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满
七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快到了,每一个复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多做一些测试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期中测试卷,仅供参考。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ké( ),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 )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cǎi( )。 ——程海《三颗枸杞豆》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3)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两小儿笑曰:“ ?” (列御寇《列子》)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阿累《一面》)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7)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淼,又喻指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的诗句是:, 。
3.名著阅读。(6分)
(1)关于《童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死了,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B 大舅舅米哈伊尔捉弄老裁缝格里高利,让阿廖沙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狠狠地抽了一顿。
C 外祖母也是 孤儿,她的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D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就辍学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2)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阿廖沙挡着,他叫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 ”的房客,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阿廖沙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但最后也被外祖父赶走了。(2分)
(3)小说中,外祖父的形象常常是贪婪吝啬的,你能举出书中的两个事例吗? (2分)
(二)运用(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系车 2012年10月销量(台) 2013年10月销量(台) 同比增幅
日 产 50350 114700
丰 田 45600 82400
本 田 24115 75150
马自达 9511 17904
【材料二】日系车企业自中日领土争端、中国各地多处发生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行动以来,做出了几个调整:①免费为无辜受累的车主修车,恢复日系车主的信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②因南方人抵触日货的情绪更低,更喜欢日系车,所以迅速调整营销重心,先南后北,逐步复苏。③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几款重点车型换代成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幅拉动了销售量。
(1)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日系车近两年的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答出两点)(2分)
答: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系车未来几年的销售状况会怎样?请写出理由。(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
6.结合下面材料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钓鱼岛”的认识。(3分)
【材料一】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面积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有多项文献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
【材料三】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日本1900年把钓鱼岛列岛改称“尖阁列岛”,这要比中国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材料四】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 其它 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摘自“百度 百科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浮肿的甲午战争》(张鸣)(节选),完成7—11题。(共14分)
①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让我们做亡国奴。
②中日开战之前,举国上下,真正为中国担忧的,大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相当地乐观。在中国的士大夫看来,漫说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淮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虽然曾经的倭寇给中国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基本上不值一哂(shěn,微笑)。现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③在弥漫着的乐观情绪中,中国军队七手八脚地被调往前线。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新兵,还有些甚至扛着大刀长矛,因为根本不会使用新式洋枪。很多士兵很兴奋,以为此番出征,不过是一趟郊外远足。最兴奋的是八旗兵,这些从关外满人中调集的军队,还没上前线,就开始亢奋。所到之处,把老百姓的鸡鸭连同客栈和商铺里的货物一扫而空。同时嚷嚷着要一路杀洋人杀过去,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鬼子,都在扫荡之列,全不顾当时朝廷全力争取西洋人支持的政策。在街上,这些八旗兵只要看见洋人,就是一通穷追猛打,还真有被追上打死的。在东北,好些____的教堂,都被 这些神勇的八旗兵给砸了。只是这些八旗兵的勇武,只体现在后方,因为当东洋人打进国境之后,他们就踪影全无。
