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小姐
三天的李氏砭法培训课程,在紧张、有序、热烈和惊喜中匆匆而过,带着些许不舍和崭新的斗志,踏上归途,心灵深处留下的是恩师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和技法传授。此次有幸担任三天的助教,体会是听师三日训,胜读十年书。培训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每一个要点,每一个手法,都饱含着老师毕生的心血和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弥足珍贵、不容错过。关于如何走入中医之门,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要将人体经络要穴熟记于心,二要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学会辩证,三要学好一门技法,掌握理论并用之于实践,同时练好一门功法强身固本。砭法课程也走过了近95个期次。是李氏砭法引领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学员齐聚一堂,只为学习,精进刮痧。聆听李道政老师四十年刮痧临床的心血。疫情稍定,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身体力行又开始行走在大江南北,把李氏砭法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手里。老师几年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依旧硬朗、挺拔的身躯,宏亮的声音,走路带风的节奏……这一切都很难和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联系在一起。然而正是这样一位70多岁,本应安享天年的老人,为了将自己用尽毕生心血创立的李氏砭法推广出去,藏医于民,民不疾困,长年拖着行李箱,奔走于世界各地。即使在疫情最严重,无法出行的期间,仍然心怀天下,在网上教授。 课程第二天,老师神采奕奕地向我们教导作为医者的处世之道:讲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智慧不可视,智慧要靠自己的努力,离不开辛勤的劳动……;真法不可说,宇宙的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又讲到了白马寺遇到白马的神奇经历,学员们听出耳油!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一切皆是缘!与砭结缘! 课程的第二天下午,老师在课堂上亲自刮一位学员做示范,为大家演示最正宗的徐而和刮痧手法!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文火炖蹄膀。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不急不躁,不快不慢。 同学们认真观看砭爷示范刮痧手法。老师刮的手法看似轻柔,但力透纸背。老师边执砭边教大家背部的刮痧手法,一个脉搏刮三下,指点不同区域呈现的痧像所代表的涵义,该如何从三个方面(速度、角度,力度),让刮者与被刮者之间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最好的刮痧效果。理论学习结束随之进入实操环节,学员们显然都很兴奋,准时上课,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瞬间。老师精神矍铄,现场边讲边刮,向大家耐心的讲解板的力度、角度、手法以及痧象的分析,讲着讲着,女学员的整个背部已被老师刮完,真的是老当益壮,不失风采。有许多不了解的人以为刮痧很痛,其实不然。李老师讲到真正刮痧好的人是不痛的。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点、线、面结合,骨槽筋缝间全覆盖,从调动气机入手,使机体升降相因,阴阳相合,加快纳运协调,气畅血和、升降反复、阴阳平衡痛(病)自消。“刮痧是损伤性治疗,瘀血,毛细血管破裂?”误解。刮痧是对血管进行挤压的一种治疗方法,使细胞的间距拉开,这种挤压就像透析一样,是种渗透关系。