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0

davidzeng168
首页 > 考试培训 > 儿童礼仪培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WX遁遁

已采纳

国内少儿形体礼仪教育品牌米娜凯威曾发表过以下内容:

少儿形体训练,指的是3-16周岁的孩子,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形体训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站姿、蹲姿、走姿、坐姿,帮助孩子展现出自信、活力、阳光的一面。形体训练塑造一个彬彬有礼的淑女与绅士,它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形体结构、思想、心理、气质、情操、风度等方面的养成。

少儿礼仪培训,指的是3-16周岁的孩子,通过一系列行为、社交、生活、心灵礼仪等情景模拟、生活体验的教学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和推广实践展示平台中将使您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修正不良习惯,培养出众气质、优雅的举止、良好的处事方式与个人品性。

礼为内,仪为外,融合形象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心灵礼仪为一体,四维度教学,综合提高孩子的情商与德商,诚信和责任的贵族精神与贵族气质,培养走向世界的淑女与绅士。

儿童礼仪培训

282 评论(15)

大漠金鹰

礼仪是在文明社会中被普遍认可的规则,而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是和当时的环境相匹配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礼仪?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环境二字,礼仪一定是符合特定的环境的,孩子经常是没有觉察到这种环境的变化,所以才表现的“不合时宜”。(我废话,比如,在高档宴会中采用淘气堡中的行为方式,一定是会让人抓狂的,其实反之亦然,在淘气堡中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也是蛮奇怪滴)。

(二)蒙氏的环境教育观

蒙氏的环境教育观指出,环境的类型包括:家庭、自然、社交、教室四大类。其中,家庭环境是孩子培养社交能力的.主环境,是儿童交往的培训基地。马莲师姐在讲授中特别强调了家庭角色中“公平”的重要性。在家庭中,由于天然的形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因而公平性社交礼仪的培养就更加重要。自然环境中主要培养孩子平等对待外界事物的关系,教室环境着重于专注力的培养。

蒙氏观点认为,孩子在2-6岁期间,其实对社会规范是很敏感的,这是孩子要求社会化的一个表现,他开始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掌握得体的礼仪,使其尽快的在各个场合都表现的自如得体,日后拥有自律的生活。

什么是孩子经常面对的“社交环境”?幼儿园、游乐场、家庭聚会、父母的社交应酬、生日聚会等等,都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社交环境。

(三)孩子在社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跟成人一样,孩子在社交环境中也会面临诸多不适应的情况,主要包括:自信与自卑、勇气与胆怯、礼貌与霸道、合作与专横、参与与拒绝、表现与害羞。每个孩子在社交中的表现体现个体的差异,同时也会在家长的引导之下产生不同的趋势。

(四)家长应该怎样做?

DO:

1、家长要特别注重公平性观念的培养,比如在与孩子相处时可以选择相对公平的游戏(如飞行棋、扑克牌、跳棋等),以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遵从逻辑的观念。社交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的一点就是,它是建立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的。

2、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建立自信。

3、鼓励孩子通过探索和体验进行学习,有勇气面对困难。

4、注意礼仪培养,懂感恩,有礼貌。

5、乐于与孩子分享游戏,共同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合作精神。

6、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观点,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的参与意识。

7、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展现自己的优点,有正确的自我表现意识。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与活动,在社交中体会和学习,同时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和维护公平的环境,因为孩子的社交方式都是在学习家长的行为。

DON’T:

1、强迫分享。分享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强迫分享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反而容易起到反面的效果。

2、言行不一。要求孩子的礼仪和原则如果家长都不能够遵守,那孩子怎么能相信呢?

3、 过度约束。礼仪不是无限的“不能”,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勇敢的交流,自如、得体,才是我们追求的礼仪。

130 评论(13)

不计较的心

1.形体训练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这种迅速的发育成长使儿童的身心状态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幼儿形体训练配有音乐,包括大量的身体动作,并要求集体的协同合作。从理论上分析,它应当有利于儿童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表现力、模仿能力等心理过程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及对音乐、舞蹈、模特和体操活动的兴趣。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形体训练过程中,幼儿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生,有利于幼儿心理能力的发展。幼儿心理能力全面起动又带动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2.形体训练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求知欲。形体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做穿插,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启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对形体训练的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地投入,努力地去追求。幼儿形体训练实践使我们感到,幼儿对动作的掌握,准确、标准,精力集中,能专心听讲,发言积极,思维灵活,有一定自觉性,并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老师,这叫什么动作?老师,我长大能当解放军吗?老师,这个动作我想这样做行吗?老师立刻表扬并采纳他的动作,这就启蒙了幼儿的求知欲。3.形体训练有利于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面发展。幼儿的聪明智慧、品德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心理发展水平要在活动中展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形体训练动作包括各个部位,在训练动作时通过反复的练习,能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叫技能。技能又分为动作技能和心理智能两种,动作技能是肌肉运动,心理智能是认识活动。形体训练动作的一致性、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聪明智慧的提高过程。形体训练增强了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集体争荣誉不甘落后的思想,克服了以我为中心的毛病,增强了群体意识,培养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4.形体训练有利于思维能力及注意力的提高。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形体训练动作的练习,常常会出现错误动作,正确的动作定型是在不断纠正错误动作、体会正确要领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老师示范正确的动作,向幼儿提问动作要领,是培养幼儿观察和思维积极性的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注意力。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分配等都属于培养的目标。形体训练要求按动作要领去完成每个动作,又不断改变身体姿势动作方向,还要兼顾动作的辐度,同时还要根据音乐的快慢进行。幼儿掌握一个动作,特别是熟练地完成一套动作,对幼儿的注意能力要求是很高的。通过形体训练,幼儿的注意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5.形体训练特别有利于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毅力等个性特征。形体训练中某一动作的掌握过程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下决心,采取必要的行动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不怕苦,要坚持,要克己,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形体训练提高了幼儿在众人面前出头露面的胆量,胆小懦弱的变得勇敢起来,吃苦耐劳的能力,生活能力,自理能力,都得到增强,还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191 评论(10)

