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ey小姐
参考以下,也许需要“借读”方式解决。 (一)招生对象及有关规定 1、市内户口类 (1)具有城区居民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 (2)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居住城区、且是城区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含下岗职工)的适龄儿童少年。 (3)其他情况由教体局根据学校容纳情况协调城区有关公办学校接收。 2、市外户口类 (1)符合我市接收条件的外来经商人员子女。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①学生父母在我市工作一周年以上;②有公安部门出具的居住证明(暂住证);③学生父母本人有工商部门出具的职业许可证明(营业执照);④学生父母本人有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税务登记证);⑤学生父母本人有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证明。 (2)符合我市接收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学生父母在我市工作一周年以上;②有公安部门出具的居住证明(暂住证);③学生父母本人有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证明;④学生父母本人有与用工单位签定的用工合同(单位证明)。 (3)其他情况由教体局根据学校容纳情况协调城区有关公办学校接收。 3、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是指2002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出生(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4、各学校一律不准接收市内户口的借读学生。 5、非城区市直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子女入学条件:(1)家住城区;(2)学生本人具有城区居民户口(或父母至少有一方为合同制工人身份以上);(3)所在单位书面申请。 (二)报名区域划分(详见区域图) 1、市直小学 北关小学招生区域为:城西北区、城北区①、网扣厂区。 金城小学招生区域为:城北区②、花园区、河东北区、城东北区、梦芝村。 实验小学招生区域为:一中区、文化区、烟草公司区、丁家庄子区、丁家庄子村、健康区、向阳区1、北关西区、公园区、市政府区、城里区。 西苑学校招生区域为:城西中区、城西南区。 魁星路小学招生区域为:南关西区、魁星西区、南关东区、魁星东区、向阳区2、轮胎厂区、城南区、南关东村和小曹家村。 泉山学校招生区域为:河东中区、河东南区、商业街区。 金晖学校招生区域为:城东中区、城东南区。 2、市直初中 十六中招生区域为:城北区、网扣厂区、花园区、一中区、文化区、烟草公司区、丁家庄子区、北关西区、公园区。 西苑学校招生区域为:城西(南、中、北)区、健康区、向阳区1、市政府区、城里区。 泉山学校招生区域为:河东(南、中、北)区、商业街区。 魁星路中学招生区域为:向阳区2、南关东区、魁星东区、轮胎厂区、南关西区、魁星西区、城南区、南关东村、小曹家村。 金晖学校招生区域为:城东北区、城东中区、城东南区。 原北关中学招生区域的小学毕业生,按照市直初中招生区域到相应的初中报名。 (三)报名时间、地点、手续 1、市直初中、小学新生均于8月26日—8月29日到对应初中、小学报名。 2、市直初中、小学新生报名时,符合以上《招生条件》中市内户口类第一条的带本人户口本、房产证(或住房证明)、学生证(小学为出生证);符合市内户口类第二条的带父亲或母亲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或住房证明)、单位介绍信、合同书和劳保手册原样及复印件(查原存复)、学生证(小学为出生证);符合市外户口类第一条的带家庭户口本、父母的身份证、学生证(小学为出生证)、公安部门出具的暂住证、工商部门出具的营业执照、纳税部门出具的税务登记证、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证明;符合市外户口类第二条的带家庭户口本、父母的身份证、学生证(小学为出生证)、公安部门出具的暂住证、计生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合同书。 3、非市直小学毕业且符合入市直初中条件的学生,除带以上证件外,还要有原完小的证明信(证明信要加盖学校公章和镇中心初中学籍章)。 (四)报名程序及要求 1、程序: 小学:各幼儿园要将《二○○九年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传达到本园幼儿家长中,并通知家长带有关手续到相应小学报名。 初中:各小学要将本校2009年的毕业生按照市直初中招生区域进行详细划分,分别登记造册,送到相应初中,并将每个学生所报名的初中通知本人。 非城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入市直学校,由单位打报告,经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审批后,由单位统一带有关手续到相应招生区域的学校报名。 2、要求: 学生报名时,各学校要严格审查有关证件,严禁接收非本校报名区域的学生。对在招生工作中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报名期间,市教体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到各校进行抽查复核,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小学一年级分班时,严禁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分班。
江小赖007
瓯海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主要基于哪几条原则?
