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鱼vegfish
普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要是没有看这本就别考了,绝对的主要复习参考资料! (2)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也挺重要,有些内容跟彭本不同,可以作为参考 (3)心理学与生活 Gerrig Jimbardo 这本好玩是挺好玩,但对考试帮助不大 (4)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 叶浩生 主要了解一下重要的那些流派如结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 实验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朱滢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 (4)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实心绝不能只看一本,上面四本都挺重要,另外还有 (5)实验心理学纲要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金志成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的那本主要看的实验设计,金的那本主要看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实验结合统计方法 (7)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这本书超级有意思,里面有很多著名实验,看着又有趣又了解了著名实验 心理统计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实这一本就够了,其它的爱看不看,内容差不多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张敏强 (3)教育统计学 王孝玲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这本是主要的,因为考题是北师出的啊,和大纲也比较吻合 (2)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个人认为这本虽然体系不好,但是今年那题奥苏伯尔就考的里面的题目,所以不能轻视 (3)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这本据说很重要,但我没看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精) 林崇德 (2)发展心理学(简) 林崇德 这两本虽然是一个人写的,但内容有很多不同,对比来学 (3)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 这本随便看看 心理测量学 (1)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这本是我主要的复习材料,内容和大纲比较吻合 (2)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3)心理测量 金瑜 (4)心理与行为测量 凌文铨 附上各科比重:普通心理学 10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复习《普通心理学》和少量《心理学史》内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6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实验心理学》和少量《认知心理学》内容) 心理统计与测量 7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
jasmine7927
更新一下312统考参考书目:001《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0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003《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郑日昌 吴九君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00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张厚粲 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005《发展心理学》(第2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006《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07《社会心理学》(第3版)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另外也要看你报考的院校哦。
书画人生
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资料【简记版】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二、二、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三、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知、情、意。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教育性、发展性、系统性原则。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心理测验、个案、经验总结法。六、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七、反射弧:保证反射顺利实现的神经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八、反射的种类: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遗传、不学而能的本能反射,包括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获得性反射。九、条件反射的形成: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巴浦洛夫)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斯金纳)十、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指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如声音、颜色、气味等。第二信号是由语言中的词组成的刺激。是人类特有的反射系统。十一、高级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兴奋过程、抑制过程十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2、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十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十四、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yu)限的规律。(反比关系)2、感觉适应3、感觉后象4、感觉对比5、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6、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7、联觉十五、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十六、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的种类: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社会知觉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光环作用)、刻板印象,或刻板化(定型化效应)、近因效应十七、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十八、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2二十、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二十一、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与主义的稳定性相反的特征是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二十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动作、形象、语词—逻辑、情绪、情节2、根据记忆的理解情况划分:理解、机械记忆3、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类:陈述性、程序性记忆4、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内隐、外显记忆二十三、记忆系统主要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二十四、长时记忆的编码1、语义编码 2、视觉编码二十五、记忆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再现三个阶段或三个环节,再现又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二十六、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识记还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二十七、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也是记忆的遗忘规律。二十八、复习策略1、复习的时间安排 及时、分散、计划、变化复习。2、复习的次数安排 过度复习的次数保持在50%—100%最好3、复习的具体方法尝试回忆法、整记与分记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集体复习、联想法、谐音法、归类法、纲要法。二十九、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三十、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可以将其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可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去思考和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5、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可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十一、思维的过程 (大题目)1、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种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则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联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2、比较和分类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4、具体化和系统化具体化是指将抽象概括形成的一般认识推广应用到具体事物上的心智操作。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各事物归入一定的顺序中,使之彼此发生一定联系的过程。三十二、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在心理学中才叫做问题。问题一般包括三种基本成分:1、条件 2、目标 3、障碍三十三、问题的种类1、明确界定的问题和非明确界定的问题2、对手问题和非对手问题3、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4、知识贫乏的问题和知识丰富的问题三十四、问题解决的阶段1、准备阶段 2、产生解决办法阶段 3、评定阶段三十五、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策略2、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标分析逆向搜索 爬山法 假设检验法三十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动机和情绪“倒转的U型曲线”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解决的问题的难度而变化。一般来说,越是解决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一些。2、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原型启发 是指在其他食物和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4、定势 又叫心向,是个体在先前心理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后续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着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要培养功能变通的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需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善于打破常规去进行发散思维。6、个性特征三十七、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三十八、想象的种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三十九、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个人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四十、意志行动的过程可以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 接近—接近型 回避—回避型 接近—回避型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执行决定阶段包括开始行动、面临困难、处理挫折等环节,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部分。四十一、失控后的反应1、寻找信息 2、对困境反应加剧 3、抗争 4、习得性无助四十二、失控后的应对1、合理认知 2、改善情境 3、总结经验 4、调节抱负水平 5、寻求帮助四十三、意志品质表现在:1、自觉性 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果断性 3、自制力 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冲动)4、坚韧性 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执拗四十四、情绪的种类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四十五、情绪状态的种类1、心境 心境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获得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则使人意志消沉,活动效率降低,有碍于健康。