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9

shangna52088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亮宜家

已采纳

初中阶段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为初中语文知识打基础的时候,所以语文期末考试尽情发挥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

1.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躯壳(ké) 羁绊(jī) 吞噬(shì) 气冲斗牛(dǒu)

B. 踌躇(chú) 蓦然(mò) 炽痛(zhì) 戛然而止(gá)

C. 遒劲(qiú) 剽悍(biāo) 亘古(gèn) 浑 身解数(xiè)

D. 磐石(pán) 畸形(jī) 重荷(hè) 叱咤风云(zhà)

2.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花圃 蝉蜕 孜孜不倦 变换多姿

B. 屏障 玉簪 锋芒必露 略胜一筹

C. 污秽 确凿 沥尽心血 养精蓄锐

D. 筹划 赢弱 忧心冲冲 珊珊来迟

3. 下列句中 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闻一多)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B.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C. 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谷,穷尽,指困境。

D.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益处,好处。

4. 下面各项中对修辞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人们只要牢牢记住母语,就能激起爱国意识,团结起来,从而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分析:这两句话里运用了排比和夸张,写出了安塞腰鼓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力量之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 上猎猎作响。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赋予国旗以“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的情态,生动写出了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飞舞的样子,表现了斯科特他们当时失败的沮丧、痛苦。

D. 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良方。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的赞美。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更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学生是一个人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D. 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我们要注意找出并认真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6. 对下句中划线词语的词类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 中国 是 世界 四 个 文明 古国 之一,有 着 悠久 的 历史。

A. 名词 动词 数词 量词 名词 形容词

B. 名词 代词 数词 量词 形容词 名词

C. 代词 动词 数词 量词 形容词 名词

D. 代词 代词 数词 量词 名词 形容词

7. 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 《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

C.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D. 《伟大的悲剧》是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写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 悲壮覆没的经历。

二、填空。(10分)

8. 默写(7分)

(1)昔者,_______________,怒而触不周之山。(《共工怒触不周山》)

(2)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3)_______________,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口技》)

(4)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艰苦战地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名著阅读(3分)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以上文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请填人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看到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向外祖父提出分家的情景,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这是出自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小说所写虽是回忆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但因为是以_______________的眼光来描述的,所以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第二部分 理解•感悟(36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12题(共3题,共10分)

【选段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选段二】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10.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意暇甚:_______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

③屠暴起:_______________ ④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______ ___

11.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文段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课文《社戏》选段,回答问题。(9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1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康乃馨》,回答问题。(13分)

康乃馨

仲禾

①在花丛里,我的情绪一直提不起来。下岗一年多了,好不容易开了这间花店,生意却平平淡淡,真不想干了。

② 店里冷冷清清的。门外的法桐发出一阵阵“哗哗”的声响,初冬的风像威严的队列,啸叫着一拨拨地过去,已经变得稀有的阳光从玻璃窗无力地钻进来。我独自一人瞪着天花板出神。

③“吱嘎”响了一下,我连忙直起身,这是今天第一位顾客。门只开了一小半,钻进来一个五六岁样子的小女孩,头上梳着 两个小翘辫,笑脸红扑扑的。走进来,小女孩的双手紧握在胸前,紧盯着一株深红色的康乃馨。

④“小朋友,你要买花吗?”我问道。

⑤“阿姨,”小女孩仰起脸,小手伸到我面前,“我想买一束康乃馨。”她手里只有几张皱巴巴的小钞票。

⑥“要买一束康乃馨?”我有些意外,特别在“一束”上加重了语气。

⑦“钱不够吗?”她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要着急起来。

⑧我摇摇头:“你买花送给谁?”

⑨“嗯,送给我的爸爸妈妈。”

⑩“那他们怎么不来呢?”不知怎的,我开始喜欢起这个孩子来了。

⑪小女孩抬起头看着我说:“嗯,他们不知道,他们……下岗了。”“哦!”我心里不禁一动,“你怎么知道的,妈妈告诉你的吗?”

