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3

风吹杨柳千条线
首页 > 考试培训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色晚风blue

已采纳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驯良(xùn)可恶(è) B.处理(chǔ)埋怨(mán)干涸(hé) C.上溯(shuò)畸形(qí)卓越(zhuó) D.省亲(shēng)旌旗(jīng)称心(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狼藉改弦更张读书扎记一幅楹联 B.拮剧心心相印竭泽而渔纵横捭阖 C.通谍绿荫蔽日和盘托出无耻谰言 D.修葺绵里藏针别出心裁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_________。 ②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文艺的_________。 ③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_________他们的自尊心。 A.特色、冲破、迫害 B.特性、突破、迫害 C.特色、突破、伤害 D.特性、冲破、伤害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B.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战友侃侃而谈。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苏洵苏轼苏辙 B.班彪班固班超 C.杜甫杜牧杜荀 D.曹操曹丕曹植 6.“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比喻 B.排比比喻 C.比喻象征 D.起兴对比 7.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指出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A.等待别人送来 B.随便别人拿去 C.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D.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8.作者、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 A.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刘和珍 B.曹禺,《雷雨》,鲁大海 C.莫泊桑,《守财奴》,欧也妮 D.罗贯中,《促织》,成名 9.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0.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 A.条件 B.假设 C.转折 D.因果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分) (1)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1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10分)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____、南岳衡山、西岳_________、北岳恒山、中岳_________。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12分) zhìshǐchénjìzǔnáoyōulǜcùbùjífáng ()()()()()() ()()()()()()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万古长()表示绿的范围 2.千山一()表示绿的形态 3.()色欲流表示绿的时间 15.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适当的意思。(只填序号)(每小题1分,共6分) “好”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反;②友爱,和睦;③易于,便于;④完,完成;⑤很,甚;⑥表示赞许、应允或结束等口气的词。 (1)我穿好衣服就去,你先走吧!() (2)好!你真不愧是“学习雷锋积极分子”!() (3)这匹马跑得很快,真是一匹好马!() (4)这件事好办,你不用发愁。() (5)今天的天气好冷啊!() (6)六年来,我们和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缩句:渔夫的妻子桑娜毫不犹豫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 (2)巴西队击败了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本题共4分) 春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草色遥看近却无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第19小题3分,第20小题4分,第21、22、23小题各2分,共13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1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宋人既成列() (2)宋师败绩() (3)公伤股() 20.翻译下面句子。 (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21.宋襄公在战争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 22.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 23.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第24、25、26题各2分,第27、28题各4分,共14分)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奔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 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向往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24.“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你还能举出“缺憾成美”的一个例子吗? 25.文中把站台比成细腻多情的少女、粗犷豪放的汉子,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把站台比喻成什么?请写出你的创意。 26.古人笔下的送别诗很多,除了文中出现的之外,你还读过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27.作者将笔墨集中于站台,有哪些原因?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 28.文中描绘了一些不能忘记的送别场景,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吧,请回忆并描绘出其中的一个细节(不少于30字)。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29.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3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六、作文(本题共30分)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解析】A可恶(wù);C上溯(sù)、畸形(jī);D省亲(xǐng)。 【解析】 A读书札记;B拮据;C通牒。 【解析】“不易燃烧”是石棉的特性,排除A、C项。自尊心应该用“伤害”来形容,排除B项,答案为D。 【解析】略。 【解析】略。 【解析】略。 【解析】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即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解析】略。 【解析】散曲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不包括杂剧。 【解析】转折复句中,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由句中“渺小”和“高尚”这一对意思相对的词可以看出此句为转折复句。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 11.(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12.(1)不积跬步 (2)学然后知不足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我以我血荐轩辕 13.(1)泰山华山嵩山 (2)经史子集 (3)旦净丑 14.看拼音写词语 致使沉寂阻挠忧虑猝不及防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 1.万古长(青)——表示绿的时间 2.千山一(碧)——表示绿的范围 3.(翠)色欲流——表示绿的形态 16.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只填序号) 1)④2)⑥3)①4)③5)⑤6)②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 (1)缩句:桑娜收养了孩子。 (2)被动句: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被巴西队击败了。 把字句:巴西队把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击败了。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 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 19.(1)已经 (2)大败 (3)大腿 20.(1) 我虽是亡国者(商朝)的后代,(也)不会击鼓进攻没有部好阵的敌人。 (2) 如果爱惜(敌人)不让他再受伤,就不如当初不去杀伤(敌人)! 21.战机:第一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第二次,既济而未成列。 作战原则:①不重伤,不禽二毛;②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 22.批驳第一条的是“且今之者……则如服焉”。批驳第二条的是“敌之人……犹有惧焉”和“三军以利用也……鼓儳可也”。 23.宋襄公认识问题肤浅,固执,愚蠢;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但能接受曹刿的建议。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 24.亲人离别,人难团聚是一种遗憾;然而,因离别而产生的祝福是美好的,因离别而演绎出的真情是美妙的。 示例:断臂维纳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5.示例:站台是一个演绎情感的剧场,包容着缠绵与不舍,传达着牵挂与祝福。 26.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7.站台流淌着温情(充满爱意);站台缩短了距离,使人充满激情;站台使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28.略。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 【解析】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 【解析】A项与原文第二段“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的说法不一致。B项与原文第三段“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及后文对中条山意义的说明不一致。D项与原文最后“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的说法不一致,把可能说成了必然。C项可以从原文第三、四段找到依据。 【解析】略。 五、作文 32.略。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09 评论(15)