④战前少数几位能打的将军,在战场都不幸阵亡,因为他们的左右都是一些战前大话炎炎、战时临阵脱逃的宝贝。跟这样的宝贝配合作战,不被送掉性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⑤就这样,辽东的土地和百姓,被丢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来了,刚刚还跟着八旗兵一起痛恨洋人的百姓们,还算有头有脸的百姓们,纷纷在自己的家门口挂上了带有十字标记的招牌,还有的用汉字写上“外国宗教”四个字,显示自己是____的教民。如果能找到通洋文的人,用洋文写上一块“英国人住宅”的牌子,这样的家庭,档次就更高了。这样的现象,到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再次重演,几乎是一模一样。
⑥惟一跟后来不一样的情形,是此时辽东的人,无论军民,包括那些望风而逃的军人,都一致痛恨李鸿章。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没有李鸿章在朝中做内奸,日本人其实是可以被打败的。此时,实际负责战争指挥的李鸿章,已经被拔掉了三眼花翎,剥掉了黄马褂。但是在百姓眼里,这样的惩罚远不足以惩戒这个汉奸——李二先生是汉奸,此时,已经变成了朝野的共识。在民间,尤其是满人的民间耳语中,李鸿章的儿子,已经做了洋人的女婿。北京城里的戏园子,戏子们抓哏(gén,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讽刺一下李中堂,几乎成了时髦。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时,北京城上下,尤其是满人,却都在盼着李中堂来,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
⑦人世间的事,只要膨胀浮肿,就会消肿,自己不消,别人给消,别人也不给消,肿死了自然也就消了。阎王那里,不接收浮肿的宝贝。
(二)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12—15题。(共14分)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 ) (2)太祖常劝以读书( )
(3)家人发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6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5.面对赵普多次奏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发怒、“卒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分)
(三)阅读《让鬼子兵回家》(萨苏)一文,完成16-20题。(16分)
①在广岛曾经听过一个日本“衣”兵团老兵渡边淳的讲演。
②在战败前,渡边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武定。当地经常有抗日军队活动,渡边所在的部队每天的事情就是忙着作战。但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即便封锁,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渡边和他同伍的士兵,也暗中谈论过日本如果战败会怎样这类的话题,最终结果无非是自杀或者潜伏下来抵抗这两种而已。
③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渡边所在的部队一片哗然,投降还是继续打下去,军官们争论不休。但在渡边等士兵心里,只有对未来的绝望和担心。
④ 与同伍的士兵谈了半天,烦闷的渡边走出炮楼,在田埂上一边走,一边抽烟,但心情始终如是。
⑤日军的据点旁边,是一个小村子,渡边忽然鬼使神差地走进村子,走到一家中国人的门前。
⑥这家中国人他是记得的。几个月前,他曾和另外几个日本士兵到 这家“征集粮秣(mò,牲口的饲料)”。当他们要把这家人的粮食全部装上大车拉走时,这家的老汉死死拉住最后一袋粮食不放,口中还不停地叫骂着,是渡边上来一脚将他踢倒才把粮食夺下来的。日本兵用刺刀对着那个老汉的胸口,而倒在地上的老汉依然对渡边怒目而视。老汉的儿子一边用力拉着父亲的手臂,一边对日本兵叩头求饶。
⑦那一次,渡边他们并没有杀这个老者,因为当时日军下令:不要在驻地的村庄随意杀人,以免更失民心。但是,渡边对那个一直怒目而视的老汉却印象深刻,觉得他是个“好汉”。
⑧这次,渡边就笔直地走到了这个老汉的家门前。非常巧,那老汉正坐在自家门前吸着旱烟,看到渡边走来,冷冷地转过头去不理他。渡边以立正的姿态站在老汉身后,许久不知道该说什么。老汉始终没有转过身来。
⑨最终,渡边鼓足勇气,对老汉说:“我们打败了。”
⑩老汉微微侧过头来,眼里有些疑惑,有些戒备。看到老汉仿佛没有听明白,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我们,日本,打败了;你们,中国,打胜了。”说完,他很紧张。
⑾最终那老汉似乎听懂了,转过头来,看着渡边,也是慢慢地说:“哦,你们打败了啊??”他的身体慢慢放松,填上一锅烟,看了看渡边,说:“那你就可以回去了啊。”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那老者又重复了一句:“那你就可以回家去了啊。”
⑿那一刻,渡边的心头仿佛被重重地一撞,一时百感交集。
⒀令他更惊讶的是,听明白老人那句话里“家”的意思,自己的眼里竟然有了泪?渡边在演讲中这样说:“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6. 听到战败的消息,渡边等日本兵想不想回家?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17. 第⑾段中的“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和第⑿段中老汉“也是慢慢地说”各自放慢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
(2)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9. 结合全文看来,你认为题目“让鬼子兵回家”有哪些含义?(4分)
三、 作文 (共5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 “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 文章 。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500字;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共14分)
7.①打败日本轻而易举,做东方老大毫无问题;②没有后顾之忧,西洋鬼子似乎并不想让我们亡国。 (共2分。意对即可)
8.反语,讽刺那些只会横行霸道、欺凌弱小而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兵,与下文遇见东洋人后的“踪影全无”形成鲜明对比。(2分)
9.不同:甲午战争时“痛恨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时是“盼着李中堂来”。(2分)