所以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情绪对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激情可以激发内在的心理能量,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由于认识范围缩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往往容易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对人对己都造成损失。因此,对消极的激情我们应该努力加以调控,及时采取一些自我冷静的方法,有效防止激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3、应激 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积极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全力以赴地去排除危险,克服困难;消极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惊慌失措,一筹莫展,或者采取错误的行动,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四十六、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四十七、合理情绪疗法由埃利斯创立的,其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合理情绪治疗认为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ABC理论: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合理情绪治疗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即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的起因,即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四十八、健康情绪的必备条件要成功地控制和调节情绪,首先就得使自己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1、正确的人生态度2、宽广的胸怀3、适应生活的能力4、坚毅的性格5、对情绪的控制四十九、克服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1、宣泄法 2、转移法 3、幽默法 4、放松法 5、自我暗示法五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按照其强弱和出现的次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人生和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十、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对于人类的需要,马斯洛从另一种角度将其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缺失性引起的生存性基本需要;一类是由成长性引起的发展性高级需要。 五十一、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认为在基本生存需要满足的前提下,人的行为主要受三种需要的制约。1、成就需要2、权利需要3、友谊需要五十二、成就需要的培养方法1、及时反馈2、找一个成功的榜样3、改变自己的形象4、经常鼓励自己五十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五十四、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把动机区分为高尚的和卑劣的动机。3、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同样也可以转化为外在动机。五十四、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最佳水平因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1、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从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就越积极,其学习效果就越好。2、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动机不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保持与提取过程,即不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而是对学习过程起间接的作用。五十五、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做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五十六、归因理论归因的控制点可分为内部的(如能力和努力)和外部的(如工作难度和运气),归因还可以分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归因。可控与不可控。五十七、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1、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2、性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3、性格又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五十八、性格的心理学分析一般认为性格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心理成分所构成,即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五十九、性格的类型 荣格的向性说六十、性格的理论 ABC理论六十一、性格的形成个体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遗传、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六十二、性格的培养与塑造1、重视早期性格习惯培养2、充分发挥榜样作用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4、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六十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倾向性等特点。2、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六十四、气质的体液说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根据这些体液在人体内所占优势,气质相应可以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种利用体液比例解释人的气质类型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但是气质和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却为心理学家接纳并沿袭下来。六十五、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浦洛夫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工作的耐受力,具体表现为能否接受强烈的刺激或承受持久的工作,有强弱之分。六十六、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1、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兴奋型)2、强、平衡、灵活的类型(活泼型)3、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4、弱型(抑制型)六十七、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1、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以急躁、直率、热情、易于冲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为特征。整个心理过程带有突发性和外向性特点。2、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以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善于交际、灵活多变为特征。3、粘液质。 粘液质的人以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为特征,具有内倾性。4、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以感情深刻稳定、细致敏感、缄默迟缓、善于忍耐为特征,具有内倾性。六十八、正确认识和评价气质的应用1、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不能决定人的个性倾向性的性质,它仅使个性带有一定的动力色彩。2、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特点和效率,但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活动的社会价值与成就。六十九、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关系: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可见,智力是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智力,还须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七十、现代智力理论1、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力至少包括8种。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身体—运动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音乐智力6、人际关系智力7、自我认识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2、情绪智力理论 沙洛维七十一、智力测量斯坦福—比奈量表 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其实际年龄的比率,又叫比率智商。七十二、智力的培养1、创设合适的环境。优生胎教,智力的培养要从胎儿期开始,既要重视产前环境,为胎儿创设舒适的胎内环境。也要注重产后环境,即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社区和校园环境。首先,创设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其次,创设适合婴幼儿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2、进行科学的教育。首先,珍视和正确对待早期教育。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第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第三,尊重和合理利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倡导合作学习。第四,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智力。3、通过元认知训练培养智力。七十三、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大多数个体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质,但是这种潜质能否变成现实,则依赖于个体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2、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培养创造性的教学。3、进行实用创造技法的训练。1、缺点列举法,即有意识地列举现有事物的缺点,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方法。2、希望点列举法,即针对某一事物,把各种各样的希望、梦想、愿望等都列举出来的方法。3、特征点列举法,即对对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一一列出,然后探讨能否改革以及怎样实现改革的方法。
工长360姜文芳
文都比邻(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考研辅导)为您专业解答:
64所312院校名单汇总
3、学硕自命题参考书目
49所学硕自命题院校参考书目汇总
4、专硕自命题参考书目
98所专硕自命题院校参考书目汇总
—— 我是分割线 ——
统考312书单必看说明:
(1)统考312只给了考试大纲并没有给出具体参考书目,此参考书目是比邻教研组综合各院校考试大纲、历年真题以及历届比邻学员成功经验整理而成。
(2)①对于《普通心理学》这门科目,彭聃龄老师的版本是必读的基础课本,同时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在学有余力地情况下,参考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这本书里面对于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等内容也有介绍,作为学硕学生,了解一些专硕知识,扩充知识广度,不管是院校复试,还是以后的学术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②而《实验心理学》除了看郭秀艳老师的版本之外。还需要看一看北京大学朱滢老师主编的《实验心理学》,二者相比,郭老师版本的基础知识讲解的更通俗易懂,还在研究对象那一块增加了“基线”等名词,更有利于同学们的理解。而朱老师的版本增加了更全面的心理实验等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当然实验心理学主要还是复习到心理物理学部分,之后的实验例子两三天看一章,若是可以把郭老师版本和朱老师版本的实验例子都看明白,搞懂实验逻辑,则做实验部分的题目就会轻松很多,同时也为读研之后在实验室做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③《发展心理学》科目主要采用林崇德林老师的版本,但是林老师版本的课本知识点浅显易懂,但是对于考研的需要来说可能有时会有些简略。因此,同学们看书的时候,用林老师的书理解基本知识,但是还需要结合我们的知识精讲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像“心理理论”等林老师的书上没有的知识,大家也需要将其纳入知识体系,好好理解。
④将梁宁建《心理学导论》作为扩展阅读书目,学有余力的考生可以补充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深入的理解科目内容。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中以彭耽龄《普通心理学》为主要备考教材。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