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苗条龙龙
教师公招结构化资料 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1、 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 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 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 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 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 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 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 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 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 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 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 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问题五:“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 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 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 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问题六:“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 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 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 4、 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 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6、 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 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问题七: “对教师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思路: 1、 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 2、可以尝试迂回战术,说出你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八:在应聘时,会根据应聘教师的履历提出一些即兴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应聘教师的应变能力。 思路:在写履历表时就要有被提问的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多做点准备,这样不至于强项变弱项。(例如:有一教师在履历表上写到他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校长马上就追问该教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对这篇文章观点的一些探讨。结果这个老师说的稀里糊涂,很显然没做准备。) 问题九:“在教学中,出现与领导意见不一是,你将怎么办?” 思路: 1、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领导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领导的意见。” 2、或者“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学校教学的的重大原则问题,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问题十: “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思路: 1、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2、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譬如:做家教、在私立学校任课、并参加顶岗计划!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美林小姐
公共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科目之一,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需要结合试题进行练习,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2、教学的起点应该是
A、教师宣布上课 B、引起求知欲
C、感知教材 D、理解教材
3、“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A、热爱学生 B、团结协作 C、忠诚于教育事业 D、以身立新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
5、教育活动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三结合”中的三种教育为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7、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自愿参加的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E、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8、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型别: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判断题
9、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必需补充。判断题
10、学生的身心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
A、个体身心发展的矛盾性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D、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E、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与矛盾中逐渐形成的,德育过程的矛盾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2、【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的基本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其中引发动机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教学的起点。
3、【答案】A。解析:热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师德的灵魂。
4、【答案】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答案】ADE。
6、【答案】ACDE。
7、【答案】ABD。
8、【答案】正确。解析:题干考察学习的定义。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型别: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如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如路遇交通事故而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等等。
9、【答案】×。
10、【答案】BCDE。
二
1、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2、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有 。
A、要深入了解学生 B、要充分尊重学生
C、要始终信任学生 D、要严格要求学生
E、要平等对待学生
3、“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最能体现最近发展区的是 。
A、三岁的丽丽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B、小艺的妈妈希望小艺将来能成为一名的科学家
C、七岁的小燕实际身高和七岁女孩的平均身高之间的差距
D、五岁的小明已经能够背诵100首古诗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 为人师表。”
A、法规 B、规章 C、学校规章制度 D、职业道德
6、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的 。
A、逻辑思维 B、辐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求异思维 E、常规思维
7、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8、不论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他们的品德发展都具有极强的动荡性。判断题
9、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关系密切但他们并不是同步发展的。 判断题
10、教学目标群众,短程目标即课程目标,是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气质相对稳定,不具可塑性。
2、【答案】ABCDE。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6、【答案】CD。
7、【答案】ABCD。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8、【答案】×。解析: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9、【答案】√。
10、【答案】√ “的人还: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