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7

左家庄与特8
首页 > 考试培训 >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暗了个然

已采纳

教育部在暑期针对校外培训的突出问题,要开展一系列的精准治理,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全面整治没有资质证明的培训机构。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各行各业五花八门,特别是针对中小学教育以及高中阶段的培训教育要展开着重的处理,工作人员要对当地所有开展培训机构的店面进行查处。除了审核相关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符合标准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查询是否有相关的资质证明。没有资质证明的培训机构一律关闭不得对外营业资质证明过期的培训机构需要尽快的到当地的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

要全面整治宣传页面上的不良广告。每一家培训机构在对外宣传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宣传效果而扭曲机构的相关制度和安排。在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培训机构的宣传页面上,除了和学习有关的宣传以外,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其他任何商业宣传,在以前的新闻报道中有过中学培训机构在宣传页上刊登游戏广告。被查出以后将会面临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现金罚款,造成社会严重不良影响的,将命令该机构责令关闭。

要全面整治非法营利的教育培训机构。个别培训机构在对外宣传的收费标准上高达数万元,但课程的安排课时却寥寥无几,性价比极其低。凡是涉及到非法营利的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没收全部的营业额之外,还将针对虚假宣传和收费过高两个标准实施一定的现金处罚或行政拘留。

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线上教育禁止出现额外的收取费用,也禁止各个教育机构制定提前预定的收费办法。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236 评论(11)

ABCDG,43668

1. 对校外培训机构应该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以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3. 加强与校外培训机构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反馈意见,改善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4.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内容和质量。5.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的监督,确保教学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122 评论(9)

sw634365102

要全面整治没有资质证明的培训机构。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各行各业五花八门,特别是针对中小学教育以及高中阶段的培训教育要展开着重的处理,工作人员要对当地所有开展培训机构的店面进行查处。 要全面整治宣传页面上的不良广告。 要全面整治非法营利的教育培训机构。

229 评论(13)

休普若斯

除此之外教育部还巡查了一些违规收费或者利用暑假和国家法定假日组织培训的无资质的培训,对于合法的进行培训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而且教育部还对各种违规的校外培训,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打击,开展精准治理细化违规的问题台账,从速从重的处罚。

231 评论(9)

奔跑的鱼肝油

法律分析: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第四条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3.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4.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15.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26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