答: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属公益性事业。规范瓯海区义务教育招生,始终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就近、免试、免费的原则。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全覆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生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等途径,公布招生入学工作信息,接受社会、媒体、群众的监督。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促进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三是便民、惠民、服务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逐步实现流程再造,全面推行入学“一件事”改革,大力推进“线上办理、线下免跑”,实现入学报名、登记、录取、公布结果等整个流程线上运行,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质量。
今年瓯海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主要有什么变化?
答:今年瓯海区招生政策“稳中有变”,“稳”主要是指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及程序变化不大。继续坚持“招生三分政策”:学校分期、对象分类、录取分批;继续实施网上报名,实现招生事项“无纸化”“零证明”“零次跑”招生便民服务。主要变化有:
(1)实行公民同招。一是落实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即审批地招生);二是实行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即公民同招);三是对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入学报名对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即摇号录取)。这些招生政策不光我市要求是统一的,全省要求也是基本一致的。
(2)校网布局调整。一是牛山实验学校新扩建投用(54班);新创办了九年一贯制“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与牛山实验学校合址办学,实行“一校两牌,分区办学”,七年级和一年级面向全区通过艺术术科测试各招2个班;二是新桥街道辖区前三批招生对象(高翔社区、新桥社区高翔组及牛山单元住宅区除外)可以报读区实验中学。区实验中学在完成景山和新桥街道第一至第三批学生录取后,剩余学额可面向全区招生。招生对象为景山小学或瓯海区户籍小学应届毕业生。当报名学生人数超过该学校剩余学额时,采用电脑派位方式招生;三是对区艺术实验小学和新桥二小施教区进行微调,以新桥街道国鼎路为界,国鼎路以西的住宅小区调整为区艺术实验小学施教区;四是撤销瞿溪第四小学,学生原则上按意愿分流至瞿溪一小、二小和三小;撤销仙岩二小,学生原则上按意愿分流到仙岩华侨小学、仙岩实验小学等学校;五是娄桥古岸头小学今年继续停止招收新生,3至6年级学生继续在学校就读。
(3)特长生招生。2020年开始,瓯海区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招收各类特长生。
对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控制班额有什么硬性规定?招生计划核定公布后还可以扩班或增加班额吗?
答: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核定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不得突破招生计划或扩大班额。学校班额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基准班额标准,即小学不得超过45人。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包括招生名额、班级数、班额等)一经核定公布后不得随意更改,原则上不允许中途扩班或增加班额,确需增加的,须经区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实施。在实施招生前,区教育局义务教育科在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为瓯海区所有学校设定招生计划数量,招生结束后逐一核实学校班级数和班额等情况。
公办民办学校招生范围是怎么明确的?瓯海区的民办学校可以在哪个范围招生?
答:依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规定。公办学校要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生,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招生区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简言之,公办学校在学区内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生。
瓯海区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和温州外国语学校娄桥分校面向瓯海区和鹿城区招生,北外温州附属学校、瓯海区艺术学校以及新居民子女学校面向瓯海区招生。民办学校在核准范围内招不足的,由市教育局统筹,可在本市域内跨区补招。
瓯海区民办学校招生报名对象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瓯海区公办中小学的招生对象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瓯海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2)瓯海区区域内烈士子女、现役军人等优待对象及高层次人才子女、办有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温商回归人员的子女。
(3)瓯海区区域内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的子女。
(4)父母持有瓯海区不动产权的非瓯海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5)居住在本区内的新居民子女,其父母双方(或法定监护人)在瓯海区办理《浙江省居住证》。
未办理居住证的,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其父母双方(或法定监护人)在瓯海区登记居住一年及以上;其父母一方与瓯海区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在本区经商并取得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一年及以上;其父母一方已在温州市区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一年及以上。上述3个条件的计算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瓯海区民办中小学的招生对象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符合瓯海区公办中小学入学条件之一的。其中,居住在瓯海区的新居民子女,其父母一方已在瓯海区办理《浙江省居住证》的。未办理居住证的,其父母一方须在瓯海区办理居住登记,且在温州市区缴纳社保一年以上,居住登记和社保缴纳计算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2)已在瓯海区小学建立学籍的小学毕业生。
(3)父母一方具有瓯海区户籍的适龄儿童。
(4)父母一方具有瓯海区商品房购买合同(须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备案)的适龄儿童。
(5)允许跨区招生的民办学校招生对象须符合招生范围地报名条件。
公民同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公民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同步注册学籍。公民同招主要是为了制止某些民办学校违规提前掐尖招生行为,回归正常的招生秩序。公民同招强调的是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在市、区教育局统筹下按统一步调有序开展招生,在实际操作中,公办民办学校招生批次安排会有先后,这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公办学校有义务教育入学保基本,且批次较多、入学信息审核量大、时间长,公办学校的报名截止时间与录取完成时间会相对迟一些。
实行公民同招后,允许公办民办学校自行组织招生报名吗?