耗子爱熊猫

新课改,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基础知识、语文专业知识 差不多就这些

85 评论(14)

nanahara0125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符合(fǔ) 葱郁(cōng yù) 囹圄(líng yǔ)B.六安(lù) 成绩(chéng jì) 亲戚(qīn qi)C.饲养(sì) 委婉(wěi wǎn) 良莠(liáng yǒu)D.呵斥(hē) 褴褛(lán lǚ) 匆匆(cōng cōng)1.【答案】A。解析:A项:符合(fú)。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深思熟虑 苍海桑田 情不自禁B.步步惊心 食指大动 颐指气使C.灯红酒绿 仰天长笑 无可厚非D.黄梁一梦 一往情深 不偏不倚2.【答案】B。解析:A项:沧海桑田。C项:仰天长啸。D项:黄粱一梦。3.下列作品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巴金 B.《子夜》——茅盾C.《日出》——老舍 D.《伤逝》——鲁迅3.【答案】C。解析:C项:《日出》的作者是曹禺。4.下列不是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努力建设统一且经典的语文课程。4.【答案】D。解析:D项:应该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过贾谊旧居》宋代戴叔伦的作品。( )1.【答案】×。解析:戴叔伦是唐代的。2.“轲”字的第三笔是“提”。( )2.【答案】×。解析:“轲”的笔顺依次是“横、撇折、竖、提、横、竖、横折、横、竖钩”,第三笔是“竖”。三、填空题1.《西游记》中给孙悟空取名“悟空”的是________。1.【答案】菩提祖师。解析:孙悟空一直没有名字,一直遇到菩提祖师,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和_______被合称为“济南二安”。2.【答案】李清照;辛弃疾。解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号幼安,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易安与辛幼安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3.“梨园”是古代对________的别称。3.【答案】戏曲班子。解析: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们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______的作品中的一句。4.【答案】杜甫。解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全诗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5.【答案】虽乘奔御风6.《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江入大荒流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6.【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7.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陆游》7.【答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275 评论(14)

和斯蒂芬is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______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______,而且要抓______。10.继续教育具有______、连续性、针对性、______、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 )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 )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 )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王力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 )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问题补充: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六、材料分析题(8分)

30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