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花花花
1.集中供暖系统 由集中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供热系统。 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集 中热源主要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 和低温核能等几种。 热电厂和集中锅炉房主要以 煤、重油和天然气为燃料,有些国家也利用可燃烧的 垃圾作燃料;工业余热是生产过程中排出的高温烟 气、冷却水、高温溶渣等所带有的物理热,这部分热 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回收利用,作为城市集中热源; 蕴藏于地层下的地热水,也可以用于发展城市集中 供热;低温核能是指在低参数下核裂变产生的能量, 产生低温核能的反应堆只供热、不发电,而且充分考 虑了安全措施,是为适应城市集中供热需要专门设 计的一种热源,可以在距城市较近的地方建设。 集 中供热管网根据所输送的供热介质不同,分为热水 管网和蒸汽管网;按照同向敷设管道数目不同,分为 单管、双管和多管系统;按照用户是否直接耗用热网 中的热水,分为开式和闭式系统。 热水双管闭式系 统由一条供水管和一条回水管组成,这是城市供热 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系统;开式系统,供、回水管中 一部分热水将供给用户作生活热水使用。2.集中供热由来是什么 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 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 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集中供热起源于何时呢?根据史料考古记载,在中国汉代就已经有集中供热系统,通常是在火炉的上方 建一个供睡眠用的火炕。 那个时期的陶制居室模型反映了这种建筑方法。在欧洲,古希腊已经有了集中供热系统,在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才达到了一个 较高的发展水平。 罗马人的供热系统是用几根柱子支撑着的火炕,在系统的中央部 位点一个火炉,所产生的热量被导入地板下方的供热通道。炕式装置可以为家庭、公共浴池、公用建筑供热。 据说,炕式装置是大约公元前100年由一位名叫凯伊乌斯•色吉乌斯•奥勒塔 的农民发明的。他在养殖牡蛎的时候,把鱼和牡蛎放在一个大水槽中保温,水槽建 在立柱上,在水槽下面为水槽供热。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把这种供热系统用到了家 庭供暖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日益衰落,集中供热技术被废弃,直到19世纪才在欧洲重新兴起。 当时燃煤锅炉和蒸汽系统已经问世。19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管道热水供应系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在我国北方,冬季通常采用集中供热的 【答案】【解析】5.试题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是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相结合”错,原文为“我国南方地区宜采用集中供热衷分散采暖相结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试题分析:“提高热网和用户端的经济性”错,“用新型折流杆热网加热器代替传统的折流板热网加热器”只能增强热网的经济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分析:从原文可以看出,分散采暖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取代集中供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集中供热系统形式是怎样的呢 集中供热的输热方式。 根据供热介质分:以热水作为热媒的,谓热水供热系统;以蒸汽作为热媒 的,谓蒸汽供热系统。按照输热管道数目分:只设一 根输送管道,为单管式供热系统;设有送出和返回二 根输热管道,为双管式供热系统;由二根以上组成的 送出和返回的输热管网,为多管式供热系统。 就热 水供热系统而言,如果热用户仅利用其热量,水仅作 为载热体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即在热源端被加热后 由管道送出,在用户端被冷却后经管道返回,称为闭 式热水供热系统;如果热水在热量被利用同时或之 后,水体的全部或部分被利用(例如有直接式热水供 应的热用户),而水的全部或部分不返回热源,则称 为开式热水供热系统。 闭式热水供热系统,属双管 式供热系统,是城镇集中供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形 式。 就蒸汽供热系统而言,敷设凝结水回收管道的, 谓带凝结水管道的蒸汽供热系统;不敷设凝结水管 道的,谓无凝结水管道的蒸汽供热系统。带凝结水 管道的蒸汽供热系统是常用的一种形式;无凝结水 管道的蒸汽供热系统只是在凝结水被污染而无回收 价值或经济上不值得回收的场合才采用。 5.北京冬天采暖形式分几种 集中供暖是由热力公司集中供暖,以天然气、煤炭为燃料。 一般都是按一个采暖季每平方(建筑面积)来收费的,对北方地区来说,天气比较冷,需要供暖时间长,应该集中供暖省钱。 独立供暖是相对于集中供暖而言的,简单地说就是一家一户的单户供 暖,即每一家是一个单独的供暖系统。 随着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成为可能,集中供暖方式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采暖、热水一体化的独立分户采暖等方式纷纷出现。 在自用住宅内,没有使用集中供暖设施且采用清洁能源自行解决供暖需求的一般认为为自采暖。 现在大中北方冬天需供暖的城市对自采暖的市民都有相应的补贴。 6.供热、供暖常识解答:温度、压力、流量各类关系 高层如果高于10层。 8,但是我建议2公里以内,529mm(内径为5分米)的管子可供25万平方,每10米会降低1个压,管道不降压,换热站压力保持在4个就足够。(前提条件是平原地带,问题太多了。 1。 6,但是越高越好,管网铺设合理,距离可以加倍。 2。比如108mm(内径为1分米)的管子。 5,供热面积和供暖管径是平方的关系,换热站一次网水温应不低于75度,直供的话,刚给5块钱,需要提压,老子学一把雷锋吧日了。 3,3公里以内可以,没有定论。 以此类推,供暖流量和供热面积没有太直接关系,可供1万平方。 4,一般都是90度往上,每公里降温不超过1度,中继泵站视实际情况而定、稳压4个) 7。 换热的话。