也就是说刮痧是利用血管壁内外的压力差使已经污糟的血液暂时渗透到管壁外,通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推动和自身的溶血功能使之排出体外,然后人体的造血系统接收到这个指示后就会大量造出好的血液替代这些污糟的血液,陈旧布新,这就是刮痧为何可以治疗这么多疾病的原因所在。 中医离不开阴阳气血,内经里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医学入门》中记载: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胎也。 大家仔细看过老师现场演示后,两两结组,互刮起来,在助教老师的指导下刮到晚上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老师倾囊相授,唯恐大家学不会,学得不扎实。中医治病最难传的是气,而不是术,刮痧虽为技法,却也深蕴大道。在分组互刮前,助教还为学员们进行细致的讲解:从握砭,站姿,下砭的角度到正常的刮痧力度。不放过每个环节,因为慢工出细活,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刚刚过去的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健康的可贵,更迫切需要掌握一门中医技法为健康保驾护航。学员们认真地倾听着、记录着……在李道政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有跟着老师的步伐,多干多学,传播李老师的中医砭法,造福于民。李师宏愿:李氏砭法走进千家万户,藏医于民,民不疾困。一人执砭,全家健康;一砭在手,奈何以病惧之!作者简介:郑淑佳,道生95期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传授班助教,上海问痧堂刮痧师。
bigbig米米
民间较为普及的是简化版砭术——刮痧,是老百姓常用的一种外治手法,那么提到,刮痧,作为老百姓的你,你的第一印象可能会是:满大街的养生刮痧艾灸馆…刮痧会让皮下出血,没法见人…刮痧就一定要出痧,不出痧就没有疗效…刮痧一定很疼的…刮痧耗散气血…体虚的人不能刮痧…刮痧透支能量…大众对刮痧的理解,认为刮痧是雕虫小技,不解决大问题,大都停留保健排毒肠胃不适这类小恙处理上,从而忽视了这一传统瑰宝。然而,对于乳腺疾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结节等常见病能否通过刮痧进行治疗法呢?治疗的原理及思路又应该是如何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运用?刮痧讲究技术,虽看似简单,却易学难精。一个病症要怎么治疗,刮什么穴位,手法的轻重缓急都是依靠对中医整体的理解和辨证论治。国内中医界刮痧第一人的李道政先生,即将于深圳、广州、北京相继开设的刮痧初阶课程上,将会回答这些问题并助你掌握刮痧。文字摘自《师说:砭法释疑》,全文共3篇,系李道政先生对其问痧堂师承弟子的师门问答录。李师要求弟子持守经典而研习,溯本求源,潜心临床,功力精纯,继承古医砭法。©以下是李师与其弟子讲话整理-学生问Q1通常一听到刮痧,很多人包括很多专业人士也认为这是一种泻法,只能春夏刮,秋冬特别是冬天不能刮痧,刮痧是否一年四季都能刮?李师:刮痧一年四季都可以刮。刮痧只是一种治病手段,病人没有规定只有春夏可以生病,秋冬不能生病,既然是治病,只要病一年四季都有,那就是一年四季都能刮。为什么说冬天不能刮痧?是因为他们片面教条地认知冬藏,认为冬天是要藏的,是修复,不能发泻,还有对刮痧没有正确理解,他们认为刮痧是以泻为前提的。春夏,阳气浮于体表,阴气沉于筋骨关节深处,所以在春夏时候我们要把身体深处的阴气提到皮肤表面而形成阴阳平衡,而冬天,是阴气浮于体表,阳气沉于深处,我们要把阳气提到体表达成阴阳调和。治病最后是通过你的手段控制气机的升降沉浮来达成治病目的,不管用药还是其他什么外治手法,都是讲的气机,靠的就是气机的升降沉浮,或者说升降出入,来达至身体内外的平衡,所以说冬天不能刮痧是错的。所谓补泻,也是泻其邪气,补其正气,也是讲平衡,治病就是达到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手段有补泻,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人瘀滞太厉害,他的血没有活力,就像一潭死水,这种人就会生病,我们刮痧是让他整个人气血流动起来,死水变成活水,死气变成活气。