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凑不齐~
七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快到了,每一个复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多做一些测试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期中测试卷,仅供参考。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ké( ),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 )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cǎi( )。 ——程海《三颗枸杞豆》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3)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两小儿笑曰:“ ?” (列御寇《列子》)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阿累《一面》)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7)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淼,又喻指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的诗句是:, 。
3.名著阅读。(6分)
(1)关于《童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死了,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B 大舅舅米哈伊尔捉弄老裁缝格里高利,让阿廖沙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狠狠地抽了一顿。
C 外祖母也是 孤儿,她的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D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就辍学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2)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阿廖沙挡着,他叫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 ”的房客,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阿廖沙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但最后也被外祖父赶走了。(2分)
(3)小说中,外祖父的形象常常是贪婪吝啬的,你能举出书中的两个事例吗? (2分)
(二)运用(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系车 2012年10月销量(台) 2013年10月销量(台) 同比增幅
日 产 50350 114700
丰 田 45600 82400
本 田 24115 75150
马自达 9511 17904
【材料二】日系车企业自中日领土争端、中国各地多处发生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行动以来,做出了几个调整:①免费为无辜受累的车主修车,恢复日系车主的信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②因南方人抵触日货的情绪更低,更喜欢日系车,所以迅速调整营销重心,先南后北,逐步复苏。③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几款重点车型换代成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幅拉动了销售量。
(1)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日系车近两年的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答出两点)(2分)
答: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系车未来几年的销售状况会怎样?请写出理由。(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
6.结合下面材料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钓鱼岛”的认识。(3分)
【材料一】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面积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有多项文献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
【材料三】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日本1900年把钓鱼岛列岛改称“尖阁列岛”,这要比中国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材料四】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 其它 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摘自“百度 百科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浮肿的甲午战争》(张鸣)(节选),完成7—11题。(共14分)
①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让我们做亡国奴。
②中日开战之前,举国上下,真正为中国担忧的,大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相当地乐观。在中国的士大夫看来,漫说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淮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虽然曾经的倭寇给中国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基本上不值一哂(shěn,微笑)。现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③在弥漫着的乐观情绪中,中国军队七手八脚地被调往前线。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新兵,还有些甚至扛着大刀长矛,因为根本不会使用新式洋枪。很多士兵很兴奋,以为此番出征,不过是一趟郊外远足。最兴奋的是八旗兵,这些从关外满人中调集的军队,还没上前线,就开始亢奋。所到之处,把老百姓的鸡鸭连同客栈和商铺里的货物一扫而空。同时嚷嚷着要一路杀洋人杀过去,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鬼子,都在扫荡之列,全不顾当时朝廷全力争取西洋人支持的政策。在街上,这些八旗兵只要看见洋人,就是一通穷追猛打,还真有被追上打死的。在东北,好些____的教堂,都被 这些神勇的八旗兵给砸了。只是这些八旗兵的勇武,只体现在后方,因为当东洋人打进国境之后,他们就踪影全无。
④战前少数几位能打的将军,在战场都不幸阵亡,因为他们的左右都是一些战前大话炎炎、战时临阵脱逃的宝贝。跟这样的宝贝配合作战,不被送掉性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⑤就这样,辽东的土地和百姓,被丢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来了,刚刚还跟着八旗兵一起痛恨洋人的百姓们,还算有头有脸的百姓们,纷纷在自己的家门口挂上了带有十字标记的招牌,还有的用汉字写上“外国宗教”四个字,显示自己是____的教民。如果能找到通洋文的人,用洋文写上一块“英国人住宅”的牌子,这样的家庭,档次就更高了。这样的现象,到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再次重演,几乎是一模一样。
⑥惟一跟后来不一样的情形,是此时辽东的人,无论军民,包括那些望风而逃的军人,都一致痛恨李鸿章。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没有李鸿章在朝中做内奸,日本人其实是可以被打败的。此时,实际负责战争指挥的李鸿章,已经被拔掉了三眼花翎,剥掉了黄马褂。但是在百姓眼里,这样的惩罚远不足以惩戒这个汉奸——李二先生是汉奸,此时,已经变成了朝野的共识。在民间,尤其是满人的民间耳语中,李鸿章的儿子,已经做了洋人的女婿。北京城里的戏园子,戏子们抓哏(gén,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讽刺一下李中堂,几乎成了时髦。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时,北京城上下,尤其是满人,却都在盼着李中堂来,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
⑦人世间的事,只要膨胀浮肿,就会消肿,自己不消,别人给消,别人也不给消,肿死了自然也就消了。阎王那里,不接收浮肿的宝贝。
(二)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12—15题。(共14分)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 ) (2)太祖常劝以读书( )
(3)家人发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6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5.面对赵普多次奏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发怒、“卒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分)
(三)阅读《让鬼子兵回家》(萨苏)一文,完成16-20题。(16分)
①在广岛曾经听过一个日本“衣”兵团老兵渡边淳的讲演。
②在战败前,渡边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武定。当地经常有抗日军队活动,渡边所在的部队每天的事情就是忙着作战。但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即便封锁,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渡边和他同伍的士兵,也暗中谈论过日本如果战败会怎样这类的话题,最终结果无非是自杀或者潜伏下来抵抗这两种而已。
