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4

,一叶一菩提
首页 > 考试培训 >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黑暗中獨舞

已采纳

期末考试已画上了句号,为了查漏补缺,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本次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和失分预估 整体分析:本次试卷共有4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题型大致和中考一致,试题难以程度与中考和以往的考试相比,降低了难度。我认为对于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来说,试卷的难易程度是非常合宜的。 具体来看:第一大题积累运用,共占27分。前两小题字音和字形均来自于课本,共考察了16个字音和16个成语的字形,让选择注音有误和有错别字的一项,考核量和中考相比减少,且这些词语都是平常训练过的,我个人认为这俩题不存在难点。第3小题古诗文默写8分,有2分是针对《论语》设题,4分针对课外古诗词设题。估计会有一半学生拿不了满分。第4小题名著阅读,4分,考察的是《朝花夕拾》2分是考察的篇目,2分是人物阿长。我认为对我的学生来说这个题型不应该有难度。第5小题材料阅读题,7分,题型为提取信息、概括内容、提合理化建议,对于这种题型,学生训练不多,表达能力不强,容易失分。第6小题排序题,4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题型,学生失分率会比较高。 第二大题是现代文阅读,两篇现代文均为记叙文,共27分考察点在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题型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首尾照应的写法,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原因,题目的含义,描写方法以及好处,还有一个3分的主观题。记叙文阅读是整个试卷中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预估本次考试仍是如此。 第三大题为古诗文阅读共16分。考察的是《诫子书》没有课内外比较阅读,解释一个词语意思,翻译两个句子,共6分。18小题2分是反复强调过的。这三个小题8分,预估学生是不会丢大分的。第19小题考查的是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三个条件,并针对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启发。5分。这是教参上的一个问题探究题。预估失分率高。古诗词赏析考的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考点是思想感情和首句中两个意象的用意。这两个题都比较容易,但是所给答案与平时讲的有点出入,预估得分不理想。 第四大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应该说设题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易于学生笔下有言,但预估会因书面、选材、构思、语言等原因丢分不少。 二、考情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所教班级两个,3班58人,4班58人。两个班优秀人数均为1人,3班及格43人,4班及格44人。三班平均分,四班平均分。两个班差距不大,其中90分以上两个班均为六人,80分以上约二十人。对于这个成绩,甚觉不理想,最大的不足是优秀太少,高分太少,尤其是三班几个尖子生,语文成绩还不到90.,这和平时检测的成绩有出入。 分析其原因,学生有该拿的分没有拿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原因,做题不够细心,眼高手低,导致不该丢的分丢掉了。二原因在我,《诫子书》5分的题是熟悉的一个题型,但当时备课时我对教参上那个说法有质疑,因此也就没讲。因为我的不在意,导致学生丢了不该丢的分。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首句中两个意象用意考察的小题,这本来是一个课后题,我没有按教参上的说法,而是按照中考经验让学生记了答案,虽然大意是没错的,但估计会丢分。 三、反思及措施 1.针对考点,刻意训练。 2.重视过程,寓教于乐。 3.书写为重,作文提升。 4.虚心谨慎,以书为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21 评论(8)

糖纸0035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次三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是以三年级英语十个模块为主要依据,试卷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状况。试卷题型丰富,考查点全面,既注重了基础的考查,同时也注意了能力的拓展。从考试结果来看,三年级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三年级有150名学生参加检测,平均分86分,优秀率72%,及格率90%以上。从整体来看,我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在结合本次测试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二、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在考试时还是有些粗心,不认真。笔试部分得分较差,选词填空部分考察学生的短语认知能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句子和单词还不认识,个别问题无法对号入座,产生混淆,以致失分过多。2、从卷面成绩看:我们的英语教学发展不均衡,有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问题,需要因材施教。切实关注学困生,缩小两极分化。从学生答卷看:教师平时应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对学困生。究其原因无非两点:1是家长重视不够。由于大多数家长是在打工,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2是学生基础太差。由于都是农村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导致基础太差。三、改进措施:1、抓牢单词与课本对话的内容;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认读能力;强化听力和口语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2、课后适当布置书写作业;作业应考虑多种题型的操练;加强单词的认读、书写;教师要精讲多练,对课本知识要精讲,多加操练量及扩宽操练面。3、让每个学生在理解新课知识基本上更好地掌握新知;加强学生做题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一些做题技巧,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11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