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小呆
七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快到了,每一个复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多做一些测试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期中测试卷,仅供参考。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ké( ),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 )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cǎi( )。 ——程海《三颗枸杞豆》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3)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两小儿笑曰:“ ?” (列御寇《列子》)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阿累《一面》)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7)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淼,又喻指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的诗句是:, 。
3.名著阅读。(6分)
(1)关于《童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死了,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B 大舅舅米哈伊尔捉弄老裁缝格里高利,让阿廖沙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狠狠地抽了一顿。
C 外祖母也是 孤儿,她的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D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就辍学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2)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阿廖沙挡着,他叫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 ”的房客,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阿廖沙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但最后也被外祖父赶走了。(2分)
(3)小说中,外祖父的形象常常是贪婪吝啬的,你能举出书中的两个事例吗? (2分)
(二)运用(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系车 2012年10月销量(台) 2013年10月销量(台) 同比增幅
日 产 50350 114700
丰 田 45600 82400
本 田 24115 75150
马自达 9511 17904
【材料二】日系车企业自中日领土争端、中国各地多处发生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行动以来,做出了几个调整:①免费为无辜受累的车主修车,恢复日系车主的信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②因南方人抵触日货的情绪更低,更喜欢日系车,所以迅速调整营销重心,先南后北,逐步复苏。③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几款重点车型换代成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幅拉动了销售量。
(1)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日系车近两年的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答出两点)(2分)
答: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系车未来几年的销售状况会怎样?请写出理由。(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
6.结合下面材料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钓鱼岛”的认识。(3分)
【材料一】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面积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有多项文献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
【材料三】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日本1900年把钓鱼岛列岛改称“尖阁列岛”,这要比中国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材料四】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 其它 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摘自“百度 百科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浮肿的甲午战争》(张鸣)(节选),完成7—11题。(共14分)
①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让我们做亡国奴。
②中日开战之前,举国上下,真正为中国担忧的,大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相当地乐观。在中国的士大夫看来,漫说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淮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虽然曾经的倭寇给中国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基本上不值一哂(shěn,微笑)。现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③在弥漫着的乐观情绪中,中国军队七手八脚地被调往前线。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新兵,还有些甚至扛着大刀长矛,因为根本不会使用新式洋枪。很多士兵很兴奋,以为此番出征,不过是一趟郊外远足。最兴奋的是八旗兵,这些从关外满人中调集的军队,还没上前线,就开始亢奋。所到之处,把老百姓的鸡鸭连同客栈和商铺里的货物一扫而空。同时嚷嚷着要一路杀洋人杀过去,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鬼子,都在扫荡之列,全不顾当时朝廷全力争取西洋人支持的政策。在街上,这些八旗兵只要看见洋人,就是一通穷追猛打,还真有被追上打死的。在东北,好些____的教堂,都被 这些神勇的八旗兵给砸了。只是这些八旗兵的勇武,只体现在后方,因为当东洋人打进国境之后,他们就踪影全无。
④战前少数几位能打的将军,在战场都不幸阵亡,因为他们的左右都是一些战前大话炎炎、战时临阵脱逃的宝贝。跟这样的宝贝配合作战,不被送掉性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⑤就这样,辽东的土地和百姓,被丢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来了,刚刚还跟着八旗兵一起痛恨洋人的百姓们,还算有头有脸的百姓们,纷纷在自己的家门口挂上了带有十字标记的招牌,还有的用汉字写上“外国宗教”四个字,显示自己是____的教民。如果能找到通洋文的人,用洋文写上一块“英国人住宅”的牌子,这样的家庭,档次就更高了。这样的现象,到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再次重演,几乎是一模一样。
⑥惟一跟后来不一样的情形,是此时辽东的人,无论军民,包括那些望风而逃的军人,都一致痛恨李鸿章。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没有李鸿章在朝中做内奸,日本人其实是可以被打败的。此时,实际负责战争指挥的李鸿章,已经被拔掉了三眼花翎,剥掉了黄马褂。但是在百姓眼里,这样的惩罚远不足以惩戒这个汉奸——李二先生是汉奸,此时,已经变成了朝野的共识。在民间,尤其是满人的民间耳语中,李鸿章的儿子,已经做了洋人的女婿。北京城里的戏园子,戏子们抓哏(gén,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讽刺一下李中堂,几乎成了时髦。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时,北京城上下,尤其是满人,却都在盼着李中堂来,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
⑦人世间的事,只要膨胀浮肿,就会消肿,自己不消,别人给消,别人也不给消,肿死了自然也就消了。阎王那里,不接收浮肿的宝贝。
(二)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12—15题。(共14分)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 ) (2)太祖常劝以读书( )
