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9

长草的燕窝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三一模考试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瓜的小妞

已采纳

知识超越教会的垄断、大学扩大,使不属于教会的知识分子阶层集散地从属于教会的学者角色,军队和航海使得国王的权力大大膨胀,视野的扩大使原来的知识思想框架无法解释面前的一切,因此引起怀疑旧思想和寻求新知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 九年级历史 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司(后)母戊”方鼎(局部)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实施陶片放逐法时使用的陶片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基础的拜占庭法律文献是

A. 《汉莫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权利请愿书》

3.某社团开展“2019年历史周年 热点 ”主题探究活动,请观察他们收集的下列两幅图片,它们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议会

攻占巴士底狱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宣布,每年8月23日为“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就在进行着罪恶的奴隶贸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的路线是美洲→非洲→欧洲→美洲

B.它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力

C.它为非洲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D.它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5.甘地、凯末尔都被本国人民尊称为“国父”。二人所领导的独立运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A.是否发生于十月革命后 B.是否由政党组织领导独立

C.是否采用暴力斗争手段 D.是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6.以下内容可以直接用来探究明治维新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8.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0.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展示交流中他们形成了下面几种认识,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11.“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亿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下列材料中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C.“它是俄国腾飞”

D.“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同学制作了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时空简表。请找出有错误的

13.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整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C.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14.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 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 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年可以称之为中国的“非洲年”,推动了中非关系大发展。历史上的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是因为

A. 这一年是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始

B.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

C. 这一年非洲的重要国家埃及宣告独立

D. 这一年,殖民统治在非洲终结

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 年的《开罗宜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中美关系友好 D.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年是诺曼底登陆75周年,下列关于此次战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登陆的是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

B.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中

C.开辟了欧洲第二个战场

D.迫使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

18.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专题 报告 。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 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在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这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落伍

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能引领新时代经济的发展

C.第三次科技革命各领域相互渗透,将深远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D. 传统 文化 不断创新才能体现其时代价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苏俄决定实行某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1分)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一个国家?(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决定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是如何体现“退一步,进两步”的?(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创新之处?(1分)

(4)根据以上材料, 说说 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日本的新式学校 东京到横滨的第一条铁路开通

材料二

日军空袭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策。其 教育 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日渐升高,名列资本主义国家之首。面对战后初期,科技落后的局面,政府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1)材料一中日本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1分)材料二所示的军事行动是什么?(1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对比推动日本两次崛起的因素的异同。(3分)

(3)综上,你从日本的两次崛起中可以获取哪些启示。(2分)

23.(6分)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根据要求,完成下 面相 关问题。

【寻找同盟】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力量整合方式。下图所反映的两种局面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3分)

图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建立组织】是当今世界协调利益、化解分歧的重要方式。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 出国 际组织的名称。(2分)

24. (6分)大国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 经验 。英、美、德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它们的崛起里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而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 工业是由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项目主要包含:“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部分。德国政府提出“工业”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1分)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1分)

(3)德国“一战”后被削弱,“二战”后成为了二三流国家,但今天的德国再次崛起,请你分析其“二战”后再次崛起的原因。(1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崛起,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支持这一主题的理由。(1分)

25.(5分)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及联系)

万隆会议

欧共体成立

参考答案

1-5 BBDBC 6-10 ABCAC

11-15DACAB 16-20 BDCCC

21.(1)思想:人文主文。(1分)国家:意大利。(1分)

(2)政策:新经济政策。

“退一步”指的是通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等来恢复国民经济

“进两步”指的是苏俄最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3)加强国家対经济的干预。(1分)

(4)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改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围绕题意,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2.(1)明治维新。(1分)日军偷袭珍珠港。(1分)

(2)同:都重视科技和教育。(1分)

异: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政策,成为世界强国。(2分,言之成理即可)

(1)科技创新的大国崛起的动力;和平发展是大国崛起的正确选择。(1分,符合题意即可)

23.(1)图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分)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1分)

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二战后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出台冷战政策,在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分)面对冷战攻势,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分)

(2)①联合国;(1分)②世界贸易组织。(1分)