原因:甲午战争时军民们都认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是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大家都“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2分)
10.普通百姓、军人、士大夫(或“开明人士”)(3分)
11.百姓无知愚昧,醉心于天朝上国强大无敌的迷梦(1分);内政腐败,军纪废弛,军队毫无战斗力(1分);士大夫阶层宁做亡国奴,也丝毫不愿反抗。(1分)总的来说,这里的“浮肿”是指整个国家民族都在甲午战争中无知、闭塞、虚妄、奴性到了极点。(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大家做好了吗?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3. 2015-2016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
锦瑟无端2325
在新的学期马上又将迎来语文测试,这是对大家一个学期上节点的检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下册语文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下册语文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8分)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每组都有一个错误,请选出来。(4分) ①A.逞能(chěng) B.镏金(liú) C.篝火(gōu) D.五卅(shà) ②A.参错(cēn) B.淳朴(chún) C.挑衅(xìng) D.竣工(jùn) ③A.磅礴(bó) B.静谧(bì) C.深邃(suì) D.断垣(yuán) ④A.灵柩(jiū) B.上溯(sù) C.砌墙(qì) D.蝉蜕(tuì) 2.改正下列词语的错别字。(4分) 美观朴素 辛亥革命 熔于一炉 金璧辉煌 婷婷玉立 心犷神怡 接踵磨肩 许许如生 极目远眺 国泰民安 3.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2分) ( ) A.教室门外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B.我看他笑了。 C.我们要学习文件。 D.明天下雨,我也下乡。 4.下列 句子 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这是__同志生前从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B.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的鞋子。 C.我们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和整整齐齐了。 D.我们必须随时发现,认真改正工作中的错误。 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2分) ( )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6.两句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组是(2分) ( ) A.①无原则的团结对革命有害。 ②无原则的团结无不对革命有害。 B.①教师的高明在于能使学生超过自己。 ②教师的高明难道不在使学生超过自己吗? C.①这种健身器并非物美价廉。 ②这种健身器或者价不廉,或者物不美。 D.①再淘气,看我揍你。 ②再淘气,看我不揍你。 7.对下面各句所用修辞手法鉴别正确的一项(2分) ( ) ①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②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③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④哀思,深深哀思,充满的心 ⑤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A.拟人 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 B.比喻 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 C.拟人 夸张 拟人 反复 夸张 D.比喻 夸张 比喻 借代 夸张 8.默写与填空。(10分) (1)三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胎于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园可无憾矣 (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面》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这篇 文章 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而写,作者写时的身份是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文体)。文章着重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文中涉及的《毁灭》、《铁流》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译者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________,________,遂以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9.填写文中空缺处的文字。(2分) 10.写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有关的古诗句各一句。(3分) 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3分) ①西南隅( ) ②遂以名楼( ) ③观其耸构( ) ④重檐翼馆( ) ⑤坐窥井邑( ) ⑥乃可赏观时物( )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②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13.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写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分) 14.文末提到濑乡的老子祠和东阳的八咏楼,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分) (二)木屐 鲁田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 通知书 。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 15.下列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1分) ( ) A.文章以“木屐”为线索,刻画“爸爸”含辛茹苦的生活画面以及无私的父爱,表现父子间的深挚感情。 B.文章以“江南惆怅的雨”为线索,通过“我”感受“爸爸”在雨中的喜与忧,表现父子间的深挚感情。 C.