⑫“不是,是我自己发现的。原来都是姥姥来接我放学,现在不是爸爸就是妈妈来接我。他们没告诉我,可我能看出来,他们一到晚上,就‘窃窃私语’。”听着她的诉说,我笑了,半蹲在她的面前。

⑬“昨天晚上,妈妈哭了,还叹气,爸 爸不叹气,也不哭。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其实,我还没真睡着呢。”小女孩笑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儿,小辫子一颤一颤的。

⑭“他们说明天一早就去姥姥家,我知道姥姥家有一辆崭新的小推车,上面还写了字,我认识是‘早点’两个字,我们幼儿园大班的王老师教过我们。”她的大眼睛忽闪了几下,表情严肃起来,“他们明天很早很早就去卖早点去了,天多冷啊!”她的嫩小的肩膀禁不住缩了一下,“我要上学,不能帮他们了。老师说,康乃馨代表爱,我想买一束漂亮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明天一早他们出门时一定能看到啦,他们把花插在小推车上,那多漂亮啊,是吗,阿姨?”

⑮望着她稚嫩的小脸,我嗓子眼里堵塞了,说 不出话来,眼眶里突然潮湿了。一年多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早已是个麻木至极的人了。

⑯“这是我攒的零花钱,妈妈也不知道呢。够了吗,阿姨?”

⑰“够了,够了,孩子。”我从水银样的池水里拿起一束康乃馨,又配上白玉般的百合,火焰似的非洲菊,乳白色的丁香,淡白浓紫相间的三色堇。

⑱“孩子,非洲菊代表坚强和勇气,百合花代表纯洁美好,三色堇代表活泼可爱……”我把花儿用缀满蓝星星的塑料纸包好,系上一根浅绿色丝带,然后轻轻从她手里拿了一张小票,我知道——这样孩子才会收下这花束。

⑲在 铺满金黄色落叶的人行道上,小女孩蹦跳着走着,那束花儿在女孩的肩上和她的小辫儿一起在风中轻轻舞动。目送着这个小人儿,我仿佛看到:冬日清冷的早晨,街角上会有一对动作还很生疏的卖早点的夫妇,他们崭新的小推车上,插着一束花香沁人、花朵明艳的花儿,在寒风中陪伴着他们忙忙碌碌,陪伴着他们一起迎接渐渐升起的美丽的朝阳。

⑳望着小女孩的背影,一股新鲜纯洁、美好坚定的情绪在我的心里慢慢升起,渐渐充溢了全身,仿佛那束康乃馨,在这冬季里悄悄地绽放着,绽放着。

(本文写于2013年8月,文章略有改动)

16. 请认真阅读作品,依据小女孩为父母买花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填写下面表格。(4分)

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小女孩前来给爸爸妈妈买花 ①

② 感动

③ 赞赏

我目送小女孩离去 ④

17. 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我”“拿起一束 康乃馨,又配上白玉般的百合,火焰似的非洲菊”和“淡白浓紫相间的三色堇”?(5分)(100—150字)

(三)说明文段阅读:阅读下面有关“中国大运河”的文字,回答第19题。(共4分)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9. 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请阅读上文,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4分)

(1)“罪在当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在千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40分)

五、作文(40分)

20.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我爱_______________

题二:你,让我感动

【要求】

(1)将你的作文题目填写在横线上。如果选择题一,请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2)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内容,做到叙事具体,描写生动,中心明确。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师生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 D 2. C 3. D 4. B 5. D 6. C 7. C

二、填空(共10分):

8. 默写:(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即更刮目相待

(3)遥闻深巷中犬吠 (4)峨眉山月半轮秋

(5)闲敲棋子落灯花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评分标准:每空为1分,错一个字扣1分)

9. 名著阅读:高尔基、阿廖莎、一个小孩(或一个孩子/孩童)(评分标准:每空为1分)

