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ywong1990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不妨看看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以下仅供参考!
一、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角色/角度 裨益/裨将 刹那/古刹 数落/数见不鲜
B.骠勇/骠马 秸秆/诘责 内讧/杠杆 摒弃/敛声屏息
C.挣揣/挣扎 盘踞/拮据 商埠/阜盛 冠冕/怒发冲冠
D.处理/处所 自诩 /栩栩 纶巾/涤纶 和面/曲高和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楔子 绣闼 鳏寡孤独 脍灸人口
B.亢旱 孟浪 前合后偃 宫商角徵
C.蟊贼 恓惶 舞谢歌台 一蓑烟雨
D.弹劾 汤镬 遥涔远目 锱铢必较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绘画原本就要自出机杼,自行发挥,而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如今,他已经攀上一座高峰,相信他定能画出更美的画作来。
②高考阅卷时看到的许多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
③今年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曝光后,市政府立即下达“军令状”,一定全面排查,绝不姑息。
④全球创业峰会上,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的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一蹴而就。
⑤王箬帆梦想着驰骋赛场,但祸起萧墙,一场交通事故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拄着拐杖,凭着毅力,完成了穿越亚马逊丛林的壮举。
⑥选举终极对决在阿拉斯加州拉开帷幕,胜券在握的希拉里决定鸣金收兵,只让一批骨干力量与特朗普展开较量,自己静观其变。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B.今年,省上将新增20万亩林地,主 要种植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C.为确保高考顺利进行,今年省招办要求所有考生6月6日下午必须到考点参加外语听力试听测试,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候找不到考场等意外事件不再发生。
D.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学习多年后回乡参加高考,很难适应家乡的考试要求,据悉,近日国家将出台允许这类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神庙、祠堂里的戏台有些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
①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
②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
③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
④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
⑤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
⑥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
A. ③①②⑥④⑤ B.⑥②①④⑤③ C.④⑤①⑥③② D.④⑤②①⑥③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等。
B.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等。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词作多离思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国愁家恨,词风凄恻哀婉。
D.辛弃疾,北宋词家,其词多力图恢复统一之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之悲愤,词风豪放,意境柔美,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 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后汉书》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者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B.“再迁为太史令”中的“迁”、“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积年不徙”中的“徙”都是指官职调动。
C.“举孝廉不行”中的“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荐的要求是品行端正的人。
D.《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西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2分)
A. 张衡谦虚稳重,超尘拔俗,不慕世俗的虚荣,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来因“善术学”,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 张衡在政治方面眼光敏锐,头脑清醒,手腕高明,但总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原籍。
C.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D.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 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 言。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0.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分)
1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分)
(二)古诗词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满 江 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2.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一分)
14.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 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季节转换难以适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节选) 葛兆光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深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歌词里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非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 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的病梅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崇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哟杭哟”(原始先民劳动时喊的号子)的时代不是?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装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位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 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15.文章第一段对一些流行歌曲提出看法,请概括这些不被作者认同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分)
16.纵观全文,作者提出了消除流行歌曲弊病的一些主张,请概括这些主张的要点。(4分)
17.结合文章观点,请写上一句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好的歌词(若英文请附上翻译),并分析你喜欢这句的原因。(4分)
四、语言表达(4分)
18.根据你的理解及逻辑推理,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4分)
狮王想要吃掉他的大臣,熊、猴子和兔子,可是,总得找个借口才行。因此,狮王就把三个大臣召来,对它们说:“你们当我的大臣有不少日子了,我现在得测验一下,看你们当了官以后有没有被腐化。”说完,狮子张开血盆大口,要熊说出它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熊直率地说:“大王,你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
“你犯了叛逆罪!”狮王怒吼道:“你竟敢当面诽谤国王。犯叛逆罪的应该处以死刑。”说罢,就扑到熊的身上,把它吃掉。
接着,狮王问猴子:“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道:“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
“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狮王又怒吼道,“凡是不诚实的,爱拍马屁的大臣,都是祸根,绝对不能留下。”说着,又扑到猴子身上,把它咬死并吃了。
最后,狮子对兔子说:“我嘴里发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气味?”
