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放縦
我跟楼主有着同样的经历,中考失利,到了自己读高一的时候就非常着急,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上去。其实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的教训真是举不胜举。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有必要跟楼主说说我的见识感受。第一,学习的目的要明确,究竟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学到有用的东西,还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定要弄清楚。目前高中的教学还是应试教学的居多,其实应试教育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应试学习。高中阶段,真正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的,就是高考。对于读高一的学生来说,应该要明确3年后的高考。就应该要打好基础积累。高一高二是基础,也是关键。如果基础比较薄弱的,即使有一定基础的,也应该要注意把握好高一高二的基础。有些同学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是急着要提高自己的成绩,就喜欢钻一些难题偏题怪题,而忽略了基础,最终在高考的时候在基础上受到了制约,很多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造成失分,相反,自己平时经常钻研的难题却没有一题类似的出来。这其实就是一个教训。第二,学习要有耐性。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有扎实的基础,不贪图成绩的虚名,把目光瞄准最终的高考。才是高中三年学习的意义所在。否则高一高二甚至高三成绩都是非常优秀,但高考前却下滑,那是非常忌讳的。相反,如果平时默默无闻,高考一鸣惊人的,也是大有存在。说明轻重问题要把握,高考就是唯一的重,其他都是轻的。高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高考做准备。上面已经说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打好基础巩固基础就需要耐性。基础就是为一切考试做的准备,就是为最终的高考做准备。第三,考试,学习就是必须要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并不是每一次考试都是重要的。平时的考试相对于高考来说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自信心的标准那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考试的分数客观因素实在是占很大的一部分。对于高考的自信应该建立在主观可控制的因素上。什么是主观可控制的因素?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切切实实地掌握知识,即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现不到考试上去,自己也不会轻易丢掉自信。而即使平时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会轻易自满。明白,一切考试对于高考来说都是无意义的。但是通过考试练兵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应该注重通过考试锻炼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考试发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同时促进学习。
smoothyear
我国的基本国情确定,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决定。“就是希望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考试是一种对平常知识的练习,所以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体现学习的程度,以便老师可以了解教学的进度,只要存在选拔,就有竞争;只要存在竞争,就有考试。考试只是检验了你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考试只是看一个人在知识方面的认识程度如何 .
神经女大王
期中考试也是一次大考,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期中考试的性质是诊断性考试,作用包括两个方面:诊断学习,诊断教学。诊断学习是说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等;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密度、教学覆盖面、三基落实等等;期中考试的诊断作用是双向的,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一些学校期中考试以后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教评学”活动,目的就是经过诊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与学相互沟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般期中考试安排在十一月上旬或中旬,从九月一日开学到期中考试共上课九周到十周,从教学规律上讲,学科教学在前几周处于起步阶段,也可以这样说,期中考试之前授课内容不是很多、很深,因此这个时段安排考试一般以考查“三基”为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知识的综合,特别是知识的应用,以及各学科的能力要求也会涉及一点,但是少而易,试题、试卷总体难度偏易,距中考、高考有相当的距离,期中考试一般不能说难,应当是比较容易的,试题不追求区分度、标准差,主要诊断教与学的落实情况。如果到了期中考试,成绩还不见起色。那就基本说明学习出现了问题。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到位,更应该主动去寻找改变目前的方法。学习检测:前两个月的学习内容至关重要,这是一次检测学习的好机会,考试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考多少分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明确定位:期中考试大家都很重视,所以都会使出全力,通过考试名次,可以看出自己在年级的位置,根据历年的升学情况,考多少名可以进三校,考多少名可以进省重点,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便于确定中考目标校。做学习计划:考试的结果能够体现出方方面面的情况,可以结合情况做后两个月的学习规划。还有通过考试发现答题不严谨,也经常出现马虎,怎么办,后面要注重细节,并且平时做作业要养成严谨认真、高效的好习惯。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