的原因。(4分)

30.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将功名利禄全然抛下的“国王”形象,其写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品佳酿,识酒香人家之风貌 (9分)

◆邹璐

①我是个恋家的孩子,每个礼拜都要往家里挂电话,每次都是母亲接到,听着母亲那声温柔绵长的“喂”时,心里便升起一丝慰藉……

②母亲说天气冷了,吃酒的人多了,父亲在酒坊里就更忙了。我眼前便浮现了父亲戴着军帽,穿着解 放鞋在坑边忙碌的景象。那顶已经拆了边的军帽是学校军训时发的,军训之后我就一直把它放在家里的旧柜里,父亲掏出他,掸掸灰说还有用就戴上了它。每次从酒坊虚掩的门里,都可以看见父亲戴着它干活的情景……

③酒坊里有个大水槽,用来屯热水。当烟囱里冒出烟,四周弥漫着谷子清香时,邻里们都提着水桶,随着谷香寻着我家喊:“好香啊,来提热水了,你们家真是酒香四溢,很远就可以嗅到。”父亲挂着憨实的笑,母亲则忙着给邻里勺免费的热水,有时我站在一旁想,多好的人家呀!小弟带着他的小伙伴从这人群、这谷酒香中跑过,夹着脚步声和笑声。

④朋友来家里做客总称赞这屋子里满是酒香,定是存了陈年佳酿,母亲听着会赶忙到酒坊里勺上一钵,朋友则连声称谢地端起慢品。父亲在酒坊里盛酒,母亲在厨房里炒菜,菜香、酒香一齐扑鼻而来,客人拿起筷子夹两片回锅肉,抿一小口甜酒,滋吧滋吧的声音便荡漾开来。母亲的厨艺,向来为人称道,在外玩耍的小弟也会嗅着酒菜香跑进家来,直奔厨房,张口便嚷着要吃。母亲责备小弟太馋,小弟做个鬼脸又跑回他的天地去了。

⑤家中虽有酒有菜,但还是清贫。酒是自家酿的,菜是自家种的,好似母亲那松散的发式,天然不加雕饰。清贫中有酒香长伴,未尝不觉清贫也是一笔财富,更何况有我和小弟这两个可爱的酒家儿女,父亲和母亲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

⑥这便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酒香人家”。

⑦这便是我要生活一辈子的“酒香人家”。

31.通读全文,请选用文中的短语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文题。(1分)

32.文中第②段插叙军帽的来历有何作用?(2分)

33.静心阅读第③段,说说文中加点的“好”具体指代哪些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美好品格?(3分)

34.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3分)

35.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旷达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王芸对“走失村庄”的反省是一种美好的济世情怀,“国王”放弃王位是一种美好的心灵选择,酒香人家的勤劳、热情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品格,你的思想词典里肯定也有一种你崇尚的美好,如读书、倾听、思考、共享、自信、宽容、理解、谦让、劝勉……请以“有一种美好叫 ”为题,作文一篇。

友情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1.(2分)锃 朔 lù qǐ

2.(2分)①博,博客;②薄,单薄,微少。

3.(2分)①D ②A ③B ④C

4.(2分) ①B ②A ③C 解读(示例):茶干净、纯净,喝茶时心更加宁静、平静,和自然、和家乡的情就更亲近。(意近即可)

一、品名句,沐圣人德韵之高洁 (8分)

5.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0.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每一小题见错无分)

二、游赤壁,浴古人思想之芬芳 (17分)

13.(4分)①应和,唱和;②向南;③攻下;④同“嘱”,敬酒,劝酒。

14.(2分)少焉 须臾

15.(2分)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6.(2分)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江面,月光映照着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很是美丽。(或: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接着天际。)(意对即可)

17.(2分)斯:水;彼:月。

18.(3分)乐 悲(哀) 喜。

19.(2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错一字扣1分)

三、寻村庄,省人类环保之意识 (15分)

20.(1分)参考:绿林环绕或景色秀丽(主谓短语)

21.(2分)描绘了古楼兰的千百年前的美丽景象,与如今已成为遗址后的街巷空寂、陶片残骸的荒凉形成对比,更激起人们对环保的警醒与关注。(意近即可)

22.(1分)④和⑤,因为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主要写了古楼兰这一座村庄的走失,而第⑤段就过渡到多座村庄走失的例举。

23.(3分)B C A

24.(3分)a.自然风化的结果。b.源于动物的破坏。c.人为的损坏。

25.(3分)“走失”即“消失”,带有拟人的色彩,“不慎”更有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嘲讽,因为村庄的消失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人类自身对环境的漠视,甚至人为的破坏,其中饱含了作者无限的怀念、叹惋、痛心、忧虑的情感。(意近即可)

26.(2分)示例: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说明:错一字扣1分)

四、访国王,求内心恬淡之境界 (11分)

27.(2分)讲述了“我”去探访一位隐居的国王的故事。

28.(2分)示例:我找的是你,因为我想知道你为何舍弃王位来此森林。(意近即可)

29.(4分)因为隐居森林可以获得真正自然的、永远歌舞愉快的生活,可以离开纷扰、 寻求到独处时而享受到甜美与寂静,可以有如鼹鼠般活得真实、自在,可以脱离虚幻获得独立、自尊等。(一点一分)

30.(3分)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年代,警醒我们要不受外物所累,而要去追求心灵的、精神的自由与快乐、宁静与富足,做自己精神上的国王。(意近即可)

五、品佳酿,识酒香人家之风貌 (9分)

31.(1分)酒香人家

32.(2分)这里插叙军帽的来历是为了突出父亲的节俭以及我家的拮据的清贫生活。

33. (3分)具体好在我家给邻里们勺免费的热水,突出了我的父亲母亲朴实善良,热情助人的美好品格。

3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家酿造的酒和自家种的菜比作母亲松散的发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家的酒和菜的天然以及母亲的朴素,流露出“我”对家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16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