门门8898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礼仪作为国际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行教育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7年我园向中央教科所提出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申请,立项后,我们根据《幼儿礼仪》教材和幼儿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将其融入环境熏陶、教育活动、主题活动、情景活动、亲子活动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利用环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习得礼仪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懂得礼仪,并要求教师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为幼儿以及家长做出示范和表率,积极为幼儿创设养成良好行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力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幼儿园专门开辟了“小朋友八荣八耻”专栏、“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区、“教职工礼仪规范准则”、“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幼儿园的每个设施旁和各个场所均有温馨提示,如:沿楼梯拾级而上,小朋友会看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的话语:“不学螃蟹横冲撞,不学小猴乱蹦跳,要学小猫轻轻走,靠右相让好宝宝”;在每个盥洗间都会看见“不要让水龙头流眼泪”、“节约用水好宝宝”等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提示,在操场上有:“我对花草点头笑”、“我给垃圾找到家”、“人人齐动手,家园更美好”等,这些话语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镜子,时刻督促着、提醒着他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环境育人”在儿童礼仪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园全体师幼和家长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之中。 二、积极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礼仪 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也都应该成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机会。 早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今天不高兴、不开心的小朋友,“关爱”在这里升腾;进餐点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谦让是快乐的享受;集体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暖暖的温情和爱意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快乐时,快乐就会重复;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文明和规则使孩子们懂得了自律是一种美德;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难免违反规则,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事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使孩子们摒弃了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到了良好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例如:大一班的许娅茹总是抢在小朋友前第一个来园,有一天,当我看到她拉着妈妈喘着气跑到教室时,脸上显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揽在怀里,在她耳边悄悄地问“娅茹,怎么了?今天为啥不高兴呀?愿意告诉老师吗?”只见娅茹低下了头,好像眼里还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我来迟了五分钟,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摆放好了,我今天没能帮助您……”听着孩子感人的话语,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过,好可爱的孩子啊!她每天抢先来园,就是为了帮老师摆放小椅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小朋友和老师的“爱”,她这种“爱劳动”、“尊师长”、“爱同伴”的良好行为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结果。 在这个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逐步养成。 他们互相“攀比”着谁帮助别人多,谁关心别人细,谁的行为好,大家都争着做“礼仪小标兵”,幼儿园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 孩子们理解了《小熊请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猪变干净了》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懂得了《小羊过桥》中的文明谦让,了解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 以平时的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落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地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 三、积极利用主题活动教育的参与性作用,理解礼仪 我园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贯彻《纲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7年我园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的课题在中央教科所立项后,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主题活动的范畴,主题活动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与家庭有机结合,来激发和帮助幼儿对礼仪的理解和落实。 如: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整理玩具”、“我们讲卫生”等主题活动;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文明好宝宝”、“爸爸妈妈真能干”、“夸夸好宝宝”等;大班有:“学会合作和交往”、“我已长大”、“不同职业的人”、“了不起的中国人”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时,幼儿、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使礼仪教育进入幼儿园、进入家庭,进入每个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心田。 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实践中,“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改掉了,变成了一个个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敬长辈、善交往的好宝宝。 四、积极利用情景模式游戏的实践性作用,践行礼仪 礼仪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根据教育目标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如:《在家在园一个样》、《做客和待客》、《参加聚会》等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的实践中,真正地理解了礼仪,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规范化。 五、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方式的长期性作用,强化礼仪 幼儿礼仪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它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 幼儿礼仪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我园组织课题组成员创编了《亲子礼仪操》,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一边做,一边说,每天早来园和回家后都可以跟着做,这样礼仪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为社会礼仪教育起到了作用。 我园不仅注重在园礼仪教育,还和家长共同研究在遇到礼仪问题时的处理办法,如:“孩子见人不懂问候”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 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 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 ”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类似的还有:“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怎么办?”“如何带孩子参加宴会”“大人讲话时孩子应该做什么”等等。 总之,礼仪教育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学习的时时刻刻,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和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均衡发展。

20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