(3)家人发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6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5.面对赵普多次奏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发怒、“卒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分)
(三)阅读《让鬼子兵回家》(萨苏)一文,完成16-20题。(16分)
①在广岛曾经听过一个日本“衣”兵团老兵渡边淳的讲演。
②在战败前,渡边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武定。当地经常有抗日军队活动,渡边所在的部队每天的事情就是忙着作战。但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即便封锁,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渡边和他同伍的士兵,也暗中谈论过日本如果战败会怎样这类的话题,最终结果无非是自杀或者潜伏下来抵抗这两种而已。
③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渡边所在的部队一片哗然,投降还是继续打下去,军官们争论不休。但在渡边等士兵心里,只有对未来的绝望和担心。
④ 与同伍的士兵谈了半天,烦闷的渡边走出炮楼,在田埂上一边走,一边抽烟,但心情始终如是。
⑤日军的据点旁边,是一个小村子,渡边忽然鬼使神差地走进村子,走到一家中国人的门前。
⑥这家中国人他是记得的。几个月前,他曾和另外几个日本士兵到 这家“征集粮秣(mò,牲口的饲料)”。当他们要把这家人的粮食全部装上大车拉走时,这家的老汉死死拉住最后一袋粮食不放,口中还不停地叫骂着,是渡边上来一脚将他踢倒才把粮食夺下来的。日本兵用刺刀对着那个老汉的胸口,而倒在地上的老汉依然对渡边怒目而视。老汉的儿子一边用力拉着父亲的手臂,一边对日本兵叩头求饶。
⑦那一次,渡边他们并没有杀这个老者,因为当时日军下令:不要在驻地的村庄随意杀人,以免更失民心。但是,渡边对那个一直怒目而视的老汉却印象深刻,觉得他是个“好汉”。
⑧这次,渡边就笔直地走到了这个老汉的家门前。非常巧,那老汉正坐在自家门前吸着旱烟,看到渡边走来,冷冷地转过头去不理他。渡边以立正的姿态站在老汉身后,许久不知道该说什么。老汉始终没有转过身来。
⑨最终,渡边鼓足勇气,对老汉说:“我们打败了。”
⑩老汉微微侧过头来,眼里有些疑惑,有些戒备。看到老汉仿佛没有听明白,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我们,日本,打败了;你们,中国,打胜了。”说完,他很紧张。
⑾最终那老汉似乎听懂了,转过头来,看着渡边,也是慢慢地说:“哦,你们打败了啊??”他的身体慢慢放松,填上一锅烟,看了看渡边,说:“那你就可以回去了啊。”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那老者又重复了一句:“那你就可以回家去了啊。”
⑿那一刻,渡边的心头仿佛被重重地一撞,一时百感交集。
⒀令他更惊讶的是,听明白老人那句话里“家”的意思,自己的眼里竟然有了泪?渡边在演讲中这样说:“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6. 听到战败的消息,渡边等日本兵想不想回家?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17. 第⑾段中的“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和第⑿段中老汉“也是慢慢地说”各自放慢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
(2)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9. 结合全文看来,你认为题目“让鬼子兵回家”有哪些含义?(4分)
三、 作文 (共5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 “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 文章 。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500字;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共14分)
7.①打败日本轻而易举,做东方老大毫无问题;②没有后顾之忧,西洋鬼子似乎并不想让我们亡国。 (共2分。意对即可)
8.反语,讽刺那些只会横行霸道、欺凌弱小而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兵,与下文遇见东洋人后的“踪影全无”形成鲜明对比。(2分)
9.不同:甲午战争时“痛恨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时是“盼着李中堂来”。(2分)
原因:甲午战争时军民们都认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是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大家都“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2分)
10.普通百姓、军人、士大夫(或“开明人士”)(3分)
11.百姓无知愚昧,醉心于天朝上国强大无敌的迷梦(1分);内政腐败,军纪废弛,军队毫无战斗力(1分);士大夫阶层宁做亡国奴,也丝毫不愿反抗。(1分)总的来说,这里的“浮肿”是指整个国家民族都在甲午战争中无知、闭塞、虚妄、奴性到了极点。(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大家做好了吗?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3. 2015-2016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
麻酥酥Jessica
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欢迎浏览。
一、(3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场院chǎng 气氛fēn 漂白piāo 抹杀mǎ
B.憎恶zēng 殷红yīn 哺育pǔ 嗥鸣háo
C.校补xiào 挚痛chì 默契qiè 警报迭起dié
D.些微xiē 亘古gèn 气冲斗牛dǒu 截然不同ji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巅 气魄 屏嶂 家喻户晓 B. 砌缝 婉转 粗绌 迥迥目光
C.愧怍 醒悟 燕然 沥尽心血 D. 烦燥 蚱蜢 伴侣 不以为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汉代董仲舒专心读书,目不窥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B.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5.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一文,作者是杨振宁,作者与邓稼先同窗数载,感情深厚。
B.《木兰诗》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长妈妈是一位心地善良、饱读诗书的劳动妇女。
D.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6.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果实”,这句中加点词语是副词;“别人在赞美,而闻一多先生在批判”,这句中加点词是连词。
B.《卖油翁》 中,写陈尧咨看卖油翁射箭,只用了“但微颔之”一语,就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C.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通过对其日常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一个伟大 人物的平凡生活。
D. 读完《老王》一文,我们会想到以下词语:穷苦、尊重、人道关怀、平等。
7.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深林人不知, 。(2)故园东望路漫漫, 。
(3)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
(4)《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8.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6分)
⑴《最后一课》作者是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
⑵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 。
(3)《孙权劝学》一文选自《 》,是一部 体通史。
9.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则寻物启事,以初三(9)班的名义到校广播室播报。(只写正文,不超过80字)(6分)
王明:老师,今天我不小心丢失了钱包和钥匙 老师:什么时候丢的?
王明:中午在餐厅。 老师:钱包和钥匙什么样子的?包里有什么 ?
王明:钱包是黑色的,有拉链。钥匙放在包里,有五六把钥匙,包里还有六十几块钱和学生证。
老师:好的,你先别急。你去告知班长,让他去广播室播一条通知。