“啊,大王!”兔子回答说: _____
狮王没有办法,只好放了兔子回家。不用说,兔子乘机逃之夭夭,一去不返了。
五、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700字的文章。
周六晚,小煜家正在开家庭会议,讨论她学文学理的问题。
妈妈:“我主张学文,文科生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业负担也不重,挺好的……”
爸爸:“我还是觉得学理好,就业面广,有一门技术,走哪里都有饭吃,收入也不错……”
小舅:“我觉得学文学理都不重要,现在社会看中的是能力、实力,还有沟通能力……”
二爸:“这分文理本身就不合理,听说下一轮课改就取消了……其实学啥都要自己喜欢,自己拿主意……”
爷爷:“我们那会就不分文理,国家需要我干啥我就干啥,这一辈子不都好好的,不管学文学理,都要有吃苦准备……”
小煜:“让我静静……”
小煜家的讨论还在继续,你对这些话语怎么看,结合自己的情况和认知,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童真记忆2008
对于要参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期末试卷的练习,以便熟悉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21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chi)造 赦(she)免 新正(zheng) 少不更(geng)事 B.畏葸(xi) 崔嵬(wei) 俨(yan)然 间(jian)或一轮 C.冗(rong)长 尧(yao)舜 监(jian)生 冠(guan)冕堂皇 D.便(bian)宜 炮(pao)烙 藩(fan)离 弃甲曳(yi) 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饿殍 鳏寡 纶巾 肝脑涂地 B. 跬步 幽咽 隼头 礼上往来 C. 潺头 踌躇 执拗 佛反盈天. D. 桌帏 偏辟 嬴得 不经之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决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上新词。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D.以发给每人一百元钱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得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4.选出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A.……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着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范美忠说:如果有关部门认为他没去救学生自己先跑就不配当老师从而取消他的教师资格,是违背了《教师法》。 C.国家审计署公布:汶川地震承诺捐款到帐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请求一死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走 C. 位在廉颇之右:表方位 D.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共同。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 B.衡下车,治威严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 、阅读文言文,回答8一13题(18分,每题3分)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8.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数遗魏忘及公子书 B.数请魏王 C.公子亲数存之 D.请数公子行日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看望、拜访”意思的一项是: A.公子亲数存之 B.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C.公子过谢侯生 D.公子闻之,往请 10.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公子有急 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B.公子从车骑 ,虚左 C.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卒廷见相如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B.直上载公子上坐 C.晋鄙不授公子兵D.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12.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书点所记,未之有也 A.此人力士 B.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何功之有哉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13.对侯生"北乡自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生后悔为信陵君出谋划策,但悔之晚矣,只能以死谢罪。 B.侯生的选择是出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道德观念。 C.侯生是以此激励信陵君坚定意志,下定事必成功的决心。 D.侯生虽然对信陵君尽了忠义,但欺骗魏王又是不忠。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全声誉才如此。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题3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力,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里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便是采用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家长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无关。 15.“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里受阻”的最根本原因是: A.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虽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仍然滞后。 B.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制度普遍比较低。 C.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 D.大学时期不能外出工作,还贷压力太大。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7—18题。(8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露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17.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18.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五、背诵(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 。(2) ,诸清沙白鸟飞回.(3) ,望帝春心托杜 鹃。(4)七十者衣帛食肉, 。(5) ,功在不舍。(6)羌管弄晴, 。(7)念去去,千里烟波, 。(8)莫听穿林打叶声, 。(9) ,赢粮而景从。(10)廉颇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20分) 江湖苏轼 在历史长长的小巷里,有一个人总会让我们为之倾倒。他总是站在千年外的月光下,峨冠博带,长须飘飘,脸上挂着一副顽皮的笑,看着我们,让我们自惭形秽,自觉污浊不堪;让我们在岁月的驿路上奔波得精疲力竭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照着他想想: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才能称之为人。 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 翻开《苏东坡文集》,你的眼中就会出现这个人的影子。