24.(1)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分)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1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政治条件: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1分)

(3)进行制度创新;进行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教育;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等。(任一点即可1分)

(4)任一角度即可1分

(机遇与国家崛起——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和平与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美国建国以来形势稳定,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开放与国家崛起——英国、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民族文化与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等。)

25.题目1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多元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等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效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推动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强的进程。(1分)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1分)。在背景上,前者主要是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反殖民主义斗争兴起;后者主要由于二战导致欧洲衰落,美苏崛起;在主导国家上,前者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者法国和德国发挥关键作用;(1分)在影响上,二者都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分)。

初中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及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 九年级历史中考调研试卷

★ 初中九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中考历史复习

★ 九年级历史资料分析及知识汇总

★ 初三一模后如何高效复习历史

★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 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初三一模考试试卷

219 评论(9)

悦悦哥哥

静安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三数学试卷(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2.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3.本次测试可使用科学计算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如图,下列角中为俯角的是(A)∠1; (B)∠2;(C)∠3; (D)∠4.2.在Rt△ABC中,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 (B) ; (C) ; (D) .3.如果二次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a>0; (B)b<0;(C)c>0; (D)abc>0.4.将二次函数 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像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A) ; (B) ; (C) ; (D) .5.如果 是非零向量,那么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 = ; (B) = ; (C) + =0; (D) + =0.6.已知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和BC上,且DE‖BC,DF‖AC,那么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A) ; (B) ; (C)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已知点P在线段AB上,AP=4PB,那么PB∶AB = ▲ .8.如果在比例尺为1∶1 000 000的地图上,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厘米,那么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千米.9.已知在△ABC中,∠C=90°,AC=3,BC=2,那么cosB= ▲ .10.已知抛物线 有最高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11.如果二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原点,那么m= ▲ .12.请写出一个对称轴是直线x=2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可以是 ▲ .13.已知在△ABC中,AB=AC=5,BC=8,点G为重心,那么GA = ▲ .1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其中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 ▲ cm.15.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是边DC、BC的中点, , ,那么 关于 、 的分解式是 ▲ .16.已知抛物线 ,点A(2,m)与点B(n,4)关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那么m+n的值等于 ▲ .17.如果在坡度为1∶3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那么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AB等于 ▲ 米.(结果保留根号)18.在Rt△ABC中,∠C=90°,BD是△ABC的角平分线,将△BCD沿着直线BD折叠,点C落在点C1处,如果AB=5,AC=4,那么sin∠ADC1的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本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两个不平行的向量 、 .先化简,再求作: .(不要求写作法,但要指出所作图中表示结论的向量)20.(本题满分10分)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点(-1,3)、(1,3)和(2,6),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1.(本题满分10分)已知:在矩形ABCD中,AB=4,BC=6,M是边BC的中点,DE⊥AM,垂足为E.求:线段DE的长.22.(本题满分10分,其中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如图,在航线 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和B,点A到航线 的距离为2千米,点B位于点A北偏东60°方向且与点A相距10千米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B南偏西76°方向的C处,正沿该航线自西向东航行,5分钟后该轮船行至点A正北方向的点D处.(1)求观测点B到航线 的距离;(2)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结果精确到千米/小时)23.(本题满分12分,其中第(1)小题5分,第(2)小题7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BC,点F在边AC上,DF与BE相交于点G,且∠EDF=∠ABE.求证:(1)△DEF∽△BDE;(2)DG*DF=DB*EF . .24.(本题满分12分,其中第(1)小题3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5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点A(-1,b),与y轴相交于点B,且∠ABO的余切值为3.(1)求点B的坐标;(2)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这个函数图像的顶点为C,求证:∠ACB=∠ABO.25.(本题满分14分,其中第(1)小题3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6分)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11,BC=13,AB=12.动点P、Q分别在边AD和BC上,且BQ=2DP.线段PQ与BD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射线PF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设DP=x.(1)求DF/CF 的值.(2)当点P运动时,试探究四边形EFGQ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用x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EFGQ的面积S;如果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这个四边形的面积S.(3)当△PQG是以线段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x的值.

35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