答:实行公民同招后,不允许公办民办学校另行组织招生报名或自行通过网上预约、信息登记等形式提前进行预报名。
适龄儿童少年想到民办学校就读,入学报名只能报几所民办学校?
答:符合报名对象条件,申请在瓯海区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兼报相应区域内的公办民办学校。其中,民办学校最多报2所。
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是怎么一回事?
答: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邀请公证机构参加,按照“三个全部”(全部学校、全部对象、全部计划)的要求,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并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因放弃或被取消录取资格而空出的学位,按电脑随机派位生成的预录取顺序号依次递补录取。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民办学校在核准范围内招不足的,由市教育局统筹,可在本市域内跨区补招。民办学校如果其入学报名人数未超过核定的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
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摇号)后,如何录取?
答: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摇号)将为所有报名对象生成顺序号。被民办学校预录取后,需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的视同放弃。被两所民办学校同时预录取的,以缴费确认为准。被任意一所民办学校预录取的报名对象,不再具有其它民办学校递补机会。因放弃或被取消预录取资格而空出的学位,按顺序号在未被其它民办学校预录取的报名对象中依次递补。
如果填报民办学校,是否会影响公办学校的录取?
答:符合公办入学条件的报名对象,填报民办学校但未被预录取的,按照当地公办学校招生同等待遇安排入学;被民办学校预录取后放弃的,按当地公办学校招生实施细则降批次统筹安排入学。特别提醒家长们,要慎重填报民办学校志愿。
已被民办学校预录取并缴费确认的学生,将在系统中予以锁定,不再参加后续任何学校、任何批次的录取。
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有艺术类专门学校吗?怎么报名?
答:按照省、市招生办法规定: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按现行方式招生,可进行艺术或体育的术科测评,但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瓯海区新设立了一所全日制公办九年一贯制艺术类学校——“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报名对象为符合入读瓯海区公办学校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在确认已报辖区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学生(家长)关注“瓯海教育发布”公众号,通过学校报名二维码进行报名,时间为5月25日—28日,术科测评时间为5月30日,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今年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招收七年级和一年级新生,招收对象为符合入读瓯海区公办学校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
新居民子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能保障在公办学校入学吗?如果想报名到民办学校入学可以吗?
答:瓯海区一直高度重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积极落实“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义务教育适龄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确保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同城化待遇。同时还规定:“未办理居住证的,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其父母双方在瓯海区登记居住一年及以上;其父母一方与瓯海区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在本区经商并取得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一年及以上;其父母一方已在温州市区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一年及以上。”可进入瓯海区公办中小学就读。符合瓯海区入学条件的适龄随迁子女可自主参加瓯海区的民办学校入学报名。
哪些对象可以享受入学优待或者政策性照顾?怎么报名?
答:(1)以下情况适用优待政策:国家和省规定的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优待对象子女,根据学生和家长意愿优先安排公民办学校就学。
(2)在瓯海区行政区域内工作的下列人员子女可享受政策性照顾,统筹安排公民办学校就学:
区级及以上见义勇为者;省绿叶奖获得者、区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企业人才、区级及以上优秀骨干教师(第二层次以上);区委、区政府及以上委派的援藏援疆援川援青干部;区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文件明确规定的其他需要照顾对象。
(3)积分入学统筹照顾入学。根据《关于2020年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工作的通知》(温瓯新居民〔2020〕1号),鼓励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新居民申请参与“积分入学”,积分入围对象可统筹照顾就读瓯海区公办学校。
优待或者照顾对象需在规定时间内到区教育局登记报名。报读民办学校的时间为5月21日-25日,资格审查通过后,在招生报名系统中进行信息登记。报读公办学校时间为5月25日-29日,照顾对象需要在“招生管理系统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登记入学信息,报读原施教区学校或居住地学校。
今年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报名如何进行?
