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6

没事就做吃货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11高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想空间小编

已采纳

第一部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活性炭 韬光养晦 冗(rǒng)长 恪(kè)尽职守

B. 谐奏曲 咄咄逼人 怆(chuàng)然 怙恶不悛(qǔn)

C. 威慑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 笑 *** 按图索骥 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B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怙恶不悛应为quān;C项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应为tuò;D项笑 *** 应为笑眯眯,荒谬应为miù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受方言影响误读的字特别多,

【备考提示】注意形近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不合语境。

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望文生义。

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不合语境。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较为容易,词语大多较为常见或者经常练习。

【备考提示】使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词义的轻重,对一些易望文生义的词尤其要引起重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不合逻辑,在“发现”前加“被”;D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

【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备考提示】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今年重点考查的是结构性语病,对于这类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家应为评判现实主义作家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

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

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 略是“简要”的意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的活用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可以确定。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第二部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参考答案】熹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词 章/ /以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当 熟 读// 深思 而 问 辨 之.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

①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鹏之徒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4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楼船夜雪瓜洲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6 ,毕竟东流去。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参考答案】(1)春服既成 浴乎沂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庶竭弩钝 攮除奸凶 (4)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5)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6)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试题分析】要养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试题分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

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

为农户乃至城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使用。

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

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

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 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适用。

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需求。

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

国外重点发展的是比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

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他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

以前用酸解法分离,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

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了葡萄糖,同时加入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

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洁,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参考答案】C

【易错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5.文中谈到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请根据文意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5分)

【参考答案】汽爆分离技术、酶解过程技术、制造纤维素酶技术、提纯脱水技术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6-19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参考答案】BC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分)

【参考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解题思路】作用类题要注意从内容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来回答。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参考答案】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解题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后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

(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有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

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题思路】审题思路:“材料加导语”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

这些看似孤立于材料之外的部分,既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对考生的提示。

同时缩小材料范围,强化考察力度。

有导语的材料作文,导语比材料重要一万倍!所以这里的三条导语也就意味着三种解读材料的方向和态度。

这里的三个导语均可从正反两方面下手:

学生甲在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似乎也有些理智的过了头,只注重一国输赢的观点难免显得不够宏观和长远。

学生乙在发扬风格的同时,似乎又过于感性,荣誉不是随便可以拿来施舍的,并且错误的理解了分享的含义。

学生丙的观点看似是站在乙的对立面上,尽管理性却又与甲不完全一样。

确定了方向与立意,其他的就好办了。

既可以写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议论文;亦可以写以我笔写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

具体的材料与语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越发挥个人特点越好……

2011高考试题

248 评论(12)

游客小孩儿

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6页,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大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吉祥(jì) 棱角(líng) 狡黠(xiá) 长吁短叹(xū)

B.浸润(jìn) 蓦然(mò) 腈纶(qíng) 残碑短碣(jié)

C.喟叹(kuì) 愤慨(kǎi) 盥洗(guàn) 呱呱坠地(guā)

D.阻扰(náo) 女娲(wā) 咯血(kà)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待劳

C.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饮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分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沟 ( 微博 ) 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纪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全套的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262 评论(9)

国王的咖啡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读图1. 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 循环过程中,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 .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本组题难度中等,1题对大纲版而言,有超纲的嫌疑,因为大纲版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课标版而言,则属于容易题。 1题、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2题、抓住“表层”和“转化”,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地表)和变质岩(地下),这道题学生容易忽略“地球表层”而错选变质岩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喷发物应该形成喷出岩。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本组题材料来自鲁教版教材,难度中等,主要考察学生提取、解读图文材料所显示信息的能力,答案基本都隐含在图文材料中。 3题、从材料中“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得出早期以水运为主,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推知芝加哥位于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题,从文字材料中“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得出,此时芝加哥功能单一 、规模较小、辐射能力有限,应该主要辐射周边农村地区。 5题,从图上看,煤铁都离芝加哥较远,从文字材料来看,强调芝加哥的交通,故选择便捷的交通运输(美国中部水陆交通枢纽)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 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解析】本组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容易题,但是8题有点模糊,另外对于山区孩子而言,难度自然较大,而对于东部平原平原的孩子而言,很简单。本组题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标理念。6题、解题关键在于影响速度的因素,地形首当其冲,此题区分度非常小。7题、模拟题中类似题目很多,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联系我国土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应该都能选出答案,区分度小。8题、高铁在中长途有优势,航空在长途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在短途有优势,还应该注意两地之间客流量,杭州----上海距离太短,冲击较小,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客运量较小距离较远,其中成都----上海是最难判断的。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解析】本组题较难,主要考察区域定位、等温线判读、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移动等知识。 9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差越小,气流越稳定。 由图可知甲垂直方向等温线最密集,肯定不稳定;乙地地面与高空温差不是最大,对流不是最旺盛;乙、丙比较当然是丙地等温线最平稳。 10题、正午前后应该指当地12点前后,图示甲地西侧高考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垂直温差大,而且空气中水汽丰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均提示乙地水汽丰富),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 11题、图中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间,应为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纬,小部分在中纬(北到长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东临大海)解题关键是海拔。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气候特征描述思路的掌握,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大,估计大部分考生能拿满分。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描述。据图可知各月均温在20度以上,年均温高,年较差小,降水总量丰富且有明显季节变化(一般情况下,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可以称之该月降水丰富)可得出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结合所有季风气候共同特征,还可以得出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征。(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答案】(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图、等高线图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的掌握程度,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高。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可能的地质灾害等。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答案】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于浸沤黄麻。【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主要考察水文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体现学生生活中有用地理的课标理念,只要学生注意阅读材料以及联系水文即可得出答案。从图中可看出黄麻产地主要集中在恒河三角洲(也可说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可得出河网密布,根据气候图可得出水量丰和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可提供航运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可得出水丰利于浸沤黄麻得到原料。注:(沤麻(retting for bast fibers) 获得麻纤维的初加工技术。分水浸和雨露沤麻两种。水浸沤麻,是将收割的麻株或剥下的麻皮,浸泡于水中,进行发酵,以获其中之纤维。雨露沤麻是将收获的麻株平铺于田间,通过雨露浸润发酵制纤)(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答案】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水系利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利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区位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区分度小,劳动密集型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丰富廉价劳动力、便利的交通、市场广阔、丰富的生产经验、接近原料地、政策支持、充足水源等,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材料一周、秦、汉、唐定都关中且国势强盛,并非只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戎”族的支持,被赶出了关中平原。秦国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积聚起雄视“山东”的力量;视死如归的战士与关中繁荣的农业经济,同是支撑秦统一全国不可忽视的因素。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材料二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的自然条件。(12分)【答案】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地形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合牧草生长。【解析】本小题考查考生农业区位分析能力和材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农业自然区位一般包括: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地形(广阔平坦、复杂多样等)、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水源等,从文字材料中的:”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推出地形广阔平坦而且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300)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另外根据图中甲区域位置可知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河流提供灌溉和山地抬升作用使山地降水较多。(3)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除外)(8分)【答案】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西部、北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西、往北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解析】本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区域位置分析、农业区位分析、位置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推理能力,相对前一小题而言,要难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结合历史、影视、古代文学作品等可知该区域一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结合部和争夺之地,也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结合部,以西以北为干旱地区,不适合牧草生长,以东则为半湿润地区或者有水源灌溉的半干旱地区(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等)适合农耕,只有甲区域适合牧草生长。

34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