这个古代的读书人,他正手执锄头,躬耕于东坡,生活很苦,却回过头告诉你“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在世俗的人们赏菊时,他竟吃菊,吃了还夸能长寿,这可真让当时朝廷的某些人大失所望。 在宋朝的文人中,只有他永远属于江湖,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地展展翅,从宫廷里飞出,飞望“西山之阙”,与白云相逐,与江湖为伴,率性而行,自由自在,永远活在青山绿水之间,活在诗词歌赋之中,活在民间传说里,千余年了,苦则苦矣,却风流,潇洒。 他少年得志,名士风流,很有一些同年和诗酒唱和的朋友,再加上他的名头,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稍作暗示,就会重新回到那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避免漂泊之苦。可他不,他爱看云起云涌,爱看沧海落日,爱风餐露宿。至于那个汴梁,让给那些争名夺利客,让他们去争好了。而他,属于江湖。 其实,应该说,是江湖属于他。他可能不知道,历史早已安排好了苏州、杭州、赤壁,在等着他,等着他的到来,大笔一挥,江海生色。 于是,他耸耸肩,抖落了身上所有的光环,包括身份、地位和自己的翰林锦袍,一身轻松,走向江湖。从此,朝廷上少了一个歌功颂德的词臣,历史上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学大师。 他是一位文人,他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哲人,他把自己淡定之后的心情告诉我们,同时,也点化着我们。 面对世俗的成功失败,他竹杖芒鞋,轻轻一笑,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瘴疠之地,他吟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让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想起这话,总会粲然一笑,烦恼顿失。 亲人相别,骨肉分离,是人生最悲戚的事,江淹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在那个遥远的夜里,最重感情的诗人却说出了那句极具哲理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既然这是常识,我们就应该看开些,互相保重才是啊。 至于功名,诗人看得更淡,“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面对荣辱名利的苏东坡,此时一如一轮皓月,冰清玉洁,通体透明:潇洒如春风花雨,青天白云;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 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 20.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21.(8分)(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22.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23.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七、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24.请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给记者设计问题。 记者:(1) 于丹:我觉得两千多年来,我们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误读过经典,把经典的力量过分夸大。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这样一个哲学的思想体系,突然之间被提升为通统治术,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急功近利。 后来儒学又被视作一个学术体系,让大家去尊崇它,膜拜它,它变成象牙塔里的知识专属。我做的事情就想让每一个普通人,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后裔,知道它是存在于你血液里的一种文化基因,就可以用你个人的感悟、体验去把它激活,让它回到你的生活。 记者:(2) 于丹:贴什么我都接受,过去半部《论语》都治天下了,这是孔子想到的吗?它跟道跟释都成为宗教了,这是孔子想到的吗?《论语》在历史上被贴过太多的标签,我这种“心得”再贴点标签又怕什么呢?如果不停区徽,多累啊,我宁愿腾出时间去干点别的事。 八、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谈得上生活。” 你了解“生存”和“生活”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二、三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C C B D D D B C C C A B A C 四、诗歌阅读(8分) 17.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清”字 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18.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5分) 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把晴日雨声的谜底放在第三句挑,;在此基础上回过头将雨声霜水声比较引出第四句,使诗意多层曲折,诗境更深邃。 五、背诵(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3) 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5)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20.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面对艰难的环境,面对荣辱名利,面对悲欢离合,面对成功和失败能够保持一份淡定与洒脱。 21.(8分) (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与宫廷、官场、名利场相对而言,指自然和世俗世界。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他属于江湖: 苏轼不屑争名夺利;运离官场,身处“江湖”之中,他才能尽现自由、率性的气质,才能保持洒脱、淡薄的情怀。 江湖属于他: 苏轼的诗词歌赋,使自然景观、历史名胜增辉生色,具有一种独特的文人气息。从这个角度说“江湖属于他”。 22.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文人苏轼: 赞扬了苏轼所具有的文人气质、智慧和情怀 。 中国人的苏东坡: 强调苏轼的淡然与洒脱的情怀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 23.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可能达到像西河、南阳之地人那样高寿。(“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西河”,典出《礼记.檀弓》,曾子谓子夏:“吾与汝事夫子于诛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南阳”, 典出《抱朴子》:“南阳县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花坠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四五十岁者。”苏轼《后杞菊赋》:“吾方枸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 七、语言表达与运用(4分) 24.请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给记者设计问题。 记者:(1) 你对《论语》的解读目的是什么? 记者:(2) 有人说你讲的《论语》是通俗《论语》,生活化《论语》,这样的标签你能接受吗? 八、作文(60分)猜你喜欢: 1.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题 2.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3. 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考试试题 4.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5.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