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jessica0930
首页 > 考试培训 > java安全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来一块钱包子

已采纳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许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器,自己的网站和运营平台,那么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就成为了保护自己公司机密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就是个人电脑都装有各种的安全卫士,杀毒软件等等。那么目前市面上有哪几种安全防御技术呢?下面电脑培训针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说明:1.云查杀和云引擎如今很多安全厂商的“云引擎”,主要是希望通过缩短反病毒引擎特征更新周期来与病毒作者拼速度,从而达到快速抑制病毒扩散的效果。当然,这显然不是“云安全”的本质,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并不对“云安全”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云引擎”虽然可以实时同步云端的计算结果,但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在有限的扫描时间内,云引擎只能在本地提取高度抽象的数据特征发送到云端进行匹配,所以一般云引擎会选择哈希类特征(通常是全文哈希)。而哈希类特征的检出能力与样本基本是1:1的关系,即一条哈希特征通常只能检出一个样本。由于“云引擎”采用哈希类特征,所以每个“伪装”过的病毒样本对于云引擎来说都是全新的,都需要进行“鉴定”。我们并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云引擎”从采集到样本并传到云端分析,到云端分析出结果,再到客户端能够请求到结果,这个周期远远长于病毒作者通过“病毒混淆器”批量生成变形病毒样本的周期。虽然“云引擎”能够缩短反病毒引擎特征更新周期、提高安全产品的反应速度,但是对于“病毒混淆器”批量生成的变形病毒,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2.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猜测病毒的“伪装“近些年,国内一些安全软件发布了各自的基于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的反病毒引擎。这些引擎本质上都是基于统计学算法,通过对海量样本以固定方法抽取特征,并对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产生计算模型。依照计算模型对待扫描样本进行分类,进而预测新样本是否属于恶意分类。在没有数据为依托的前提下,我不能对此类引擎的效果妄加揣测。但无论算法如何、样本如何选取,都逃不过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对特征的抽取。我们不妨做如下假设:我们通过外貌、服饰、声音、举止等方面可以基本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性别,这就像扫描明文的恶意代码。如果将人关进房间,只有房间的颜色、外观等特征可见,而人本身相关的特征完全看不到,这就像是被混淆过的恶意代码。将大量的人随机安排进不同颜色,不同外观的房间,试问仅通过房间的颜色和外观,通过统计、分析,产生计算模型,并推测某一房间内人的性别是否可靠?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java安全培训

85 评论(13)

小猪行天下1212

对于程序员来说,我们除了需要了解不同编程开发语言的安全管理方法以外,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管理员账户来进行安全维护,下面IT培训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吧。1.使用良好资源从安全编码入门资源开始。开放网络应用安全计划(OWASP)是安全编码实际上的入门资源。其安全编码“快速参考指南”是个极好的起始点,可作为开发过程中的复核工具使用。放心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2.采用防御性编程技巧这么做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可利用漏洞。其中一招是等价比较:把常量放到比较语句的前端。常量前置的话,如果不小心把比较操作符(两个等号“==”)误敲成赋值操作符(一个等号“=”),在编译或运行时阶段就会报错。3.清洗数据数字身份,尤其是消费级数字身份系统,往往会调用外部数据源。来自外部源或由用户提供的所有数据都应该被当成不可信的。对Web客户端来说,这些数据包括从查询字符串或散列参数、cookie、本地存储等等获取的数据;对服务器端应用来说,这些数据包含通过POST、GET、cookie等等提交的数据。原生应用常会读取配置文件,而这些配置文件有可能被故意篡改。无论如何,一道防线都是数据清洗:确保数据中仅含有经允许的字符/格式。其中一个重点是检查大数据域长度,避免缓冲区溢出攻击。

241 评论(10)

我爱吃酸甜苦辣

所谓SQL注入,就是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递交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比如先前的很多影视网站VIP会员密码泄露大多就是通过Web表单递交查询字符实现的,海南电脑培训发现这类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式攻击。SQL注入攻击的原理本身非常简单,相关攻击工具容易下载,攻击者获得权限后有利可图。这使得它成为有效的、攻击者常采用的Web入侵手段,是众多网站成为恶意代码传播平台的起因之一。针对这一攻击手段认为,根本的措施是对Web应用的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并针对Web应用的基本特性,对Web应用的整体安工作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Web应用安全评估:结合应用的开发周期,通过安扫描、人工检查、渗透测试、代码审计、架构分析等方法,面发现Web应用本身的脆弱性及系统架构导致的安问题。应用程序的安问题可能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产生的,其各个阶段可能会影响系统安的要点主要有:2、Web应用安加固:对应用代码及其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进行加固,并改善其应用部署的合理性。从补丁、管理接口、账号权限、文件权限、通信加密、日志审核等方面对应用支持环境和应用模块间部署方式划分的安性进行增强。3、对外部威胁的过滤:通过部署Web防火墙、IPS等设备,监控并过滤恶意的外部访问,并对恶意访问进行统计记录,作为安工作决策及处置的依据。4、Web安全状态检测:持续地检测被保护应用页面的当前状态,判断页面是否被攻击者加入恶意代码。同时通过检测Web访问日志及Web程序的存放目录,检测是否存在文件篡改及是否被加入WebShell一类的网页后门。5、事件应急响应:提前做好发生几率较大的安事件的预案及演练工作,力争以高效、合理的方式申报并处置安事件,并整理总结。6、安全知识培训:让开发和运维人员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在系统的建设阶段和运维阶段同步考虑安问题,在应用发布前更大程度地减少脆弱点。

26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