三、文言文阅读:

10. (1)神情、态度 (2)打洞 (3)突然 (4)通“旋”,回转、掉转(评分标准:每空1分,最后一空要写出两部分才给满分)

11. 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分)

②(这)是司命神所掌管的事情,(我)没有办法了。(2分)

(评分标准:每句两分,划线处为采分点,一处1分)

12. 狼的特点:狡猾。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以看出来。(评分标准:划线处为采分点,一处分)

四、现代文阅读:

13. “我”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月夜行船(2分)

14. 加点词语为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小伙伴们开船的动作之熟练,以及能带“我”去赵庄看社戏的开心、兴奋,表现了小伙伴们的能干、热情。(3分)

(评分标准:划线处为采分点,第一点为1分,后面四点分)

15. 这句话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赋予其“跑”的动作,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水波起伏的行船上所看到的连山在黑夜中跳跃奔跑着后退的状态(1分),表现了船速之快。与“而我却还以为船慢”相对比,突出了“我”当时的急切心情。(4分)

(评分标准:划线处为采分点,除所示一分处之外,其他各采分点一处分,意思对即可)

16. ①喜欢;②小姑娘讲述买花的原因;③我为小姑娘选花、包花、送花;④祝愿(评分标准:每空1分)

17. 描绘了初冬风大阳光微弱之景,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心灰意冷的心情,为下文写小姑娘来买花做铺垫。(评分标准:四个分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 因为我被小女孩儿的懂事和对父母的爱感动了(1分)。康乃馨是小女孩儿要买的,代表小女孩儿对爸爸妈妈的爱(1分);而非洲菊代表坚强和勇气,百合花代表纯洁美好,三色堇代表活泼可爱(1分),表达了我对小姑娘父母勇敢再创业的祝愿(1分),和我对这个纯洁、美好、可爱的小女孩儿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 (1)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每点1分,共2分)

(2)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每点1分,共2分)

20. 作文评分标准

项 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40—34)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1—2处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有1—2个错别字,格式规范。

二类卷

(33—29)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以2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字迹清楚,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28—24)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充实,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3—0)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10个,格式不规范。

说明:(1)字数不足100的,每少50字扣2分。

(2)错别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

(3)出现真实的班级或师生姓名扣2分。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203 评论(14)

张祝君1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各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洗濯zhuó 睿智ruì 魂牵梦莺yín

B.执著zhuó 慷慨ki 猝然cù 晨曦xī

C.桎梏gù 寂寥liáo 憧憬chōng 义无返顾gù

D.悲恸tng 逾越yú 馨香xīn 面面相觑xū

2.依次填入下了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作用无与伦比,可使二者 ;是人体运动富有 ;是动作变得 ,柔中含有 。

A.融为一体 节律 优美 坚毅

B.和谐统一 规律 完美 刚毅

C.和谐统一 节律 优美 刚毅

D.融为一体 规律 完美 坚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神九”。

B.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C.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是有增无减。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长度的35倍,就是一光年。

②什么叫做光年呢?

③比如从重庆到成都,有450公里,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公里,因此说重庆到成都有七天半的路程。

④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

⑤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

A、②⑤①④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②①③⑤④ D、④②①③⑤

5.下列加点词解 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将安之 安:安家

B.吏二 缚一人诣王 诣:告诉

C.且作褥,寻作复裈 寻:寻思

D.蜀之鄙 鄙:边远的地方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宣 纸

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④宣纸有润墨性。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 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 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左右,呈碱性状态。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 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6.下面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宣纸的得名 B、宣纸的制作 C、宣纸的特性 D、宣纸与普通纸的区别

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宣纸因原产地是唐代的宣州府而得名 B.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C.宣纸的寿命长,是纸中的“老寿星” D.宣纸呈酸性因而具有耐久性

