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0大鹏0o
REG这门科目,还是被众多考生评价是“很麻烦”。因为税法这个部分,由于知识点众多,不少考生对它颇为头疼,不过要说难度,它的系统性还是比较强的,若做好总结归纳,记忆起来并不算困难。1.做好框架图我们知道,REG考察的是美国的税法、商法等知识点,所以首先你要熟悉考试的内容,你至少得知道个人所得税,公司税等等怎么计算,分得清partnership 和corporation以及其中的各种小类别,尽量多的记住agent,contract,ucc,common law这些知识点中的重要部分,等等。一位考生就建议,如果时间充分一定要做一个知识框架图。“因为知识点分散的话,记忆没有连贯性,就很难记住。以前看过一本研究记忆的书,上面就是说理解最重要,所以记知识点也是有诀窍的,就好像图书馆,如果每个知识点像书本一样有序排列,你找出来也更加轻松。所以在备考REG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书,知道要考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知识框架画出来。”2.利用辅助教材,加深记忆REG的难点,还表现在一些专业术语上。它涉及了一些法律术语,没有学过的话就很难理解。一位在美国留学的USCPA考生也表示,“一些语句即使英文水平可以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他认为,这时候就不应该埋头啃书,多利用一下辅助资源更能节省时间。“也许很多人觉得听课浪费时间,但是如果想为了省时间而考试fail的话,那样将浪费更多的时间,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此外,我认为对于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报名立信USCPA课程,对教材有个很好的辅助作用。我还是觉得,听课比看书更有效率。”3.成功无捷径,还是多练习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没有事是投机取巧能够解决的。因此,想要顺利通过REG,当然也离不开“题海战术”。REG的知识点覆盖面非常广,因此要大量做题,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遗漏之处。除了税法外,商法和商业伦理也千万不能忽视。刚参加完REG考试的一位考生就表示,“平时如果大段的知识点看不进去,可以分散开来,做一些模拟练习先加深印象,之后再看书就轻松一些。我考试前把能做的题都做了,又通过Becker复习系统,基本上搞懂了我之前记下来的错题。还有就是,商业伦理真的不能忽视,很有可能就挂在这上面。”所以,不要害怕REG的知识点多,找准方法,顺利跨过这个“坎”。
开心准新娘
两个资格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国际地位不同,中国是很强大,但在CPA专业资格上的确是没有美国的国际优势,用收入来衡量就比较实际一点,在国际猎头公司查一下就清楚,高收入的多数是具有很强的国际专业资格必需是英语的,这就足以证明权威度与含金量。美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会计师主要区别:1.考试题型比较: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模拟题。单项选择题一般占70%-80%,综合模拟题占20%-30%.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题型较多。2.参考次数比较: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现为计算机考试,不论报名哪州的考试,均可在美国任何一州的指定计算机考试中心参加考试。美国注册会计师每年分为四个考试窗口,即每一季度为一个考试窗口,每一考试窗口的前两个月为考试月,第三个月为停考阅卷月。因此,理论上每年每门的考试机会为四次,时间灵活,可选在每季度前两个月中的任何一天。另外,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改为计算机考试后改变了以往每次考试必须同时报四门的规则,即四门考试可分次考,亦可同时考,对于准备时间充分的考生,可选择在一个考试窗口考完四门,对于准备时间不足的考生,可选择在每一个考试窗口内考一门、两门、三门,再在以后的考试窗口内参加其余的科目考试。因此,在三个月内通过所有的考试,或在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或十八个月内通过所有的考试都是有可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一度,一般在9月左右,时间固定,如未能通过考试,则需在下一年才有机会参加考试。3.考试科目不同: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共四门: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签证,商业环境与理论,法规(包括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共六门: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4.考后发展方向: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后的主要择业方向包括: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美国在中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欲在美国上市或已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由于在国内熟悉美国注册会计准则并具有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甚少,上述企业对熟悉美国会计准则的人才的需求远远高于人才市场供给,因此所提供的待遇远远超过一般的会计人才。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后主要择业方向包括:国内各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国内企业。
美食家Kitty