答:所有公民办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实行网上报名,民办小学报名时间为6月2—4日;公办小学报名时间为6月2日—24日。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监护人按以下操作进行网上报名:
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实名注册(已有“浙江政务服务网”帐号的无需重复注册)后,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一报名。
方法一:家长关注“瓯海教育发布”公众号,选择(或者直接搜索)微信公众号“温州市义务教育招生管理系统”,选择“招生报名”->“在线报名”->登录系统后根据提示进行。
方法二:下载“浙里办”手机APP,登录系统,在左上角位置选择“温州市本级”,搜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入学”;选择“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入学”,点击“在线办理”后根据提示进行。
学生(家长)“瓯海教育发布”公众号查看意向学校招生信息(如公办学校施教区范围、招生计划等;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含招生计划、收费标准等)。并在招生管理系统中实时查询报名情况。系统将在报名人完成报名、获得预录取顺序号及确认录取后,第一时间以短信方式通知监护人。详见“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招生便民服务手册”。
如果已被民办学校私下预录取了,算数吗?
答: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私下预录取的也不可能算数。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全部在统一的招生管理平台上进行,所有变相的招生行为都是违规的,所谓的已私下预录取也是无效的,已提前招生预录取的对象需要清退到位。
户籍生准备到学区内的公办学校入学,但又担心被统筹到其他学校,从哪里可以获取学区内公办学校学位情况信息?
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外地人口本地化、流动人口常住化,城镇人口不断导入,义务教育学位“城镇挤”问题比较突出,瓯海区部分地区出现了学区内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爆棚现象。今年3月区教育局及时在公众号“瓯海教育发布”上公布预警信息,告知公众共有瓯海区外国语小学(小学部)等七所学校达到招生红色预警,按照区域整体招生办法招生时,针对生源超出的情况,第三批招生对象按“相对就近”原则执行入学统筹分流。家长可关注瓯海教育发布公众号了解信息。
祖辈产权作为报读依据有什么要求?
答:不动产权持证人为适龄儿童少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且儿童(少年)及其父母户口与上述不动产权证人在一起,又确无其他住房的(其父母需提供无房佐证材料),该不动产权可以作为入学依据。相关佐证材料需进行现场核验。
房产证在银行抵押怎么办?
答:不动产权证在抵押的,可将不动产权证复印件由抵押单位经办人和负责人分别签字,注明经办人联系电话,抵押权人盖章后,连同抵押贷款协议书交学校,代替不动产权证报名。
因历史原因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怎么办?
答:须提供自有住所的说明报告、土地证及居住3年以上有关涉及该不动产佐证的水费、电费和广播电视等相关材料,相关佐证材料进行现场核验,同时结合入户调查的方式予以确认。
共有产权可否作为入学依据?
答:不动产(住宅类)产权与他人共有的,其份额占比不得少于50%,该产权可以作为报读的依据。
商品房购房合同可以作为入学依据吗?
答:商品房购房合同原则上不能作为入学的依据。但经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备案的商品房购房合同可以作为部分学额不紧张的区域报读依据,视该区域学校学额情况统筹安排;也可以作为报读民办学校的依据,参加民办学校电脑派位(摇号)录取。
报名时需要准备儿童出生证么?
答:因有较多适龄儿童户口簿中无法明确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所以在网上报名时建议上传出生证。
报名需要准备儿童父母结婚证么?
答:如父母与适龄儿童户口不登记在同一户口簿,无法看出儿童父母夫妻关系的,则需要提供结婚证。
父母离异的适龄儿童,施教区是随母还是随父?
答:父母离异的瓯海区户籍适龄儿童,依照法院判定或离婚协议书按其现法定监护人产权所在地就近分配入学。父母离异的新居民子女报名时,需提供法院判定或离婚协议书。
瓯海区户籍特殊儿童少年怎么入学?