③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渡边所在的部队一片哗然,投降还是继续打下去,军官们争论不休。但在渡边等士兵心里,只有对未来的绝望和担心。
④ 与同伍的士兵谈了半天,烦闷的渡边走出炮楼,在田埂上一边走,一边抽烟,但心情始终如是。
⑤日军的据点旁边,是一个小村子,渡边忽然鬼使神差地走进村子,走到一家中国人的门前。
⑥这家中国人他是记得的。几个月前,他曾和另外几个日本士兵到 这家“征集粮秣(mò,牲口的饲料)”。当他们要把这家人的粮食全部装上大车拉走时,这家的老汉死死拉住最后一袋粮食不放,口中还不停地叫骂着,是渡边上来一脚将他踢倒才把粮食夺下来的。日本兵用刺刀对着那个老汉的胸口,而倒在地上的老汉依然对渡边怒目而视。老汉的儿子一边用力拉着父亲的手臂,一边对日本兵叩头求饶。
⑦那一次,渡边他们并没有杀这个老者,因为当时日军下令:不要在驻地的村庄随意杀人,以免更失民心。但是,渡边对那个一直怒目而视的老汉却印象深刻,觉得他是个“好汉”。
⑧这次,渡边就笔直地走到了这个老汉的家门前。非常巧,那老汉正坐在自家门前吸着旱烟,看到渡边走来,冷冷地转过头去不理他。渡边以立正的姿态站在老汉身后,许久不知道该说什么。老汉始终没有转过身来。
⑨最终,渡边鼓足勇气,对老汉说:“我们打败了。”
⑩老汉微微侧过头来,眼里有些疑惑,有些戒备。看到老汉仿佛没有听明白,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我们,日本,打败了;你们,中国,打胜了。”说完,他很紧张。
⑾最终那老汉似乎听懂了,转过头来,看着渡边,也是慢慢地说:“哦,你们打败了啊??”他的身体慢慢放松,填上一锅烟,看了看渡边,说:“那你就可以回去了啊。”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那老者又重复了一句:“那你就可以回家去了啊。”
⑿那一刻,渡边的心头仿佛被重重地一撞,一时百感交集。
⒀令他更惊讶的是,听明白老人那句话里“家”的意思,自己的眼里竟然有了泪?渡边在演讲中这样说:“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6. 听到战败的消息,渡边等日本兵想不想回家?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17. 第⑾段中的“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和第⑿段中老汉“也是慢慢地说”各自放慢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
(2)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9. 结合全文看来,你认为题目“让鬼子兵回家”有哪些含义?(4分)
三、 作文 (共5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 “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 文章 。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500字;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共14分)
7.①打败日本轻而易举,做东方老大毫无问题;②没有后顾之忧,西洋鬼子似乎并不想让我们亡国。 (共2分。意对即可)
8.反语,讽刺那些只会横行霸道、欺凌弱小而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兵,与下文遇见东洋人后的“踪影全无”形成鲜明对比。(2分)
9.不同:甲午战争时“痛恨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时是“盼着李中堂来”。(2分)
原因:甲午战争时军民们都认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是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大家都“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2分)
10.普通百姓、军人、士大夫(或“开明人士”)(3分)
11.百姓无知愚昧,醉心于天朝上国强大无敌的迷梦(1分);内政腐败,军纪废弛,军队毫无战斗力(1分);士大夫阶层宁做亡国奴,也丝毫不愿反抗。(1分)总的来说,这里的“浮肿”是指整个国家民族都在甲午战争中无知、闭塞、虚妄、奴性到了极点。(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大家做好了吗?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3. 2015-2016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
中基惠通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卷(新教材) 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1.词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惩罚(ch6ng) 征发(zh5ng) 哽咽(g7ng) B.宛转(w3n) 字帖(ti7) 温和(h6) C.祈祷(q0) 诧异(ch4) 踱(du4) 2.作者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描写景物,说出下边语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景物特点。 (1)“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这句话是从____角度来描绘的。 (2)“(海水)发出温柔的刷刷声。”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3)“晚来的晚风,清新而又凉爽。”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4)“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句中作者用了两个德语单词,其用意是 [ ] A.表现少年鲁迅很有学问。 B.表现少年鲁迅对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喜爱依恋之情。 C.表现少年鲁迅天真活泼的性格。 D.既可增加文章的趣味,又表现出儿童的稚气及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无可奈何之心境。 4.选择正确答案 (1)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少年时的“乐园”? [ ] A.园内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可以吸引儿童去观察、发现、探索其中的奥妙。 B.园内景物优美有趣,比三味书屋好玩得多。 C.在百草园里,能自由快乐地生活,用比照的方法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2)少年鲁迅为什么厌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 ] A.当时鲁迅年纪小,不懂得学习的重要,觉得学习限制了他玩的自由。 B.先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还用打手心、罚跪来体罚学生,使少年鲁迅十分反感。 C.封建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符合儿童的求知心理,并束缚、毒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B.……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安静而舒适。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 澄清:清亮,杂质极少。 D.……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透明的,什么都没有。 6.画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各表示什么? (1)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3)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7.选择正确答案。 (1)对课文内容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晴和暖。 B.文中重点写人们的活动。 C.文中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D.作者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了济南冬天的风少且小和天气的响晴。 (2)作者称冬天是“慈祥的”下面对这一说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因为冬天和蔼可亲。 B.这是拟人的写法。 C.用“慈祥”来写济南冬天的阳光。 D.用“慈祥”写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3)对“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迫切盼望春天。 B.不希望别的一切。 C.盼望春天早点到来。 D.表现人们的喜爱和满足,赞美冬天的美好。 8.对下面句中副词辨识准确的一项是 [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都像 B.一切都 C.都刚 D.都刚了 9.选择正确句意 (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 ] A.表现小弗郎士的厌学心理。 B.表现小弗郎士是个经常逃学的孩子。 C.表现小弗郎士贪玩的特点。 (2)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 A.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人憎恨。 B.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二、填空题(20分) 1.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语 (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喻体____ 本体____ 比喻词语____ (2)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喻体____ 本体____ 比喻词语____ 2.按要求答题。