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1

janjan3344
首页 > 考试培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谷穗的宝贝

已采纳

就要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或许你有些焦急紧张,或许有些不安担心,或许正在为一道数学题而绞尽脑汁,或许我帮不上什么忙,就祝你期末顺利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2017,希望你们喜欢。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来源 是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韩非子》中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大意是:“上古时候……民众经常生病。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人类 A.发明文字,记载历史 B.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D.风雨交加,环境恶劣 3.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黄帝和尧 D.黄帝和舜 4.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教人农耕,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5.他不仅是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 6.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它是 A.周朝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7.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 8.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 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都与当地古代建立的诸侯国有关,“燕”、“齐”、“鲁”、“晋”、“楚”这些地名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9.《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室统治 C.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0.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授民授疆土”,周王授予诸侯的主要是 A.土地和人口 B.土地和耕牛 C.人口和耕牛 D.封号和耕牛 1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说:“管仲成为齐桓公的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能得到他的好处。”)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勾践称霸 D.齐桓公称霸 12.战国七雄中,最后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是 A.魏 B.韩 C.赵 D.秦 13.右图《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监制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铜量器,这是为了推行下列哪一项改革措施 A.统一度量衡 B.承认土地私有 C.兴修水利 D.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14.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5.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是强调实行“公平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下列最能说明孔子是“公平教育”的最早践行者的是 A.主张“有教无类” B.主张“以礼治国” C.主张“为政以德” D.主张“仁政” 16.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下列思想主张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A.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 B.争权逐利,兵戎相见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兼爱、非攻 17.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时常复习已学过知识 B.虚心向他人学习 C.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 D.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18.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19.孟子说“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大意是:“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由此可见他继承并发扬了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学说 A.韩非子 B.墨子 C.孔子 D.庄子 20.“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蕴含了“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 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连线搭配题:(每小题4分 ,连对一处得1分,共8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 展。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主张连接起来。(4分) 墨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孟子 兼爱、非攻 庄子 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韩非子 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关典故连接起来。(4分) 问鼎中原 晋文公信守诺言 退避三舍 楚庄王询问九鼎轻重 卧薪尝胆 孔子发展学生潜能 因材施教 越王勾践发奋图强 22 .填表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古代历史距今久远,但丰富多样的学习途径却让我们穿越时空的距离,去亲近这辉煌灿烂的文明。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学史途径 案例 认识 考察遗址 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并非枯燥无味的,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研究文物 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叫(1)。它对研究(2)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阅读文献 《论语》是(3)学派创始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文化典籍。书中体现了他的思想主要是“(4)”和“(5)”两部分。 参观建筑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发挥重要作用。 23.材料解析题:(共12分)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1)材料一是商鞅在哪一国推行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项措施?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8分)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2)结合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2分)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小客店准备住宿。小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据的人,店主要受“连坐”的处罚。商鞅不得 以,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之刑而死。 (3)结合商鞅变 法的内容,以及你自己的理解,说说如果这个小店主知道了商鞅的真实身份后,他会不会留住商鞅?简单说明理由。(2分。注意: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2017参考答案 22.(本题共5小题,每空格2分,共10分) (1)甲骨文 (2分); (2)商 (2分); (3)儒家(2分); (4)仁(2分); (5)礼(2分)。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而店主就是个商人。等等。2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

128 评论(14)

CENGUODIAN13247606080

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祝: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时能超水平发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仅供参考。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上表中,答在试卷上无效!) 1.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 2.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 4.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5.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 禹建立夏朝 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 6.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 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7.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 商汤 B. 夏桀 C. 周平王 D. 盘庚 8.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 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9. 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 C. 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 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 10.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A. 周文王 B. 吴王阖闾 C. 越王勾践 D. 晋文公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2.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楚国 13.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14.下图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1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 金文 B. 小篆 C. 隶书 D.甲骨文 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 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 春秋争霸战争 B. 战国兼并战争 C. 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18. 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 C. 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 2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 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政 D.汉武帝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请考生将非选择题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分)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2分)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2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5 DBCCB 6-10 BDBBC 11-15 BBCAD 16-20 ACDCC 21.(1)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分) (2)春秋时期(2分) (3)韩赵魏三家分晋(2分) (4)秦朝(2分) 公元前221年(2分)

21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