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3

燕子138158
首页 > 考试培训 >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首ciao情歌

已采纳

1.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

(2)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2.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3.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曲面镜:凹面镜、球面镜、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4.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5.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5.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三、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

297 评论(15)

夏初哥哥

本次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全面贯彻《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物理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题目知识难度中等,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实验探究和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基本体现了考试对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物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题型及分值分配:

一题为填空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二、题为选择题14道,每题3分,共42分,三题为作图实验探究题共计28分,四题为计算题1道分值为12分。

二、试题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说明题的第一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第二题是通过实际应用考察学生分析能力。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参照物、平均速度、测量、声音,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的成像,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亮点题目:

一题题,二题3、8题三题3题

四、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

一题5、6题,二题3、5、8、12三题3(2)(3)

五、错题原分析:

1、学生对一些基础问题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分析,迁移能力,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完成解答实验题。

3、学生阅读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导致解题时不能排除干扰信息,而出现错误。

六、今后教学建议: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时,切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要认真把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物理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严密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更重要。

2、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着重学生实验分析,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良好的成实验能力。

3、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避免学生的过失性失分。如:计算欠准确,格式不规范,等导致一些学生过失性失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考试中的过失性失分。

30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