气无形,主功能;血有形,主形质。一动阳气上去了,生命力就回来了,这就叫功能,我们刮痧完全从调动功能入手来解决生命活力问题。就像用药,它其实也在讲补泻,它有君臣佐使,如果君药为动药时,动得太厉害,要用些静药来收敛,动药就是把邪气泻掉,静药就是收敛,让动中有静。而当静药为君药,也不能一直静,否则就瘀滞了,静中要有动。动得太厉害要收敛,静得太厉害要推一推,这符合中医辨证,就是阳气太足叫阳亢要收敛一下,阴气太重要制阴,扶一扶阳。刮痧和用药一样,讲的是调气机,调至阴阳平衡。你会说药只能春夏吃秋冬不能吃吗?所以刮痧也一样,一年四季都可以刮。人体不平衡是永恒的,平衡是暂时的,但是人有自我平衡功能,这个就是自愈力,刮痧就是通过外力让自愈力充分发挥作用,达到自我平衡。就像电脑装了360杀毒软件,它可以自动杀毒,但是一旦杀毒软件不能起到它杀毒功能的时候,人就会生病,这时候我们就要给它一点外力,让它重新回到平衡上来,这个平衡叫回归自然。我们说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说的是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你这个身体是完全适应大自然规律而生,如果违背自然就会生病,顺应就会健康,我们这个刮痧就是当你违背自然规律时我们帮你回归自然规律,所以它不分季节,需要回归就可以刮。学生问Q2有患者反应,刮痧后会觉得疲累,这是暝眩反应吗?如果不是,那是否是刮痧者手法不当或神意不在?李师:刮痧治病靠的是调动气机的升降出入或谓升降沉浮,郭志邃在《痧胀玉衡》里把痧分为肌肤之痧、血肉之痧和脏腑之痧,因此皮部刮拭造气要治脏腑的病,必须经卫而入营,气至病所定要透皮入骨,经反复催气才能气冲病灶,得气见效,这需要静笃累时,如调理时间过短就难达火候,不得气,难治病,那是肌肤之痧或血肉之痧的层面。在《针灸内篇》中说:凡针入穴,宜渐次从容而进。攻病者知酸、知麻、知痛,或似酸、似麻、似痛之不可忍者即止。这里强调“不可忍者”的限度,不宜过量。杨继洲论:凡刺浅深,惊针则止;凡行补泻,谷气而已。”对于施行补泻手法,主要在于掌握“谷气”。何谓谷气?《灵枢》中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说明比较和缓的,病人能耐受的是“谷气”;相反较为急暴的,病人难以忍受的就算不上“谷气”,而称为“邪气”。因为皮下紧而疾”的感觉不如“徐而和”感觉更具有持续作用,有利于“守气”而不“失气”。刮痧系“谷气至而止”,肌肤之痧是卫气层面,使“阳邪出”;而血肉之痧是营气部分,使“阴邪出”,再刮脏腑之痧而入谷气,那自然可祛除外部邪气而守住入脏腑之谷气。“谷气至”是已补而实、已泻而虚的结果。杨继洲所说的“凡行补泻,谷气而已”即此。而达到入“谷气”的层面不仅需循章法,而且需守静笃,闻火侯,这需有时间来保证,文火相炖,不然难得“谷气”,治疗的效果便不尽人意。造气能造正气,也能造邪气,手法正确,火候把握,才能得谷气,患者术后不累,亦见效。学生问Q3刮痧术是否就是只用一块刮板刮刮刮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刮哪儿来的补泻手法呢?李师:刮痧是一个大的门类,走进去就像走进大楼,里边有一个个房间,像放痧、刮痧、拍痧、揪痧、吮痧、抓痧、扯痧、挤痧、挑痧、焠痧等都属于这个门类,它的专业术语叫砭术,是六法中间第一法,称为砭法,古人用石块放在温水里泡,然后摩擦患处,这就是砭术的最早来源,这是一种中医外治技法。各种中医外治手法里都有补泻,如果要讲补泻,可以从《难经》里的六十九难一直可以讲到八十一难,但这些补泻手法大多与针灸有关。历代大家比如张仲景都讲过,没有一个外治法是完全补的,也没有一个是完全泻的,补是补其正气,泻是泻其邪气。就比如我刮痧,前面是泻,后面马上就补,泻完当时就通过特定手法刮拭特定穴位给补掉了。这就像一个矛一个盾,它们是离不开的。它们是阴阳,是一个太极图,永远构成一个圆,你不可能拉掉一部分。当阴为主,阴至极则一阳生,而当阳至极则一阴生。我们刮痧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砭之诀,惟在乎动。气血不和,则疾痛起。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因此刮痧就是通过手法的运用达至通,由此来治病。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