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0918
因为他连看了三次,对范进的看法不断改变,最终认可了范进的才华。范进在科举考试场上的主考官是周进。这两人不止名字相似,连人生经历也非常相似。这可能是周进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查看范进考卷的原因。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范进已经是50多岁了。而周进在科举这条路上也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达到科举考试主考官这么高的职位。周进对范进的人生经历是有很深的体会的,这也可能是他会对范进高看一眼的原因。
在原文中,周进第一次看范进文章的时候,只觉得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但是出于对范进的同情以及对后生提携的心理,他忍住不屑,又重新再看了一遍。结果竟然发现这篇文章中有不少的亮点。当他开始认为范进这个人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之后,周进又重新看了第三次范进的文章,结果竟然完全改变了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不止不觉得一窍不通了,还觉得是因为自己本领不够,所以一开始才看不懂。而这样的改变,便让他更加欣赏范进这个人。
如果说一开始他对范进的态度只是同情,那么后来周进对范进的态度就是非常地欣赏,并且还给他列为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没有三次看考卷,主考官怎么可能会发现范进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呢?
其实这里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因为范进的文章写得太好,主考官才难以参透考卷中的奥秘,还是说主考官仅仅是因为心理上开始认可范进是一个好的人才,所以才会在文章中找亮点。这里暂时不能判断,但是从三次看考卷的态度上看,周进对范进的评价是不断的提高的,从一开始的狗屁不通到后面的惊世之作,只能说科举考试是凭借着主考官的主观意愿来进行评判的。
那是不是有很多的考生,因为得不到主考官的认可,而没办法通过科举考试。从范进这个例子来看,他一开始就得到了主考官的同情,周进在不自觉之中便想提携他,所以他才愿意三次看范进的文章。而范进也因此得到了他的赏识,最终能得到第一名。
小剑2016
大清名将兆惠是根据考卷上的圆圈数目来判定状元花落谁家的。兆惠武将,还是一个不一般的武将,刚刚打了胜仗回来,身为君主的乾隆自然要大肆嘉奖一番。如何嘉奖这位得胜将军才能够体现出乾隆对他的重视和信任呢?那就是找一件很有分量的事情让这位大将军去做,这样一来皇帝也算是给了将军面子。
考虑到文将和武将之间的和谐,乾隆让这位大将军当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科举考试的考生可是未来一批朝廷重臣的候选人,是个分量级差事无疑。但是让一个武将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算是各个文官没有什么意见,兆惠也很为难呀,自己一天天的都呆在军营里,书没有读过多少,现在却要去给考生判卷,上阵杀敌都没有这么难的。
不过,毕竟这是乾隆在表现自己对于臣子的重视,所以呢,乾隆又怎么可能会给兆惠找一个兆惠本人干不了的事情呢?乾隆自有妙计。其实兆惠没必要干什么动脑子的事情,因为乾隆早就给兆惠找来了九个重量级下属,这样一来,卷子由这九个下属看就好了,他们只要在看过卷子上留下几个圆圈就可以了。兆惠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数个数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兆惠只要等到这几位能干的下属把各位考生的卷子都好好地看上一遍,打上圆圈就行了。统一交给兆惠之后,兆惠数一数卷子上谁的圆圈最多就可以决定状元花落谁家了。这样一来既没有耽误科举考试,也没有耽误乾隆想褒奖这位得胜将军的心,确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差事。而且这样一来同时也有利于朝中文武官员的关系,由此可见,让兆惠去判卷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鵼鵼小舞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可能是这种情况。乾隆怕科举的贪污腐败。所以。他找了一个文盲,当考官。由于这个文盲不懂。所以他看圈定壮元。这是很合乎常理的。因为古代科举美化一个圈儿就证明这个卷子有非常好的。内容。串越多这个卷子考题的答案越完美。我觉得按照圈的多少来判断一个卷子的好坏,这是很正常的。这样不会出现由于考官的喜好的问题。而产生的不合理的考生考卷。这大大杜绝了行私舞弊的可能性。我觉得这就是其为什么要选文盲当科考主考官的原因。
养啥啥不活
一般状元都是殿试中帝王亲自出题选拔出来的,不过很多时候帝王公务繁忙,于是便由大臣们代劳,这个时候,能被帝王选中的大臣,都是帝王信任的大臣,一般也是表示一种殊荣,兆惠将军是乾隆帝时期乾隆帝非常喜爱的一个将军,有一次他远征回来,乾隆帝也是为给特殊荣耀,于是便让他做科举的主考官,当时他就是按照考卷上面留下的圈圈来定名次的,这些圈圈都是辅助兆惠将军一起阅卷的大学士们留下的,他们个个饱读诗书,所以他们圈定的都是非常有才华的考生。
清朝的科举一共有四次考试,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能考到殿试的学子,便是可以竞争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甲的头衔了,这是古代读书人一生的最终目标呀,很多文臣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很少有人能考到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便是一生的荣耀,所以学子们也是拼了命的去考。
一般殿试都是由帝王主考的,不过帝王事情总是很多,要是有时间他们也会亲自主考一下,但是大多都是有大臣来代替帝王主考,这个时候,代替帝王成为主考官便是一种非常荣耀之事,一般人帝王还真就不会让他来做,比如乾隆帝让兆惠将军做这个主考官,就是给兆惠将军这个天大的殊荣。不过兆惠将军是满人,他不精通汉文,乾隆帝便派了九个大学士辅佐他,其实这九个大学士才是真正的审阅试卷之人。
当时这九个学士将优秀考生的考卷上画上圈圈,作为记号给兆惠将军,之后兆惠将军会按照圈圈,最后定下状元的名次。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