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8

私人发艺工匠
首页 > 考试培训 > 小儿中药敷贴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ngdong88z

已采纳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注意,1、贴敷药物组成:包括中药(芳香走窜类)、促透剂(例如氮酮)、赋形剂(例如醋、香油等);2、穴位定位准确;

小儿中药敷贴培训

335 评论(15)

甜甜的今天

陈为章小儿敷贴的适应症装及敷贴穴位 一、感冒贴:缓解咽痛,流涕等症状。风寒风热发烧。可不辩证,同样适用。清热解毒,解表散寒。风寒感冒初期使用,可迅速散外寒,阻止病邪入里。病毒感冒可辅助降温,缩短病程。阴虚火旺的宝宝,亦可通过感冒贴贴敷涌泉,引火下行,除虚火。 敷贴穴位: 鼻塞加流鼻涕:大椎穴、迎香穴、印堂 清鼻涕:大椎穴 黄鼻涕:双肺俞 鼻塞:印堂、鼻通穴、迎香(咽扁贴也可以) 发烧:大椎、肚脐(神厥)、双涌泉、双曲池 嗓子疼:天突穴(咽扁贴也可以)、扁桃体穴、双涌泉 晚上哭闹:神门、通里 睡觉不安分:身柱 积食烧:大椎、双涌泉、双曲池+贴肚脐、后背脾胃俞双侧(健胃消食贴) 扁桃体发炎发烧:大椎、双涌泉、双曲池+扁桃体穴和天突穴(咽扁贴) 备注:感冒贴可以哪疼贴那,多喝水,忌口二、咳喘贴:缓解各种咳嗽,寒咳、热咳可不辩症贴敷。降肺气,和脾胃。症状初期,效果改善明显。对于过敏性咳嗽,顽固反复发作的气管炎,哮喘等,请配合脾胃贴、推拿油,按疗程贴。敷贴穴位: 膻中、双云门或者膻中、双肺俞 (交替贴) 嗓子红肿咳嗽:孔最穴 咳嗽,干咳嗽:咽扁贴贴嗓子眼天突穴,咳喘贴贴两乳之间的膻中穴 有痰咳嗽,可以咳嗽出痰:咳喘贴贴天突,膻中穴,后背肺腧穴双侧+身柱穴或是云门中府双侧 黄痰肺火重:咳喘贴贴天突,膻中穴,后背肺腧穴双侧+身柱穴或是云门中府双侧+感冒贴贴曲池穴双侧,去肺火。 支气管炎:双涌泉(感冒贴)+肚脐(神厥)(健胃贴)+双肺俞、双云门中府、尺泽穴(咳喘贴)三、咽扁贴:助治疗和缓解由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所致的咽喉疼痛干涩,喉痒声嘶、咽喉异物感。 敷贴穴位: 阿是穴 咽部喉部的急症实证:天突穴、扁桃体穴、列缺穴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天突穴、合谷 鼻炎:印堂、鼻通穴、迎香四、脾胃贴:消食止泻贴、健胃消食贴(治疗消化道有关疾病的处理)1.止泻贴:健脾消积。用于缓解积食,消化不良,脾虚泄,地图舌,脾胃虚寒,不爱吃饭等症状。敷贴穴位: 急性腹泻:肚脐(神厥)、脾胃俞穴 慢性腹泻:肚脐(神厥)、脾胃俞穴与双天枢、足三里 (进行穴位互换) 积食泻: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 (先处理积食再止泻,一般用贴加推拿原则) 盗汗:大椎、肚脐(神厥) 便脓便血:肚脐(神厥)、下巨虚穴备注:止泻贴可以直接使用,用来治疗一切腹泻(8个月以下的孩子:生理性腹泻、母乳性腹泻、乳糖不耐受除外)2.健胃贴:消食,健脾胃。适用于挑食,不爱吃饭,便秘,脾胃虚寒弱下,地图舌等(有脾胃问题,大便正常或者便秘者适用)敷贴穴位: 腹泻以外的所有肠胃问题:肚脐(神厥)、脾胃俞穴与气海、关元、足三里(进行穴位互换) 积食: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忌口 长期不吃饭: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 呕吐: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 肠系淋巴结发炎: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 +感冒贴(贴疼痛部位) 虚、缺乏营养: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 (交换穴位使用或者间隔使用) 地图舌: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足三里+忌口(交换穴位使用或者间隔使用) 咳嗽:肚脐(神厥)、脾胃俞穴或者肚脐(神厥)、中脘+云门穴、列缺穴(咳喘贴)五、便秘贴便秘贴配穴 第一种,普通的便秘 肚脐眼+大肠腧 第二种,严重的便秘 肚脐眼+大肠腧+天枢穴+足三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忌口!忌口!忌口! 忌口:生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忌口,方能尽快康复。病从口入,亦从口复,如果不能很好的忌口,病情很容易出现反复。很多家长问我敷贴期间需不需要忌口,其实很敷贴关系不大,只是生病期间本身就需要忌口,才能加快恢复。 忌口食物: 酸奶(寒凉、难消化、易生痰) 水果、饮料、饮乐多等 鱼,虾等各类海鲜 鸡肉不吃,猪肉少吃。 油炸食物 巧克力,各类甜食。尤其咳嗽期间 假如积食或者高热等急症期,最好清淡饮食,只喝粥,饿了喝厚的,不想吃饭喝稀的。过敏:如果有过敏现象,分两种情况:1.胶带过敏。比如胶带粘贴处发红,可以停贴,等皮肤恢复后再使用,并把原有的胶带剪掉,用防过敏胶带固定。 2.敷贴过敏。就是在膏药处发红痧或出汗,如果是这种状况,可以考虑是脏腑排毒的反应(体内排垃圾的一种表现)湿气重的会出水,擦掉就行了;内有热毒,会出红痧,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揪一下痧,痧出得多,毒排得快具体帖敷情况请咨询WX:zjm66286

147 评论(14)

先米团子

许多家长知道中药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良方,其实这种外治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因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可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达到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此外,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促使药物吸收。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中药敷贴对哪些常见病疗效好中药敷贴对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小儿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敏性紫癜、遗尿、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纯性肥胖等儿童常见病疗效较好。止汗散:适应于各种多汗症,一般10天为一疗程。止涎膏:适应于幼儿流口水,多涎症,10天为一疗程。暖脐膏:适应于寒性腹痛。敷胸散:适应于肺炎罗音不易吸收、刺激性干咳、咽部不适者。止泻散:分为止泻一号及止泻二号,适应于寒热性腹泻。泄火散:适应于口腔炎,口疮,鹅口疮。通便膏:适应于热性便秘。遗尿膏:适应于遗尿症。贴敷治疗要注意点啥?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空调适度、少吃冷饮、睡眠充足和情绪乐观。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治疗前清洁背部,以防感染;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腥、辣等刺激性食物。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贴敷疗法,又有“发泡疗法”之说,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泡,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若局部小泡破溃,须保护好贴敷面,注意卫生,保持干燥,可涂以绿药膏或锡类散防止局部感染。三伏天中药敷贴已“预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温阳利气、去散伏痰,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因此,在三伏、三九天贴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免疫功能低下及一些过敏性疾病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31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