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4

轻轻空空
首页 > 考试培训 > 计算机2级考试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鱼的猫g

已采纳

一、总体要求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使用方法。3.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的简单使用方法。4.了解计算机安全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5.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Windows环境的多媒体操作。二、测试范围与考核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了解:⑴计算机的概念、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⑵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⑶计算机中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的概念。2.掌握:⑴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⑵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⑷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重点掌握:⑴微机的基本组成及软、硬件的基本概念;⑵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存储单位,字符、汉字及编码;⑶不同进制数制之间的转换。(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1.了解:⑴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⑵Windows 98中使用DOS程序的方法;⑶Windows 98 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⑷显示器、日期与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安装。2.掌握:⑴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目录、盘符和路径的概念;⑵鼠标的基本操作;⑶资源浏览,磁盘的格式化和复制;⑷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3.重点掌握:⑴Windows 98“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等的使用;⑵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⑶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选用和屏幕显示,汉字输入;⑷窗口、菜单、对话框和“回收站”的基本操作。(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1.了解:⑴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⑵网络协议的概念与作用;⑶Windows 98所提供的网络功能。2.掌握:⑴因特网基础知识;⑵接入因特网,从因特网上下载文件等操作。3.重点掌握:⑴Web的概念与网上信息浏览;⑵申请电子邮箱、编写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四)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了解:⑴计算机安全的概念;⑵微型计算机的工作环境;⑶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2.掌握:⑴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清除;⑵网络上“防火墙系统”的作用。(五)多媒体计算机初步1.了解:⑴多媒体的概念;⑵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三、考试试题类型、题型比例及试卷总题数本部分考试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级(FoxPro)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FoxPro是目前广为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以前版本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正确地应用本语言编写程序、调试程序。二、测试范围与考核要求(一)数据库管理的基本知识1.了解:(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2)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概念。2.掌握:(1)数据模型;(2)FoxPro系统性能参数;(3)文件类型;(4)关系运算。3.重点掌握:(1)FoxPro命令格式;(2)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3)范围表示。(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了解:数据库的结构文件。2.掌握:(1)数据库在不同工作区的打开与关闭;(2)数据库文件的复制。3.重点掌握:(1)对数据库结构的操作,包括建立数据库结构、修改数据库结构、显示数据库结构;(2)对数据库记录的操作,包括数据库记录的录入与修改、删除与恢复、添加与插入、记录的替换;(3)对数据库文件的操作,包括数据库文件的浏览。(三)数据库文件的组织、检索与统计1.了解:(1)VIEW窗口;(2)RQBE窗口。2.掌握:数据库文件的精确检索与模糊检索。3.重点掌握:(1)数据库记录指针的定位;(2)数据库文件的排序;(3数据库文件的索引(单一索引文件的建立与修改、结构化复合索引文件的建立)及主索引文件的确定;(4)数据库文件的检索及对应的函数;(5数据的统计与运算(记录个数的统计、数值求和、计算平均值、汇总分类、统计运算等)。(四)多数据库操作命令1.了解:数据库文件的更新。2.掌握:(1)数据库文件间的关联;(2)数据库文件间的连接。3.重点掌握:(1)工作区及其操作;(2)不同工作区的数据操作。(五)FoxPro程序设计1.了解:(1)屏幕格式与报表输出;(2)命令运行中的环境设置;(3)子程序、过程与过程文件;(4)自定义函数。2.掌握:(1)格式输入输出命令;(2)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3)数组与数据库文件间的数据传递;(4)命令菜单设计。3.重点掌握:(1)命令文件的建立、修改与运行;(2)程序设计的基本控制语句(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及其结构嵌套;(3)数组。(六)辅助设计工具了解:(1) 屏幕设计器;(2) 菜单生成器;(3) 报表生成器。(七)FoxPro的常用函数了解:状态测试函数。掌握:(1)数值运算函数;(2)字符处理函数;(3)日期和时间函数;(4)常用类型转换函数。

计算机2级考试试题

330 评论(14)

漫山红遍

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下面是关于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试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结构中,属于非线性结构的是().

A.循环队列

B.带链队列

C.二叉树

D.带链栈

2、下列数据结构中,能够按照“先进后出”原则存取数据的是().