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本体是____ 喻体是____ 作用是____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本体是____ 喻体是____ 作用是____ 3.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 A.比喻做准备工作。 B.造酒的发酵过程。 C.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A.山被照得亮起来了。 B.草木萌发山色新。 C.积雪融化山湿润。 D.山得春雨,明朗润泽。 (3)抖搂抖搂精神。 [ ] A.振作 B.抖动 C.活动 D.振动、抖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1)我的老师是多么____、多么____、多么____、多么____的人啊! A.温柔 慈祥 公平 高大 B.温存 慈祥 公正 伟大 C.温柔 慈爱 公平 伟大 D.温存 慈爱 公正 高大 (2)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____;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____的支持! [ ] A.平凡 巨大 B.平凡 莫大 C.平常 巨大 D.平常 莫大 5.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 A.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6.下列四句中,加粗词的词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 A.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D.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7.本文选取的主要生活片断的记叙顺序是 [ ] A.时间先后的顺序 B.地点转移的顺序 C.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 D.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8.阅读答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打 落 敲)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挡 近 拦 迎),教鞭轻轻地____(敲 打 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从括号中选词填空。 (2)“狡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 [ ] A.是贬义词 B.是贬义褒用,调皮、机灵的意思。 C.去掉“狡猾”,文章表达显得平淡。 D.“狡猾”用在文中,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这段的中心句是 [ ] 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她爱我们 D.她也笑了 (4)这一段描述的主要事件是 [ ] A.蔡老师有一次打我的情景。 B.蔡老师对学生假愠真爱的情景。 C.“我”在课堂上的玩劣。 D.课堂上的笑声。 (5)“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 (6)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却选择了打我的事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 (7)文中加粗的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____。 (8)本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 三、判断题(18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散步》选自《南京日报》作者是莫怀成。 ( ) (2)《金黄的大斗笠》选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是高风。 ( ) (3)《散步》表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 ) (4)《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 ) (5)《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 ( ) (6)《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多处描写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 2.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背影”,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 ( ) (2)作者把父亲的背影写得很精彩,使人读了既感到亲切,又获得美的享受。 ( ) (3)文中两次出现“聪明”一词,其实都是反语,是对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爱的反嘲和自责。 ( ) (4)全文共写了三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一次是买橘子之后,父子话别后混入人群的背影,还有一次是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出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 3.下列与所给例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那里有金黄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A.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B.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D.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四、阅读答题(20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②可别恼。③看,像____,像____,像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幅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____和____特点。 2.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和____两种修辞手法,分别从春雨的____、____、____三个侧面来描绘。 3.“可别恼”一句,“恼”的是____;“别恼”是因为____。 4.作者写春雨的特征,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着力渲染了一种____的氛围。 五、作文(22分) 题目:《我的书包》 要求:(1)要写得清楚、明白;(2)不少于600字。 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1.C 2.(1)触觉 (2)听觉 (3)嗅觉、触角 (4)嗅觉 3.D 4.(1)C (2)C 5.D 6.(1)单单,限定动作或事物在极小的范围内;也,在此表示强调。 (2)特别,程度副词,在此表示超出一般的意思 (3)也许,表示不肯定的语气 (4)好像,表示状态;忽然,表示事物或动作,变化来得突然而又出人意料。 7.(1)B (2)A (3)D 8.C 9.(1)C (2)A 二、1.(1)小国旗 字帖 好像 (2)老朋友 课本 好像 2.(1)本体是春风 喻体是母亲的手 作用是体现春风温和的特征 (2)本体是野花 喻体是眼睛、星星 作用是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形态之美。 3.(1)C (2)D (3)A 4.(1)C (2) D 5.D 6.B 7.C 8. (1)落 迎 敲 (2)A (3)C (4)B (5)她爱我们 (6)为了更好地说明蔡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温柔慈爱的人 (7)不能,因为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表现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和爱学生的感情 (8)记叙、描写、议论 三、1.(1)×(2)×(3)√(4)√(5)√(6)√ 2.(1) √ (2)(3)√(4)× 3.C 四、1.细密、轻盈 2.牛毛、花针、细丝,比喻,排比,紧密、闭光、细长 3.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的可爱 4.安静和平 五、略
老太婆心态好
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一)选择题(10分)1.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啜泣(chuò) 玷污(zhān) 贪婪(lán) 丰硕(shuò)B.眩目(xuán) 鹤唳( lì) 济南(jì) 风韵(yùn)C.迸溅(bèng) 黄晕(yùn) 朗润(rùn) 奢望(shē)D.竦峙(sǒng) 贮蓄(chú) 梦寐 (mèi) 管弦 (xuán)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阴晴圆缺 突如其来 多愁善感B.心旷神怡 瘁然长逝 险象迭生C.玲珑剔透 德高望众 坚韧不拨D.专心志致 水更清冽 盘虬卧龙3.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A.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C.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D.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4、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2分)A、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C、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D、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爱心是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沙漠中的一泓清泉○3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阳光A、○3○1○2○4 B、○4○2○1○3C、○4○3○1○2 D、○4○1○3○2(二).