文章以“木屐”为线索,通过“爸爸”与“我”的不同生活目标的表现,写出“我”对父爱的感激,也写出“我”对父辈生活方式的思考。 D.文章以“江南惆怅的雨”为线索,以“木屐”比喻父辈的艰苦的生活历程,通过“我”的观察与感受,写出“我”对爱的无限感慨。 16.文中加粗的“挤出”有何表达作用?(1分) 17.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1分) 18.为本文补一个结尾,要求交代省略号的内容,适宜用抒情或议论的 方法 收尾,50字左右。(2分) 19.文中加粗的“眼泪”体现我的什么情感(1分) 20.你认为文中哪个场面最感人,简述理由?(2分) (三) 下面是一位语文老师讲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关 作文 的 故事 ,请仔细阅读,完成文后的要求。 ①有一天,我在班里表扬了一位同学,说他“青翠欲滴”这个词用得好。下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几乎每个人都用了“青翠欲滴”:“教室的一角里,有盆青翠欲滴的花”,“爸爸拿起青翠欲滴的玉酒杯”,“她穿上一件绿色的裙子,真是青翠欲滴”,有一个男生居然还写:“我的鼻涕青翠欲滴……”。 ②我的旗下也不乏一些另类写手。有个看来十分文静的女孩子在《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道:“我的记忆是一只美丽的木匣,打开它,里面放着许多珍珠。每一颗珍珠就是我的一件童年往事。”然后她写了小时候在乡下姥姥家时如何用尽酷刑将两只鸡折磨致死的故事。接着是:“事情过去很多年了,每当我回想起来,脸上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觉得,这是那些珍珠中最大最璀璨的一颗。” ③还有一个男孩写了他养的一只狗,狗后来吃了耗子药,行将死去。当他赶到时“只见小狗瘫在地上抽搐着,用无神的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我就要走了,你就是为了我,也要好好学习呀!我的在天之灵也会保佑你每次都考一百分的!’” ④…… ⑤其实我最喜欢的一篇还是《扫墓》,我被作者那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所征服: 当“一年一度”的“扫墓节”来到祖国神州大地的时候,我们“终于”又可以到烈士陵园去“春游”了。 四月五号早晨,“金灿灿”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几朵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小鸟在我们耳边“ 唱歌 ”。我和丁海龙一人背了一包“好吃的”,跟着学校的队伍到郊外去扫墓。 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平时这儿“根本没人来”,今天周围的农民和小贩却都跑出来“摆摊儿”了。我和丁海龙一看,有卖“袜子”的,有卖“发卡”的,有卖“吃的喝的”的,还有卖“半价盗版书”的,丁海龙和我在陵园里“逛了一会儿”,觉得太挤了,就出来“等老师”。“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就每人吃了一盆凉皮。 ⑥“一盆凉皮”的饭量着实不小,但我的班上还有更能吃的孩子。一天吃三“吨”:一“吨”早饭,一“吨”午饭,还要吃一“吨”晚饭。我疑心他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但看到另一个学生的 日记 ,才明白自己下结论过早,强中还有强中手—— “我们家周围有好多人养狗,没有一点公德心。今天早晨我刚从家出来,就看见门口有一泡不知哪条野狗拉的屎,大吃了一斤。” 21.(1)第①段反映出学生________的作文问题。 (2)第③段反映学生________的作文问题。(2分) 22.“我”真的最喜欢《扫墓》这篇作文吗?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呢?此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23.第⑥段主要表现了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现象,请找出加以改正。并简要说明错别字的危害。(2分) 24.你的身边有这位老师反映的作文问题吗?请给这位老师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2分) 25.读了上文你认为学生该怎样作文?(1分) 26.分析以上文章的语言特点。(1分) 27.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你最喜欢哪一部?这部作品中哪个人物给你印象最为深刻?请分别 说说 理由(2分) 三、作文。(4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像,自拟题目将它扩成一篇 记叙文 。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他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烧的导火线。一声巨响,旁边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要求:①既要写出事情的过程,又要突出重点; ②想像合理; ③600字左右。 初一下册语文测试卷答案: 一、1.①D ②C ③B ④A 2.璧-碧 犷-旷 磨-摩 许-栩 8.略 二、9.“费祎登仙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10.略 11.①角落 ②命名 ③代词(黄鹤楼) ④像鸟的翅膀 ⑤城乡⑥于是就 12.①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②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13.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 传说 ,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经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的主旨服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14.为了确立黄鹤楼的特殊地位,作者列出老子祠和八咏楼来作陪衬,说明黄鹤楼能够代替这些楼观,“赏观时物”会集灵仙,从而突出黄鹤楼的地位。 16.“挤出”二字写出了一种深沉宽厚的父爱。 17.乡亲们的关怀,父亲的挚爱浓浓地包围着“我”,“我”永远走不出他们为“我”撑起的一片晴空。 18.略 19.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0.略 21.(1)滥用词汇,机械模仿 (2)文不对题,词不达意22.不喜欢。主题不严肃,没有围绕主题选材。欲抑先扬。23.吨-顿 盆-碗 斤-惊 言之有理即可 24.略 25.略 26.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27.略 三、28.略看过初一下册语文测试卷的还看了:1. 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 3.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卷 4.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