A.循环队列

B.栈

C.队列

D.二叉树

3、对于循环队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队头指针是固定不变的

B.队头指针一定大于队尾指针

C.队头指针一定小于队尾指针

D.队头指针可以大于队尾指针,也可以小于队尾指针

4、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

A.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存储空间

B.算法所处理的数据量

C.算法程序中的语句或指令条数

D.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临时工作单元数

5、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

A.低内聚低耦合

B.高内聚低耦合

C.低内聚高耦合

D.高内聚高耦合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的是().

A.可封装

B.自顶向下

C.模块化

D.逐步求精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C.一种编译系统

D.一种操作系统

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联系的图形是().

A.椭圆形

B.矩形

C.菱形

D.三角形

9、 20GB的硬盘表示容量约为().

亿个字节

亿个二进制位

亿个字节

亿个二进制位

10、 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

A.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不受自然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B.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C.计算机硬件系统不受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D.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二,操作题

1、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都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文档“北京政府统计工作年报.docx”是一篇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文字资料,请打开该文档并按下列要求进行排版及保存操作:

(1)将文档中的西文空格全部删除.

(2)将纸张大小设为16开,上边距设为、下边距设为3cm,左右页边距均设为.

(3)利用素材前三行内容为文档制作一个封面页,令其独占一页(参考样例见文件“封面样例.png”).

(4)将标题“(三)咨询情况”下用蓝色标出的段落部分转换为表格,为表格套用一种表格样式使其更加

美观.基于该表格数据,在表格下方插入一个饼图,用于反映各种咨询形式所占比例,要求在饼图中仅显示百分比.

(5)将文档中以“一、”、“二、”……开头的段落设为“标题l”样式;以“(一)”、“(二)”……开头的段落设为“标题2”样式;以“l、”、“2、”……开头的段落设为“标题3”样式.

(6)为正文第2段中用红色标出的文字“统计局队政府网站”添加超链接,链接地址为“http://”.同时在“统计局队政府网站”后添加脚注,内容为“http://”.

(7)将除封面页外的所有内容分为两栏显示,但是前述表格及相关图表仍需跨栏居中显示,无需分栏.

(8)在封面页与正文之间插入目录,目录要求包含标题第1-3级及对应页号.目录单独占用一页,且无须分栏.

(9)除封面页和目录页外,在正文页上添加页眉,内容为文档标题“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和页码,要求正文页码从第l页开始,其中奇数页眉居右显示,页码在标题右侧,偶数页眉居左显示,页码在标题左侧.

(10)将完成排版的分档先以原word格式及文件名“北京政府统计工作年报.docx”进行保存,再另行生成一份同名的PDF文档进行保存.

22、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都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国家统计局每l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掌握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及规模.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对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1)新建一个空白Excel文档,将工作表sheet1更名为“第五次普查数据”,将sheet2更名为“第六次普查数据”,将该文档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为文件名进行保存.

(2)浏览网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将其中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五次普查数据”中;浏览网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将其中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六次普查数据”中(要求均从Al单元格开始导入,不得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

(3)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套用合适的表格样式,要求至少四周有边框、且偶数行有底纹,并将所有人口数列的`数字格式设为带千分位分隔符的整数.

(4)将两个工作表内容合并,合并后的工作表放置在新工作表“比较数据”中(自A1单元格开始),且保持最左列仍为地区名称、Al单元格中的列标题为“地区”,对合并后的工作表适当的调整行高列宽、字体字号、边框底纹等,使其便于阅读.以“地区”为关键字对工作表“比较数据”进行升序排列.

(5)在合并后的工作表“比较数据”中的数据区域最右边依次增加“人口增长数”和“比重变化”两列,计算这两列的值,并设置合适的格式.其中:人口增长数=2010年人口数-2000年人口数;比重变化=2010年比重-2000年比重.

(6)打开工作簿“统计指标.xlsx”,将工作表“统计数据”插入到正在编辑的文档“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中工作表“比较数据”的右侧.

(7)在工作簿“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的工作表“比较数据”中的相应单元格内填人统计结果.

(8)基于工作表“比较数据”创建一个数据透视表,将其单独存放在一个名为“透视分析”的工作表中.透视表中要求筛选出2010年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地区及其人口数、2010年所占比重、人口增长数,并按人口数从多到少排序.最后适当调整透视表中的数字格式.(提示:行标签为“地区”,数值项依次为2010年人口数、2010年比重、人口增长数).

30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