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1009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 审题人:一. 填空题(共24分,每空1分)1、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提出日心说, 发明望远镜, 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建立了三大定律。 提出了相对论 2、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评估,交流与合作。3、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的 (填运动或静止)。4、单位换算: 1 m/s=___ _km/h 10 m/s=_ __km/h5、单位换算:72 km/h=__ __m/s 54 m/s=__ km/h6某同学测量教室的长度,正确的记录是 m ,则准确值为 m 估读值为 m7、某同学的家距离学校3000m,他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4m/s,那么,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图2 8、如图2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则小车做的是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图39、图3所示,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盒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盒在不停地 。10、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对病人有“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11、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_ 。1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题号819202122答案13、行驶的一列火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关着的车门 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1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5.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16、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 B. C. D..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中学生身高约.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3m/s1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图4所示,下列图象属于同一种运动的是( )2341图4A. 1和3 和4 C. 2和3 和4 1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为( ) :4 :9 :1 :220.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21.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 A. 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2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三、 实验探究题。(共24分,每空3分)图523、如图5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则测量值为 cm,24、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6所示的装置。图6(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2分,25题6分,26题6分,27题,10分,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25、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7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图726、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深是多少?27、一辆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了1500m,然后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 求 :(1)小车行驶了1500m需要多长时间?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起名字哈烦躁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 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 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 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 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 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 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 2.振动,振动 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 4.温度,340 5.小于 m 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 8.慢 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 10.音色,音色 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 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 13.音色 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 Hz,20000 Hz 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 19.传导障碍 20.传播速度不同 21.次声波,次声波 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 空气 C.岩石 D. 月球上空 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次敲击声 次敲击声 次敲击声 次敲击声 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HZ~1100 HZ HZ~20000 HZ HZ~1100 HZ D. 20 HZ~20000 HZ 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大小 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一、选择题. 1.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传播的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光照射到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和蓝天上的白云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产生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在24节气中,只有冬至时,太阳光才垂直照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冬至这一天中午,在北京地区的水平线上,若竖直立一根1m长的直杆,它的影子应是(北京地区的纬度取北纬40°,南回归线的纬度取南纬°,在有一锐角为°的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与其邻接直角边之比约为2:1) ( ) B. 1m C. 2m D. 5.“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折射所成的实像 6.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沿直线单向传播的 B.声音向前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声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障碍物可以绕过去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 D.平面镜可以成像,而且成的是放大的虚像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3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10.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 (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三、计算题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9.“”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m m m m
挪威森林北辰星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试题(第1~4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关于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也可以是正立的 B.虚像也可以是倒立的 C.在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都是实像 D.虚像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5.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 )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6.崔彦同学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7.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则此温度下的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的材料是铜,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0.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 ) A.春天湖面上的冰解冻 B.冬天的早晨,在枯树枝上常有霜 C.江河,湖面上常见大雾 D.夏天的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 ) A.4cm B.8cm C.10cm D.18cm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雾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的办法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17.将一只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比水先沸腾 B.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C.水比酒精先沸腾 D.液体沸腾时温度升高 18.夏天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围,希望牛奶不至于很快升温而变质,从物理角度讲( ) A.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湿毛巾和牛奶的湿度相同,对牛奶温度变化毫无影响 B.由于湿毛巾把牛奶包住反而使牛奶散热困难,加速了牛奶的变质 C.由于毛巾是湿的,毛巾中的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蒸发时吸热,固可使牛奶的温度下降,牛奶不至于很快变质 D.这种做法不只为了降温保质,而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9.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制成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透镜的________,这个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____。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0.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银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__________(填“大”或“小”) 2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 2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cm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25.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6.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7.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其主要部件是镜头,它是_____镜,是利用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被拍摄物体从很远处向照相机镜头靠近时,像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镜头和像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28.某物质从40°C开始融化,直到50°C还未融化完,则此物质一定是 。 29.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的变成______。它的温度却保持______。 30.将烧红的铁件放到冷水中淬火,此时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白气,这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先后顺序回答) 31.在下列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发生_______急速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变为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发生 变为小水珠,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下落过程中冰粒又_________变成水滴:水滴降落形成了雨。 四、实验题(22分) 34.现有一块透镜,不用手摸,请你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来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2分) 。 方法二:(2分) 。 3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刚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他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9 10 11 12 13 14 15 水温/°C …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小刚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 3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的中心大致在 。 (4)若透镜的焦距是15cm,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40cm,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37.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