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之love
江西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较好地立足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系统、全面、科学地回归“四基”和“四能”,试题背景自然而亲切,较多试题素材回归课本,立意新颖,注意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及相关学科的融合,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开放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命题者创造性地使用了课本中的素材、题型并积极探索尝试新的题型,设计了一些背景新颖、设问巧妙、形式生动的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应用性、实验操作性的试题,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引领与教学导向。
全卷共23题,满分120分,题型设置为选择题(6个小题,共 18 分),填空题(6 个小题,共 18 分),解答题(11个小题,共 84分).
试题按照易、中、难约为7:2:1 的比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检测和导向功能.试题结构布局合理,坚持整体稳定,贯彻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命题指导思想,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立足基础,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有层次性地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必需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数与式、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基本图形的性质与证明、基本图形间的基本关系、统计与概率、三角函数等初中核心知识.
对统计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统计图、统计量为知识线索,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是以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特征为试题内容的核心,考查统计观念;
三是以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全过程为重点,考查统计意识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数据”做文章,经历数据分析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体验数据的随机性,让“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第15题以选派护士支援防疫工作为素材,对随机发生的可能事件进行各种可能分析与预测;
第21题以“双减”政策前后学生参加校外学科补习班的人数统计数据为素材,将相关“双减”前后的人数收集、整理成不完整的人数统计表或条形、折线统计图,进而补全统计图表的内容,并对相关的统计量(百分比、频率、中位数、众数等)进行简单的计算与应用,对“双减”前后的人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这两题所选素材与生活紧密相联,进一步引领广大一线教师从以统计量的计算或统计图的收集与整理为主的教学思路,转变为让统计与概率回归到数据统计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统计意识、观念与随机观念的统计本质.
apple樱子
纵观2019、2020、2021三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总体来说比较平和,试题难易适中,题目具有区分度,题型每年都在稳中稍有求新。试卷都非常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积累、理解、概括、表达、分析、鉴赏、探究、创造等多种能力。结合三年中考题型,作以下分析与思考。 一、依标扣本,立德树人。 2019、2020年古诗文默写同以往一样,注重考查考生必备知识的积累。2021年古诗文默写中涉及的《论语》《送东阳马生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己亥杂诗》《行路难》等篇目和名著阅读中涉及的《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以及古诗文阅读中涉及的《出师表》《渔家傲•秋思》等名篇,均以课程标准的相关建议篇目为准,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能力的考查,也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依据。 生活即语文,润物细无声。试题既善于保证能力考查的全面、科学又格外重视语用材料的价值导向,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古诗文默写中涉及了乐学、理想、进取等精神品质;名著阅读中要求学生结合保尔面对考验时的表现来谈一谈对保尔可贵品质的认识;记叙文《舵链》属于军旅题材的小说,弘扬了军人的崇高精神。这些语用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稳中求新,渗透素养。 三年考题保持一贯的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试题情境设置有利于引导考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考查考生语言文字实践运用的能力。情境设置具有较高的开放度,注重文本内容和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契合度,发展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2019、2020两年的第5小题把辨析与修改病句、补写句子放在有关语段里;2019第6小题提取信息、给新闻拟写标题,情境写话,2020第6题提取整合信息,以及宣传卡片设计的巧妙之处都是让评价在更为真实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调动考生语言活力。2021年的语言学用如第1、2小题,放在一定语段中考查,和往年对比,字词考查降低了难度。河南中考考点相对稳定,但每年都会谨慎地求变求新,2021年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探究能力。学生在审题时要格外认真,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要求。2021年名著阅读的第二个小题要求学生“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谈一谈“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乍一看这个题目就是在考察人物形象。但不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只是泛泛地去写保尔的经历,或者只会关注保尔经历的一些考验,却没有写清楚保尔面对这些考验时的具体表现。第5题让学生“参考示例,从两个备选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简述理由”,学生首先要能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出画面特点,才能用简洁的四个字为其命名,其次还要能发现示例的表述结构及重点,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简述理由。 2021年试题的设置在切入角度上追求既更贴近学生生活又巧妙渗透核心素养。《渔家傲•秋思》中让学生说一说“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是“雁”而不是“燕”。这道题非常棒。它来自学情:混淆“雁”和“燕”是学生默写中常见的错误,而且有些学生订正过后又会出错。机械订正收效不大,真正能让学生写准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理解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正如“燕”和“雁”,在古诗词中常见,学生如果明白“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就能准确书写“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果能明白“鸿雁”是相思的载体,就能准确书写“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道题不但渗透了语文核心素养,也以考促学,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古诗背默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往的试题设置没有明确的体现这一理念。 三、阅读理解,提升思维。 三年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不仅注重写了什么,更注重怎么写,为什么写。三年的第8题和第9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以及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将阅读和个人体验连接起来。2021的18题也是考查写法。2019年第14小题“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体会,引导考生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考试题与课本阅读习题联系紧密。中考题能在课内找出相似或相关的试题。如:2021年《舵链》7.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课内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课内《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课内《回忆我的母亲》预习提示:初读课文,感受这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预习提示具有指向性。阅读有针对性。思考探究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思考:课内的阅读教学,应当有新的思路,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不能让语文课成为“半截子”。 四、尊重个性,引导深思。 三年中考作文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自己的生活为半径,都和成长经历有关。2021作文要求围绕“开始”这一话题选取不同的写作任务: 今年河南省中招作文仍然充分注重了作文的“选择性”“导向性”和“可写性”,给孩子们充分的写作和展示空间,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作文稳中出新,注重情境的设置,一个情境下设置两个任务,自由选择。一个情境统摄下的两个任务有关联又有区别: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写作任务的展开都要围绕“开始”这一话题;区别主要体现在文体要求上,记叙文和议论文。一个情境,话题给定,两个任务,两种文体,可叙可议,审题难度不大,距离学生生活不远,想要有话可写不算太难,便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写作教学更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和积累丰富,提升思考力,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深刻的见解。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