8.下面人物语言与文本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一位顾客到商场买宣纸,不理解宣纸的价格远高于普通纸,服务员解释说:“宣纸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纸复杂,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B.画师王先生在给客人介绍一幅宣纸国画时说:“您看这是宣纸作品,‘发涸’效果好,着墨得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C.国画交易会上,一位买家对作品的保存寿命不放心,服务员对他说:“这是明代宣纸作品,还可以保存几百年,您放心。”

D.国画展览会上,一位先生指着一张宣纸国画说:“这张画折叠过,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①,吴县人。重诺责②,敦③风义④。有友某以千金⑤寄之,不立券⑥。亡何⑦,其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⑧,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⑨而致之。

注释:①旃:读zhān。②诺责:诺言和责任。③敦:重视。④风义:情谊。⑤千金:一千两白银。⑥券(quàn):票据,凭证。⑦亡(wù)何:不久。“亡”通“无”。⑧归之,愕然不受:省略了主语,应为:(蔡)归之,(其子)愕然不受。⑨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亡何,其人亡 (死亡) B.且父未尝语我也 (经常)

C.而翁知我(父亲) D.故不语郎君 (因此)

1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卒辇⑨而致之

A子将安之 B西蜀之去南海 C蜀之鄙有二僧 D吾欲辱之

11、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只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四、(14分)

12.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译文: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13.填空(6分)

(1). , 隔江犹唱后庭花。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流露强烈的爱国热情,展报国之志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 。

14.回忆课文《袁隆平的“寻梦园” 》说说“寻梦园”是什么意思?(2分)

五、(1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5——18题。

命运随时可以转弯

①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信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关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②这是个偏僻的农村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 一份名单报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个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 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③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④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很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⑤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的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老师接过汇 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⑥当老师在班级里宣布这一消息时,班级里一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了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的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没有坐的这么正过。

⑦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⑧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后面,走出教室。这是他难得的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⑨第二天,他又是一早来到学校。教室里没有人,他将教室的地扫了一遍,然后,坐下来,打开书本,读书。同学们陆续走进了教室,惊诧地看着他。上课了,他第一次按时上交了作业本。

⑩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上课时 ,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卷子上第一次没有出现红色……

⑾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⑿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老师一眼,黒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 紧地咬着嘴唇。

⒀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相信,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⒁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一个问题学生?资助人一脸错愕,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手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

15.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6.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____ ① __→___ ② ___→__ ③ ____→谜底揭开(3分)

17. 请结合描写手法的运用,品析下句的表达效果。(4分)

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的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没有坐的这么正过。

18.请分条概括主人公受捐后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文本,你觉得主人公命运拐弯的原因是什么?(6分)

六、我校开展以“走进奥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答题(8分)

19.请写出此次活动拟定的选题(2分)

20.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有怎样的发现?(3分)

21.杨阳同学认为“奥运离我们学生很遥远,我们只需要学好知识就行。”请你有针对性的这样劝说:(3分)

22.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你在我心中最美……”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对美的发现和体味。聚焦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定格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我们为他们所绽放的人性之美而感动。

请以“在我心中你最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班名和校名。

3、作文提纲(5分)、作文(45分)

答案:

. ..

6、C

12、(1)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票据的人?

(2)人立志,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译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情谊。有一位朋友将几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票据。不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召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朋友的儿子感到惊讶不接受,说:哎!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票据的人?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我这件事。蔡璘笑着说:“票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知道我的为人,所以没有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13、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1分),使情节有起伏,使故事发人深省(1分)。

14、学校上报受助名单(1分)、他得到 了捐助(1分)、受助后他发生了变化(1分)(语言需要简洁)

15、采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一方面即可得2分),写出了他受捐后内心强烈的变化和振动。(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变化:按时上放学、按时交作业、不再恶作剧、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考试成绩提高(不必全部概括,只需答出四点即可,一点1分)

原因:外因——来自师长、社会的鼓励和帮助(1分)内因—— 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1分)

32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