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8

有多久没见你
首页 > 考试培训 > 红星照耀中国考试考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ap丶飞。

已采纳

考点1、文学常识

(1)《红星照耀中国》别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考点2、重要形象

(1)毛主席

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

典型事例:

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谈及已死的同志事件,他眼睛湿润

(2)周恩来

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热情细心,善于计划、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典型事例:

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3)贺龙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典型事例:

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

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

(4)朱德

沉默谦虚,天性温和,说话朴实,爱惜部下,喜欢运动和读书。

典型事例:

与战士讲话往往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

定出自习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故事情节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考试考点

103 评论(8)

cindyhouse0221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47 评论(13)

燕yan燕yan

《红星照耀中国》考点有:

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3、“我家分为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5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