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包小白
虚拟现实教育。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1、第一阶段(1963年以前)有声形动态的模拟是蕴涵虚拟现实思想的阶段
1929年,Edward Link设计出用于训练飞行员的模拟器;1956年,Morton Heilig开发出多通道仿真体验系统Sensorama。
2、第二阶段(1963—1972)虚拟现实萌芽阶段
1965年,Ivan Sutherland发表论文“UltimateDisplay”(终极的显示);1968年,Ivan Sutherland研制成功了带跟踪器的头盔式立体显示器(HMD);1972年,NolanBushell开发出第一个交互式电子游戏Pong。
3、第三阶段(1973—1989)虚拟现实概念的产生和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1977年,Dan Sandin等研制出数据手套SayreGlove;1984年,NASA AMES研究中心开发出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1984年,VPL公司的JaronLanier首次提出“虚拟现实”的概念;1987年,JimHumphries设计了双目全方位监视器(BOOM)的最早原型。
4、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虚拟现实理论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阶段
1990年,提出VR技术包括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器交互技术和高分辨率显示技术;VPL公司开发出第一套传感手套“DataGloves”,第一套HMD“EyePhoncs”;21世纪以来,VR技术高速发展,软件开发系统不断完善,有代表性的如MultiGen Vega、Open Scene Graph、Virtools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虚拟现实
滴水无香2005
VR/AR仿真技术填补了应急安全教育与技术融合处的空白,让应急安全进入新的沉浸式体验时代。它采用真实数据建立数字模型组合虚拟环境,严格遵循工程专业设计标准,通过强大的三维建模技术逼真的三维场景,以现实全交互式三维实训仿真。打破时间空间,随时随地,以第一人称,反复“真实”体验安全视听。
具体可模拟场景有:
(1)VR消防科普系列
(2) VR自然能灾害/防灾减灾模拟系列
(3)VR应急救援护理系列
(4)VR公共安全模拟系列
(5)VR工地安全模拟系列
每个模拟场景还含有不同的体验项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VR宿舍火灾
VR水上救援
一心不二
VR安全教育与传统课堂安全教育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实现真实场景呈现:传统课堂安全教育讲解安全知识时,往往是简单的幻灯片或者纸质教材,真实场景的还原度不高。而 VR 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场景中模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安全问题,有效提高教育效果。提供沉浸式体验:传统安全教育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很容易因为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而让学生产生疏离感。而 VR 安全教育则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进而提高教育效果。提升安全知识的应用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入体验各类安全案例,从而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在学习成后,更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减少了培训阶段和实践阶段的转换和适应难度。总之, VR 技术能够为安全教育提供更为丰富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和吸收力,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培训效率和减少安全事故带来了实际利益。
angelwhere?
VR施工安全培训,高度还原施工现场。体验者戴上VR眼镜后,仿佛身临其境,整个工地逼真地展示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感受逼真.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让培训人员体验到各种工地上常见危险事故的瞬间。对体验者产生心理冲击。从而加强工人对危险的认知。起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有效降低施工人员受伤事故的发生。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