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3

坚吃不懈1208
首页 > 考试培训 > 杭州培训机构整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mena1943

已采纳

自2018年文件出台以后,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这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1.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大量的资本涌入教培行业,改变了很多行业的现象;2.由于疫情的爆发,在线教育一下子有了高光的时刻,在融资等各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强,比如作业帮、猿辅导在央视春晚前的广告中纷纷亮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2021年对校外教培行业的监管之风,一是承接了2020年爆发并常态化存在的疫情余绪。起初的整治重点,更多是围绕校外培训机构入校测温、验码登记、佩戴口罩场所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的安全方面的检查督查。二是在教育部全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已隐隐显露出将要对多年积存的教育乱象,进行全面整治的苗头,而此中的重中之重,则落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1月2日,北京市召开了第198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顺义区决定暂停开放全区51个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1月5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培训机构收费和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多项要求。1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并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1月12日,唐山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寒假期间严禁开展线下办班补课培训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广大教师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严禁寒假期间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下办班补课培训。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爆出在线培训机构乱象频发,名单中多家教育机构均被点名,舆情问题主要为课程质量差、擅自修改课程属性、机构暴雷跑路退费难以及教学资质认证等。1月16日,北京石景山区教委官方微信发布“石景山区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注册名单,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接受实时监管。1月23日,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北京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机构进行了数次检查。其后,北京全市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1月28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

杭州培训机构整顿

243 评论(12)

美食界女王

曾经搞得如火如荼,令行业外人士眼红的教培行业,就在这个夏天,突然迎来了寒冬。“双减”重拳出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重创,有些“地下机构”,或者资质很浅的补习班,彻底哑火了。补习班“凉凉”,月薪5万“私教”将成主流?为难这届家长很多家长额首称庆:这回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总算来认真的了!孩子们再也不用挑灯夜读到凌晨,早已被学校作业、辅导班作业折腾得苦不堪言的孩子,终于可以过上多彩的童年。有的家长庆幸自己的钱包,这回总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用来吃喝玩乐,不香吗?但也有家长忧心仲仲:孩子资质不高,原本就跟不上学校老师的教学节奏,自己掏点钱在校外辅导班补习,成绩还能保持中上水平,考上高中是没什么问题了。可“双减”一来,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都得关闭。

151 评论(11)

MidnightAngel

五月九日开始回复线下。一、复课(复训)时间安排与组织经核验符合复课(复训)标准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自5月9日起可陆续恢复开展线下培训。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核验工作由各区、县(市)政府统一组织开展。专修学院参照《通知》要求执行,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开展核验工作。社区学院、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各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可参照《通知》要求执行,并分别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核验工作。二、复课(复训)申请与督查核验规范(一)复课(复训)申请即日起至线下复课(复训)前,各类培训机构要对照省、市关于复工复产相关要求,积极完善复课(复训)工作实施方案,健全疫情防控、健康及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完备复课(复训)条件,在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的前提下,所辖各场所(含教学点)逐个填写申请(承诺)表和《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复训)自查核验表》的自查部分,并附培训班次、内容、招生对象等具体复课(复训)安排,自主向所在地街道(乡镇)提交复课(复训)申请。(二)组织核验各地以属地街道(乡镇)为单位划分核验范围,组织包括属地教育、人社、民政、市场监管、卫健、消防等相关部门和社区网格员参与的若干个核验小组,对所辖区域内各类培训机构依其申请分类分批进行核验。根据核验结果,区、县(市)学校开学工作专班对通过核验的培训机构,出具复课(复训)核验通过证明,纳入“绿名单”;对未予通过的,出具整改告知书,纳入“黄名单”。通过核验的培训机构,需将核验通过证明及申请(承诺)表陈列在场所入口醒目位置,供家长查验和社会监督。未通过核验的培训机构一律不得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对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不到位或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实行停业整顿,直至整改到位复查通过方可恢复营业;对未经核验擅自开展线下培训活动的,一经发现即纳入“黑名单”,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81 评论(11)

王道之战约定

2021年,是教培人担惊受怕的一年。从今年2月份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工作要点》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伴随而来的,就是各地接踵而至的整改消息——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北京3月开展的线下机构停课整顿;四川犍为直接关停机构1个月进行审查;湖南龙山出动160人查封了154加培训机构;上海通报两个教育广告违规案例;杭州首次尝试用大数据来规范培训机构,并用大数据进行分级;教育部禁止培训机构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焦虑,不仅成为家长的情绪,更是千千万万教培人的写照。“机构真的还能干下去吗?”“要不转行吧……”众多忧虑萦绕心间。那么,面对整改趋势,各位教培人又该何去何从?教培趋势预测办证只是正规化第一步,真正扼住机构咽喉的是针对预付款和教学内容的严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办证虽然折腾,但这是花了心思、花费力气就能完成的事。而预付款和教学内容上的限制,不仅将对行业进行一波清洗,对存活下来的机构更是提出了诸多要求。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主要靠培优和拔高作为卖点,也是盈利方向。但是随着对教培行业教材、教学内容、大纲等的进一步审查,未来机构定位极大可能将发生改变。校外培训机构或将成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同步班与补差班极大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家长培训焦虑,尊重孩子生长规律。但是对于培训机构,就不是那么美好了。学科培训中,大家都只能做“同步”、“补差”,竞争上来了,但是教学内容又比较相似。如何在更激烈的市场中争夺生源,并取得优势,无疑对机构提出了更多挑战。预付款管理,更是如此。都说预付款是教培行业的“原罪”,更是机构“七寸”,一旦治理,就是伤筋动骨。为了加强机构资金管理,政府多番尝试、多次试点。诸如,不得提前收取3个月学费、对教培资金进行监管、“先上学再交费”、按课程进度收取学费、学费码等等。如果你现在还没关注机构资金运转,那你一定要提高警惕了!接下来教育行业运营最大风险,极大可能是来源于“一次性只能收取3个月的学费”!一次收取三个月学费,对于机构直接影响自然是资金周转困难,现金流不足。而将会间接对机构运营能力有更高要求!首先,你的招生能力要更强,才能保证资金链顺畅。其次,是对内部成本管控能力要更强。不仅要关注大支出,小成本也要把控到位。而现实中,招生与成本管控恰恰是许多机构薄弱之处。机构不仅苦于招不到学生,更是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在行业正规化过程中,招生常态化、经营常态化、盈利常态化是机构企业主应该具备且不断提升的能力,更是提高机构抗风险能力关键。试图依靠外部招生等快捷手段来达成目标,只会让机构沉没成本越来越高。没有自主获客能力的机构,是无法长期存活的!依靠外部招生,只会让坑越填越大!教育,没有捷径。机构管理,亦如是!行业面临严管,想要机构能够长久生存,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

12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