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2

Cora菱角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03年数学高考试卷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粉精灵

已采纳

2003年是第一次在6月份高考。传说当年高考难度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高考试卷被偷了,高考的数学试卷使用的是备用试卷。试题中的一些题目成为了之后数学竞赛题目的参照。

网络上有人这样描述当年数学考试后的惨状:

不服气的可以自己试着做一下:

有不少经历过那年高考的前辈表示,当年很多学习界的大佬都栽在了数学上。

原本轻松考个90多分的人,最后只考了7、80,处于中上游水平的同学,成绩也几乎要跌破及格线,在这样的试卷折磨下,能考满分绝对可以被称为“神仙”。

据说那年的数学平均分只有5、60,而且这当中有不少人,还是靠蒙选择题把分蒙上去的。

如果按照正常套路,高考试卷都是以从易到难的顺序出题,然后在最后留一道压轴大题,可03年的数学,从开始到结束。

随时充斥着高强度的计算量,不少人选择题做完,就已经临近交卷了,连学霸在考试当中也不能自如地发挥,最后草草收尾,压轴大题几乎没动。

2003年数学高考试卷

101 评论(13)

打怪兽789

2003年高考试题(北京卷) 语文 英语听力题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理科综合(同全国卷) 文科综合(同全国卷) 2003年高考(上海卷) 语文 英语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生物 2003年高考(天津卷) 语文(同全国卷) 英语(同全国卷)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2003年高考(辽宁卷) 语文(同全国卷) 英语(同全国卷) 数学 文理综合 2003年高考(江苏卷) 语文(同全国卷) 英语(同全国卷) 数学 政治 历史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2003年高考(广东卷) 语文(同全国卷) 英语(同全国卷) 数学 文理综合 其余各省市均使用全国卷!!!

188 评论(13)

青春冰帝

因为2003年高考前数学试卷被盗,所以只能临时用备用卷。

2003年6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有关高考工作人员对存放高考试卷的县保密室进行检查时,有了意外的发现。他们发现安保森严的保密室内部有被人动过的痕迹,于是现场立即被封锁,刑警迅速赶赴现场。

在当年临近高考的前一天,忽然发现高考的试卷被盗了,于是马上换成了备用卷,这简直是成为了那一年考生们的噩梦。据说备用卷的数学题是非常难的,因此在很多考生在走出考场后是纷纷痛苦,而这次备用卷的出题老师名叫葛军。

扩展资料:

事件影响

高考泄密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要彻底查清,并且给予严肃处理。案件发生后,县城的网络信号被切断,盗窃者可能会复印卖钱,所以也着重监控复印店,进行地毯式的搜索调查。

专业的办案专家在现场提取了汗液与手印等,保密室的铁窗有明显撬动痕迹,初步判断是一个人所为。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夕,一名叫做杨博的考生引起了调查组的注意。此生去学校填志愿时,在摁指纹的时候,将502胶水涂在了手上,但这没能逃过调查人员的“法眼”。

经过指纹对比,盗取试卷的正是杨博。而该生此前就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严重警告。据杨博交待,其成绩不理想,却有远大志向,便有了盗取试卷的想法。他曾多次踩点,并精心准备,案发当日翻墙进入保密室。

这件事情,因为他自己一人犯的错误,却导致了当年众多考生的成绩是一落千丈,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因为数学没考好而没有大学读,人生的轨迹发生变化。作为考生,一定要遵守高考的相关规定。自以为的小聪明总是会害了自己。做人当坦荡,心存敬畏,这才是最应该学到的东西。

147 评论(15)

人艰不拆XP

2003年的高考数学难到平均分要比以往都要低,而且高分段的学生特别少。

而且在考生走出考场后,就在外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哭泣声,不少以数学为傲的考生倒在出题老师的笔下,遗憾、不甘,但仍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

从这份试卷可以看出,出题的难度之所以大不是因为压轴题的问题,而是整张试卷的难度系数让人无法接受。

一般的高考试卷出题的规律就是循序渐进的形势,先易后难,往往最后一道数学大题只有考上985乃至清华北大的人才能做出来,对于前面的很多基础题,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还是十分容易上手得分的。

但是在这份试卷中却出其不意的来了一个新的变革,那就是题题难,连选择题想蒙的话都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并且考核出了数学知识的新高度,不少人一开始就把精力放在了前面的选择题上了。

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越做越难下手,越做头越晕,最后使得不少学霸也只能草草在考试铃声响的时候以空白卷收场。

因此平时考出140分的人,在03年考卷中仅仅考出及格的分数,而上100分的已经可以封神,之所以这张试卷会这么难,是一名叫葛军的人进行的命题,为此葛军也被誉为“葛大爷”或者“数学帝”,为此也被过往人抱怨“都怨他”。

22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