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8

PK从来没赢过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17考试研究试测化学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子武nandy

已采纳

2017合肥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紧扣大纲注重新课程 高苏婉 合肥三十二中(安徽省示范高中,连续多年蝉联合肥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本次化学试题立足于学科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知识主干考查,紧密联系高考主要测试内容,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验的密切关系,试题的难易搭配及顺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总体来说,试卷紧扣考试大纲,相比较去年一模试卷,题型基本稳定,对2017年的高考试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对后续教学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题难度中等偏上。 一、试卷总体情况 1.Ⅰ卷 选择题 共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跟去年试卷相比,减少了一道有机化学题,增加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大。分析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选择题型,主要为以下七个内容:化学与生活、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的知识与技能、电化学、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元素周期律,除元素周期律放在填空题第一题考查,其余六种题型均有所涉及,并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计算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考查,知识涵盖面广,无怪题偏题,能较为全面地分析并掌握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复习情况。 2.Ⅱ卷 非选择题 共5小题,共计58分。延续去年考查的五大题型: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工流程、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考查,其中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题难度较低,得分率应该相对较高,后三题紧扣高考三大题型,难度较大,综合考量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方法,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综合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接高考,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检测作用,以对后续的复习工作做好指导。 二、复习建议 1.二轮复习仍应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能力的培养,不能忽略基本知识的落实。 2.深入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其调整及变化,潜心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确定相应专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3.将知识结构化,分类化,归纳解题规律,提高各部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7考试研究试测化学

294 评论(14)

小美人杰西卡

829《无机与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试题总分:150分答题时间:小时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无机与分析化学》科目考试旨在了解与考察学生对基础化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本科目要求学生较系统掌握基础化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不含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二、题型与分布1、题型分布:选择题:约40分;填空题:约35分;回答题:约40分;计算题:约35分。2、内容分布:原子结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约40分;配位化学:约10分;元素性质:约25分;误差、数据处理:约10分;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法:约50分;光度分析法:约15分三、考试范围(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各章内容)(一)无机化学部分第一章 原子结构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第二节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第三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第四节 分子轨道理论第五节 多原子分子中的大π键第六节 金属键简介第七节 分子间作用力第八节 离子的极化第九节 晶体简介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空间结构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化学键理论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第四节 配位化合物重要应用简介第四章 p区元素第一节 p区元素通论第二节 卤族元素第三节 氧族元素第四节 氮族元素第五节 碳族元素第六节 硼族元素第五章 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第一节 过渡金属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第二节 d电子对过渡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第三节 钛分族元素第四节 钒分族元素第五节 铬分族元素第六节 锰分族元素第七节 铁系元素第八节 铂系元素第九节 铜分族元素第十节 锌分族元素第十一节 稀土元素价电子结构及基本性质第十二节 稀土元素化学性质(二)分析化学部分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偏差及准确度与精密度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第三节 分析化学中数据的统计处理与评价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述第一节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及其配制第二节 滴定分析法分类及不同滴定法的结果计算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第一节 酸碱平衡常数与酸碱组分的形态分布第二节 各种酸碱体系中H+浓度的计算第三节 酸碱滴定原理及酸碱指示剂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法第一节 络合滴定中的常用络合剂第二节 络合平衡与条件稳定化常数第三节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与金属离子指示剂第四节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第五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位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及指示剂第三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六章 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及重量分析第一节 沉淀平衡与条件溶度积第二节 影响沉淀溶解度与纯度的因素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沉淀滴定法及其应用第四节 沉淀法的原理与沉淀条件的控制第五节 换算因子与沉淀法的结果计算第七章 光度分析第一节 光的吸收原理与朗伯-比尔定律第二节 光度法的误差及测量条件控制第三节 光度法的主要应用源自启道教育考研网

8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