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根记
综述:素质教育与教育考试之间属于教育层面中的两个基本模式,两者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创造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质教育
乖乖小猫侠
仅用成绩评价教学质量是不科学不合理也不具体的。
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成效很差。多数地方仍然是挂羊头卖狗肉——口里高喊素质教育,却没有切实可行的落实素质教育,还是通过各种名目不同的考试来管理学校,遥控教师。
在这种落伍的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的思想统领下,用考试成绩作为准绳衡量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坏优劣依然是许多教师和学校乃至领导阶层所采用的习惯评价方法。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加强,这种评价方法也深深的影响了学生家长的思想。许多家长也习惯了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子女的学习水平,从而类推到用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由此可见,成绩的好坏似乎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现得尤为重要。那么,考试成绩究竟代表着什么?用成绩来评价教学质量究竟是否能够科学的、合理的、具体的说明问题呢?
成绩究竟代表着什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进一步追究。对学生来说,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成绩代表着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水平所处的状态,因为按照分数的高低可以排列出每个学生的名次,而名次又可以反映该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或优,或一般,或差。有的教师、家长则认为成绩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在一次考试中,得80分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比得60分的学生好一些。也有人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所以,成绩既可以代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代表学生的的学习水平。若果我们进一步思考,既然成绩既可以代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代表他们的学习水平,那么在同一次考试中得分相同的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水平是否相同呢?他们所掌握的只是程度又是否相同呢?恐怕着就难以定论了:有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这就要看他们掌握的知识点是否相同了。对于教师来说,许多业内业外人士都认为成绩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或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假如我们在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成绩可以代表教师的的工作能力,或是工作态度,那么在同一次考试中,成绩相同的教师的工作能力或是工作态度是否相同呢?——这仍然是一个难下结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弥补的,而且,还要看他们所带班级的起始水平等因素是否相同。
由上可见,仅用成绩评价教学质量是不科学不合理也不具体的。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