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9

黄金哇塞赛
首页 > 考试培训 >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淡淡默默淡淡

已采纳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 、 。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 、 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_、 _、 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_、 、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 、 _、 _、 、 、 、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 第二学段 _、 第三学段 。8、“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为主题。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 、 、 地发展。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 的 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 分析简答(10分)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12分)五、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4分)参考答案一、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4、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5、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6、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7、1~3年级、4~6年级、7~9年级8、实践活动,综合应用9、全面、持续、和谐、二、1、③ 2、② 3、② 4、① 5、③ 6、ABC 三、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五、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题

186 评论(8)

cocomooner

去百度查,很多的。

292 评论(9)

芥末花vera

很多呢,练习册很多哎。

354 评论(14)

雪莉小姐的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 ②不要求】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5、“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6、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7、《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V)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V)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X)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X)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V)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V)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V)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V)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X)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X)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X)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V)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V)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X)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V)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X)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 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25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