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确实如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点。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根据课文填空。(8分)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 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 《次北固山下》)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 《夜雨寄北》)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为政》)5 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6春天像__________,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7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__________。(何其芳《秋天》)(三). 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2分)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四)、多读课外书,能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以下故事你了解多少?请把你的答案写出来。(4分)1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被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_2贾宝玉、林黛玉出自曹雪芹写的《 》3《西游记》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请你用四五个字概括,再写出其中两个故事: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18分)(一)(8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 着一a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b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微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a b (2分)2.概括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3.分析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2分)4.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更能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点。B.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使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C.因为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D.因为下点小雪,济南的山景更美,更像一幅小水墨画。(二)《没有钓到的大鱼》(10分)⑴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⑵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⑶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⑷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⑸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⑹“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说。⑺“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⑻“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⑼“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⑽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⑾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⑿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⒀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⒁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1、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答:2、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2分)答:3、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上,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答:应选(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5、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2分)三. 文言文阅读(13分)(一)(8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信:__________ 愠: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 故: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2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从这几则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2)这种观点是否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相矛盾?(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曹冲称象(5分)(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①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③莫能出其理④。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⑤物以载之,则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⑥。注释 ①致:送到。 ②太祖:指曹操。③咸:都。 ④理:道理;办法。 ⑤称:秤。⑥焉:代词,那样或那个办法。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有若成人之智( ) (2)太祖大悦( )2.请用流畅的现代文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文:3.从文中你可看出曹冲是怎样的人? (1分)四、作文(40分)题目: 那一次,我 了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感动、哭、笑……⑵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写一篇记叙文。⑶有具体描写,感情真挚,中心突出。⑷书写工整, 500字以上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答案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一)选择题(10分)1 C 2 A 3 D 4 D 5 B(二)略(三)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为人们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株大树,就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四)关羽《红楼梦》真假美猴王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二.现代文阅读(18分)(一)(8分)1a髻b镶2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3因为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4 A(二)《没有钓到的大鱼》(10分)1、湖里还有其他的鱼可以钓。2、钓竿的另一头沉了下去。3、① 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4、写周围的环境更好地体现了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5、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三. 文言文阅读(13分)(一)(8分)1信:真诚,诚实愠:生气,发怒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故:旧知识.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b.几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3. a.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b.不矛盾。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都值得学习。(二)曹冲称象(5分)1(1)像(2)高兴2译文: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3聪明机智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