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奔好运来
考普通话时,儿化音应该按照具体的发音规则来读,不能直接读“儿”字的音。在普通话测试或者正常交流时,“儿”作词尾时读音有变化。如果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仍然把“儿”按一个独立的音节来读,别人听了会感到很别扭,测试分数会被扣减。读儿化音,就是在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末尾加个卷舌动作,在读“儿”前面一个音节的同时,把舌尖轻轻向上一卷。增加这样一个卷舌动作,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准确,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美感。“儿化音”的变化规律,主要有以下三点:1、韵母尾音是a、o、e、u的,原来的韵母不变,加一个卷舌动作(r)就行了。例如:【刀把儿】读成dāobàr,【小抄儿】读成xiǎochāor。2、韵母尾音是ng的,后鼻尾音减弱,加上卷舌动作(r)。例如:【倒影儿】读成dàoyǐngr,【小葱儿】读成xiǎocōngr。3、韵母末尾为i、n的,去掉韵尾,然后加上卷舌动作(r)。例如:【刀背儿】读成dāobèr,【小不点儿】读成xiǎobudiǎr。
快乐皇帝
在普通话测试中,遇到儿化音应该作如下处理:1、掌握儿化音的特点。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例如“点儿”,不是发成两个音节dian er,而是发成一个音节dianr。2、明确重点考试题目。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儿化音是必考内容,主要出现在考试的第二、三题,即读多音节词语和短文朗读两个考题中。第二题读双音节词语50个,除了考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外 ,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第三题400字短文朗读,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重点考查语音、语流音变、语调等。其中的语流音变就包括儿化音。3、熟悉常用的儿化音。例如:刀把儿、号码儿、戏法儿、在哪儿、找茬儿、打杂儿、板擦儿、鞋带儿、壶盖儿、小孩儿、加塞儿、快板儿老伴儿、蒜瓣儿、脸盘儿、脸蛋儿、收摊儿、栅栏儿、包干儿、笔杆儿、门槛儿、药方儿、赶趟儿、香肠儿、瓜瓤儿、衣兜儿、老头儿、年头儿、小偷儿、门口儿、纽扣儿、小丑儿、加油儿、顶牛儿、抓阄儿、棉球儿、火锅儿、做活儿、大伙儿、邮戳儿、小说儿、被窝儿。还有许多,需要一一熟悉。
隔世的童话
拼音的话就是er普通话中是有儿化音的。像“一会儿”,是普通话常用且必须儿化的词。拼音当中,也有特别注明儿化韵的写法。比如“一会儿”:yīhuìr。而非yīhuìer。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儿化音会比较少。这是因为儿化词大多存在在口语词中。即使是普通话,也要分书面和口语。一些常用的儿化词(小孩儿、今儿、头儿)在新闻播报中出现得很少,但是在话剧、电视、电影中就较常见了。普通话中的儿化词,比北方话中的少,比北京话中的更是少得多。北京人是区分“洗澡”和“洗枣儿”的,像“桃儿”、“枣儿”、“玩儿”这些在北京话中不儿化就不能说的词,在普通话中基本上还是不儿化的。
睡不死也睡
儿化音普通话考试发音方法:
儿化的发音特点。
(1) a,o,e或以之为结尾的韵母后直接加卷舌动作。
例如:打杂儿、小说儿、空缺儿、粉末儿、山歌儿。
(2)结尾不是a,o,e但与a,o,e有关的韵母,失去韵尾后在a,o,e上加卷舌动作。
例如:名牌(ai)儿花瓣(an)儿抽空(ong)儿八成(cheng)儿小摊(tan)儿。
(3) zi,ci,si,zhi,chi,shi,ui后的儿化,[i]→[uə]后,再加卷舌动作。
例如:瓜子儿、记事儿、没词儿、墨水儿、一对儿、跑腿儿。
儿化音介绍
儿化音,如同子变韵、D变韵一样,作为一种词根单字本音的变音,包括词根单字变音和词尾单字变韵、变调变音的两种方法。很多方言体现了韵母的改变,但也有一些方言同时有声母和声调的变化。
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读儿化音的通常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水管儿(guǎnr)、老头(tóur),但读儿化音时儿不发音只是个标记字符。
少数的儿化,如“花儿”,可分别有三种情况:词根单字本音的变音,花儿{huar};词尾单字儿变调读轻声,词根单字花本音不变音;词尾单字儿不读,词根单字花本音不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