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豆豆
343兽医基础:《兽医基础》科目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范围包括五个部分(每个部分75分):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考试模式为五个部分选二,即五个部分由考生任选其中两个部分作答兽医基础科目命题依据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主编陆承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等开到荼蘼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普通动物学》,张训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养殖水域生态学》,董双林、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第一版;留个Q吧,我考水养。。也考这个,资料可以共享
俺是陆军PLA
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先是原生动物开始,记住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再看比原生动物进化一些的什么腔肠动物和软体动物之类的特征和代表物种,比较和原生动物多了那些进化的东西,运动器官啊消化系统啊神经系统什么的有什么进化,比如网状神经系统从哪类生物开始有的,较集中的脑部是哪类动物出现的……从单细胞背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比较着记它们的特征,你就一下把每类生物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之类的都记下来了.整体掌握之后,可以再看一下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鸟类适应飞行的结构啊什么的.最后有时间的话再抠一下细节的边边角角:比如贝类的壳中珍珠层在哪一层之类的.
兔纸来个兔宝宝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普通动物学》,张训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养殖水域生态学》,董双林、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第一版;在70-80年代,课程的学时较多,达150-200学时,以后逐渐减少为120学时、100学时、90学时、80学时等,在教学内容上多而细,包括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和生态学等内容。1993年,《植物学》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997年,植物实验室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受到专家组好评。在1998年以前,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如农学、林学、茶学、园艺等开设《植物学》,在动物生产类专业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则开设《动物学》,在经、管、工等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则未开设生物学类课程。1996-1999年,我校文心田校长主持了国家的教改项目“构建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大基础教育,宽口径培养,按需要选择,主辅修结合,强能力训练,重素质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根据该成果的要求,按照“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生物学课程的改革辐度很大,课程内容和深度很难界定,各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时数都不完全相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知识不够,而后续课程又没有开设植物学和动物学。对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的《生物学基础》,内容太广、太难,学生不易接受,同时,由一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难度较大。鉴于这些问题,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农大和南京农大等的课程体系,我校于2004年9月对生物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进行了调整。对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从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个基本点出发,选择了9个专题,由8位教师分别讲授。在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普通生物学》,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遗传和变异、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等,后续课程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开设《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选修),在动物生产类专业开设《动物学》,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同时开设《植物学》和《动物学》。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2004级实施后,效果较之以前版本稍有改善。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