多肉小西瓜
(一)符合报考条件第(一)条规定的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我叫歪歪
解:假设ß1= ß2查表为 ß3查表为 K=(tpj—tn). ℃ F=(Q/KΔT)*ß1*ß2*ß3=2500/(*)*1*1* n=F/f= ß1= F'=F*ß1= n'=F'/f=片。
精品窗帘
一、什么是城市集中供热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是由集中热源所产生地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地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组成。
二、暖集集中供热暖气中的热水不可用
集中供热御寒取暖,供热设施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擅自泄放暖气片中的热水,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损人害己,得不偿失。
集中供热管道中的热水是在高温高压下全封闭循环系统中传导热能的媒体介质。供热时为防止管道、阀门腐蚀锈化,保证供回水循环畅通,在水中加入有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其水质完全不符合生活用水标准。
使用暖气片中的热水会损害您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引起供热管道中严重缺水,使供热管网系统压力失衡,导致局部或全供热系统不能稳定供热,影响其他居民正常采暖。希望大家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温暖祥和的融融春意中共同度过寒冷的冬季。
三、供热设供热设施不要随意改动
如今家庭居室装修已成为都市时尚。在此提醒您在居室装修时切莫随意改动采暖设施。这是因为:
其一,集中供热是一项系统工程,若随意改动,会使采暖设计参数改变,造成暖气片散热分布不均,影响采暖效果。
其二、多数装修人员不具备暖通专业知识,供热设施改动后,容易出现接口不严、管道倾斜等问题,造成不热、泄漏和气堵,不仅影响您的采暖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单元采暖系统的循环。
其三、装修时对暖气片包装修饰,既隔离了热量的散发又给维修带来困难,不仅影响采暖效果,而且当暖气片出现故障,就不得不拆除装饰板进行维修,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为此,提醒您在装修时,要综合设计策划,保证您的正常采暖和暖气片维修。
四、供热的温度和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集中供热的标准温度是18±2℃;供热时间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约120天。
按人体生理条件对气温环境的要求,人们活动的环境温度在12℃以上较为适宜,集中供热的标准温度18℃±2℃是根据人们的生理需求而确定的。
在寒冷的冬季,由于房屋的保温作用,室内的温度一般要比室外高出5℃左右,当室外温度在8℃时,室内就不能保证温度在12℃以上,人体便产生寒冷感,所以我国把采暖的室外界线温度定为8℃。
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庞大而复杂,启动和关闭采暖系统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逐步升温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系统启动,所以,集中供热的采暖时间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五、为什么瓷砖地面比木地板要热?
主要的原因是实木地板不适合用于地热地板使用,实木地板和地热散热管道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地板下面的温度可能会在20°C以上,地板作为隔热板阻断了热量的散发,只有地板温度被加温到20°C的时候,实木地板才作为散热片散热,实木也是热的不良导体,自然室内温度会很低。
瓷砖虽然也是热的不良导体,但瓷砖和散热管自己没有空间,导热散热流失少,所以房间的温度可以达到20°C,由于瓷砖的厚度和散热快问题,地热加热初期时间很长,保温效果不好,需要持续的加热才能保持室内的温度。
六、户内地暖发生漏水时,应该怎么办?
1、当采暖系统发生漏水时,要尽快关闭相应的阀门,分户控制改造的用户要及时关闭室内管道入口处的两个总阀门,老系统有控制阀的要迅速关闭各暖气片控制阀门。
2、及时在漏水部位下方放置盛水的器皿,如果水压过大,四处喷溅,可用毛巾把漏水处包起来,引到盛水的器皿里。
3、每个单元热力入口都设有阀门井或控制总阀,如果情况特别紧急,漏水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关闭此阀门,并及时联系用热单位(或小区物业)专业维修人员,对损坏的系统做进一步的处理中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