先报一下成绩,按照通过的顺序:BEC-77,FAR-80,AUD-83,REG-78。认真的低空飘过,还好过了。与aicpa斗争了1年多,终于赶在BEC成绩过期之前结束了。 介绍一下背景,国内本科会计专业,国外会计专业研究生。在国内考试基本靠小聪明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到了美国之后小聪明用不上了,所以考aicpa就显得格外吃力【哭泣】。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也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我能过,你们肯定都可以过的。 先说BEC。BEC是我考的第一门,其实本来是想考FAR的,但是由于时间来不及了,far复习了几章觉得考试前复习不完了,于是推迟了考试,先考了BEC。花了2周的时间复习BEC,考了77分倒是很满意【也是要求不高】。两周的时间主要用在看final review上了,因为再看整本书已经来不及了。看final review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再看一下书上对应的内容。同时做final review书上的题。final review其实几天就能翻完了,没多少。剩下的时间做Becker的题【当然肯定是做不完了】,当时主要是看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做题的时候没有翻书——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现在做可以蒙对的话,那考试的时候也一定可以蒙对【就是这么自信】。剩最后两天的时候,整理机经——看考什么,这个很重要。MCQ的机经其实挺简陋,一般就是几个关键词,但是对应的考点一定要仔细看书,弄懂。最后一天看写作模板,背过,还有一些需要记住的公式,好好记住。考试的时候在草稿纸上把模板or公式写好再做选择题【hhhh考托福口语题的套路】。 然后是FAR。FAR算是内容很多的一门,所以需要下一些功夫学习,上述BEC的这种学法是绝对过不了FAR的。FAR一定要看书,跟着becker看可以,但是看完最好再自己过一遍,因为Becker过得挺快,其实有一些需要自己消化的知识点,还是要琢磨一下的。然后就是做题。一开始我做题也是按bec的套路,各种蒙,后来也是各种蒙不对,不如bec好蒙真的,正确率一直是40%上下徘徊。所以后来我采用的方式是做一道题,总结一下考的是什么考点,看懂了之后记到本子上,这样后面相关的考点的题我就可以当做是对该知识点的巩固,而且这个章节所有的题目做下来之后,我就更清楚的知道哪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了。然后是看机经,跟BEC一样,机经要看对应的知识点,也可以把知识点也整理到之前总结的那个本子上,这样更容易接近“上帝视角”了解题人的思路。 AUD是我过得最“匪夷所思”的一门。其实AUD我考了两次,第一次74【捂脸】。第二次考的时候是跟far只隔了一天,基本上是考完far直接去考了AUD。第一次准备的时候我也是跟far一样的复习方式,考完74之后真是不想再看了。下一个window再考试之前,我只有一天的时间复习aud,我就过了一遍当时总结的本子【需要背过的要素一定要背】,然后仔细学习了第二章,然后就去考了,没看机经【但其实我发现,两个window的题其实是有重叠,所以大家如果window初去考的,没有机经看可以先参考上个window的机经】。哦对了,aud的sim机经确实挺准,但是有时候还原度不高的时候,看了到了考场做题还是不会——所以还是看对应的知识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becker软件里给的每一章节的outline,领会每一个知识点的联系和每一个章节的思路。这个挺重要,我其实挺重视这个思路的,因为有时候确实想不起来的,可以依靠这种思路figure out解题的方向。还有审计的独立性这种必考的考点,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仔细体会它规定的思路【就是为什么会这样规定】,考试的时候应该可以帮到你解题的。 最后说说REG。REG最重要的就是看书!看书!看书!很多细节的问题真的要好好过书。如果保证tax和ethics是strong的话,过reg应该问题不大。ethics一定要重点看,虽然就一章但是考细节考的挺多,还有rules各种。看完一章可以打乱章节中每一条的顺序,用自己的方式再总结一下这一章的内容,因为毕竟书上的思路和你的思路还是不一定相同的,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可以加深印象!【我也是考前两个礼拜才领悟到的,是我的好伙伴一灰灰告诉我的,所以只总结了一章,但是真的挺有用的】做题的方法跟前面far和aud很像,但是我感觉becker出的题有时候有点偏【但是还是要做完题库的啊同志们】。最后是机经,reg机经对于我来说是真的有用,感谢REG群里的小伙伴,我考的前两天,群里有人组织大家一起过了一遍sim机经,我想如果我再报晚几天,可能mcq机经也能一起给过了。不过mcq自己也能过,容易一些。建议大家加一个reg的qq群,这样sim讨论的比较深入,人多力量大,sim机经的还原度也比较高,比自己过一遍用的时间少。还有就是自己过mcq机经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不会考的、随便看看、不会就过的心态来看!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正确答案!你觉得不会考的,往往真的就是会考你!【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想哭】 每一科都啰嗦了一大堆,最后提醒一下大家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提前想好一个testlist用大概多长时间,千万不要给自己规定好的时间已经到了还在这个testlist上纠结、恋战,放心,后面还有大把的题等你去救赎。sim的时间一定要留足。 好了,这就是我低空飘过四门的一点点心得体会,经验谈不上,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aicpa~祝大家今天特别特别开心~
木雨大大雯
区别很大,两个注会证书所运用的会计准则以及考试科目,内容,考试周期,考试通过率,就业方向,认可度等均不相同。中国CPA是国内本土唯一的注册会计师证书,美国CPA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证书,中国CPA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为6门,《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会计》、《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一年考一次,通过率在15%左右,基本3-5年考取,对于在职人员来说,考试周期相对较长。美国AICPA只考4门,分为法规(REG)、商业环境及理论(BEC)、财务会计及报告(FAR)和审计(AUD)。1年12个月都可以参加考试,在成绩有效期内单科考试无次数限制,全球通过率在50%左右,在职考基本1年考取,脱产学习在6个月左右考取。就业方向:美国CPA持证人可以在国内的美资企业、上市公司、四大会计事务所、投行、金融公司和财务顾问公司就职。除了这些企业,AICPA持证人也广受与美国有商业贸易往来的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的欢迎。从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到一直发展很好的跨国企业,AICPA持证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国内CPA适用CHINESE GAAP。一般从事高级财务会计、独立审计、税务咨询、财务规划等职业。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则分布广泛,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