答:瓯海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中有中重度视力、听力、智力障碍的对象,到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报名就读(地址:永嘉县瓯北街道和二村,启智部联系电话:57677901,启音部联系电话:57761176,启明部联系电话57677946),关注学校网站招生信息,及时报名;有轻度视力、听力、智力障碍的对象网上报名施教区学校,家长需带孩子及相关材料到学校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安排随班就读。
土豆0207
需要准备好“五证”,户口证明、居住证、住房证明、务工或经商证明和儿童接种证即可上学。
1、户口证明
父母双方提供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以及与随迁子女同一户籍的原籍户口簿的原件和复印件。
2、居住证
父母双方及随迁子女入学当年5月31日之前在石市公安部门办理的《居住证》。
3、住房证明
随迁子女家庭在石市居住的住房证明。已办理产权登记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未办理产权登记的,提供购房合同,租房居住的,提供房屋租赁合同。随迁子女家庭的住房证明须在随迁子女入学当年的5月31日前取得。
市教育局将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统一向有关部门核对随迁子女家庭的无房信息,但“小升初”的随迁子女家庭仍需自行到房管部门开具《无房证明》,开具时间为当年5月31日之前。
4、务工或经商证明
父母双方提供与石市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由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父母双方的务工或经商证明须在随迁子女入学当年的5月31日前取得。
5、小学入学需提供儿童预防接种卡。
扩展资料: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进行报名后,将由实际居住地所在区教育局根据当年各学校的实际招生情况,统筹调剂安排入学,因此可能会出现所报学校不一定是最终录取学校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区教育局在考虑调剂安排时,与家长网上报名的时间先后没有关系,建议家长提前准备好相关手续证明后,错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教育部门将在报名完全结束后,根据区内各学校学生报名情况,统筹安排,保证每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入学。
另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石家庄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报名入学时,必须持有监护人双方及随迁子女本人于入学当年5月31日前在公安部门办理的居住证。
参考资料:人民网-石家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网上报名上学也需五证
参考资料:凤凰网-石家庄:外来务工人员快办居住证 别耽误孩子上学
yanjinshujie
学生出生证原件与复印件等证件。
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一年级报名需要材料有:学生出生证原件与复印件、学生家庭户口簿原件与复印件(户主页、父母页、学生页)、报名费100元。
网上报名提交保存成功后,耐心等候学校通知。问学无需注册,也不用在问学上报名。上传照片必须是一或二寸近半年内彩色免冠证件照,照片不合格者均不可以通过审核。现场审核人数众多,为避免长时间等候,请务必提前准备好报名审核材料。
扩展资料:
一年级入读的相关要求规定:
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3、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参考资料来源:南京外国语学校-2017年小学一年级报名开始
yjqs221990
需要准备的手续如下:
1、从学龄人口信息采集系统中打印出来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
2、 全家人的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3、 家庭实际居住地证明(房屋产权证、租房合同等原件、复印件)
4、 出生证明(原件、复印件)
5、 一张近期一寸免冠彩照
如果孩子是非本市户籍:
1、从学龄人口信息采集系统中打印出来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
2、外省市在本地借读证明原件(打印版)------ 到本地暂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
3、监护人双方在本地的暂住证(原件、复印件)
4、 监护人双方在本地工作证明(原件、复印件)
5、 在本地的实际居住地证明-----房屋产权证、正规的租房合同(原件、复印件)
6、 全家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7、 出生证明(原件、复印件)
8、 一张近期一寸免冠彩照
扩展资料
小学(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万所,比上年减少万所。全国小学招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其中,城市小学招生万人,同比增加万人,增长。小学在校生万人,同比增加万人,增长。
初等教育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国民政府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小学堂”划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六岁入学,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国民学校分前期(四年)和后期(三年)。1922年,国民学校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由于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实行考试。
分类
初小
初小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读完四年级合格者,取得“初小”学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才普遍建立初级小学。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班级”初级小学复式班。一名教师包揽了4个年级、所有课程。初小教育对于扫除文盲有重大意义。
高小
高小全称为“高级小学”。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被称为“高年级”。读完高年级合格者,取得高小学历。1949年之前,中国的高级小学并不普遍。
完小
具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的学校,称之为“完全小学”,简称“完小”。中国实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建立农村完小,已经成为基本标准。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普遍是完小,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不再作标记,而农村小学的完小仍然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标志。
学制
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五年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等地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济宁等地现今也沿用“五四学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学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