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岛莫奈子
不知道你是高中的吗?我已经高三毕业了,在高中时政治历史基本不会低于A。我说说我的方法吧 首先,必须对知识点熟悉,对课本内容背的很熟,信手拈来。【我们一直要默写的】 第二,一边看题一边画关键词。这样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提高正确率。 第三,踩点得分,分点回答,换行回答。这样可以让批阅老师很快找到得分点,不用写很多,只写关键性的话。 第四,注意看分值。政治6分一小题的话,大概回答4-5点即可,千万别写的很多,老师会疲劳,不利于给分。 另外 历史其实比政治要难,因为历史是相通的,回答的点有很多。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统筹考虑,思路要打开。 考历史最重要的是 时间概念!!看到时间【年份】一定反映出当年的大事记 全是自己的点滴经验啊!希望对你有帮助
sojisubyun
关于历史开卷考试技巧如下:
开卷考试时首先应认真审题,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数据,漫画,图表等,找准把握材料中心的相关信息,抓关键词,理清题目的要求,思考需要从哪些知识入手,然后再翻书。
误区一 开卷考试不复习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
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
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二 开卷考试难度降低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
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
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
误区三 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
事实上,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误区四 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
xiaoze2000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唯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范围,确定要答的内容,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知识点的张冠李戴、不全面或顺序颠倒。答题要求规范有序,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3、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增加了解题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技巧: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③答:“问什么答什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
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
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