二、(24分)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 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 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 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 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 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0. 细读划线句,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3分)
11.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从内容和结构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2.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爱。(4分)
我那走过路的鞋子
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告别虎头鞋时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 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直到我当兵之前……
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
“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
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 人家管穿鞋。”
“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
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
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
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它鞋。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
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
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 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
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
“您说啥呢 ,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
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
13.文中提到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请分点回答 。(3分)
14.下列加点文字极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6分)
①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②看着我脚上的皮鞋,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15.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三、(2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6.解释加点的字。(3分)
(1)但当涉猎 (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当日知其所亡(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B. 蒙乃始就学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C. 遂七年不返 肃遂拜蒙母 D. 结友而别 释担而立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 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9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B.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C.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D.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20.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何异断斯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古 诗,回答(1)(2)两题。(5分)
漫成一首⑴杜甫
江月⑵去人只数尺,风灯⑶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⑷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⑸。
⑴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⑵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⑶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⑷拳:屈曲。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⑸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1)“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2分)
(2) 诗的最后两句分写静睡的鸟和跳跃的鱼,一静一动,富于诗意。请作简要赏析。(3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
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C 6、B
7、明月来相照,双袖龙钟泪不干,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都德,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老舍,资治通鉴,编年
9.我班同学今天中午在学校餐厅丢失一个黑色的有拉链的钱包,里面有一串钥匙,钥匙有五六把,还有一张学生证和若干现金。望捡到者能和初三(9)班的同学或老师联系,谢谢!
10. 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
11.结构上:做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
12. 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 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就可以)
13.虎头娃娃鞋,尖口鞋,粗布鞋,千层底布鞋,松紧口布鞋(答到其中三点即给满分)
1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鞋子的甘于寂寞,默默奉献,表达了作者对鞋子任劳任怨的敬佩之情。(3分)
②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为不能再为我做鞋而感到无奈,愧疚,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3分)
15.一方面是指皮鞋磨脚,只有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才适合走远路;实际是说因为有了母亲的关心和牵挂,才能使我在人生的路上脚踏实地,不走偏路,在部队里有所成就。
16(1) 只,只是(2)到,等到(3)每天
18. A
20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21.(1)月影倒映水中,离船很近。写出江水之清明,境界之宁静安谧。
(2)诗的末两句用衬托手法,用鱼拨剌鸣来衬托鸟的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幽静、空灵的特点,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富于诗意。
四、(40分)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
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 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
② 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③ 错别字3个扣1分(重错的不计)。
④ 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