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1

汉口小霸王
首页 > 考试培训 > 行测考试题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垫块砖一米三

已采纳

各省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根据你的需要,点击即可下载使用!

2003-2016年,34省,公务员省考 申论+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1999-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2021公务员多省联考备考资料 ;申论+行测,模拟卷、知识点总结(视频)、面试;各类备考资料!

行测考试题库

280 评论(14)

转角的夏天xia

1、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A.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符合实际的认识。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B.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2、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

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

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是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者王处长

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由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都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在甲乙两个人的对话当中,用“有机物”去解释“生命”,接下来又用“生命”去定义“有机物”。可见,题干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A选项,先用“认识”解释题目,接下来用“人脑对外反应”解释“认识”。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C选项,用“社会关系”解释“家庭”,用“社会单位”解释“社会群体”,排除。对于D选项的用“动物”定义“人”,用“生物”定义“动物”,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B选项,用“思维形式结构规律”解释“逻辑学”,接下来用“逻辑”解释“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故答案为B。

2、【答案】A。解析:观察题干所给四个条件,其中出①和③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而题目中只有一真,真话一定在①③中,由此说明②④为假话,进而得出优秀者不是郑处长,也不是周处长和王处长,则③为假话,①为真话,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观察本题条件也是真假话,但我们并没有找到题干条件本身的矛盾关系,并且假言命题没有明确告诉支命题之间是如何选择,而是在各个支命题之间做了一个假设,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判定一个支命题是在做假设的情况下得到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性,也就是说我们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来解决,因为“且”命题的真假我们是比较好判断的,即把题干翻译如下:

①小郑且非小周

②非小周且非小郑

③非小郑

这三个条件的真假性则变成两真一假,那么如果③假,则②假不满足题干要求,由此得出③真,则①假,②真。即非小郑,非小周,答案选B。

162 评论(14)

MM头Selina

其实都差不多,关键在于个人理解与运用。

117 评论(8)

Rachelkeikei

1、法国大革命前,化学家拉瓦锡用巨大的凸透镜把阳光聚焦在钻石上,结果钻石飘逸地烧掉了,和石墨一样。拉瓦锡有一颗坚硬的心,他的实验击穿了“________”这一美丽的谎言。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广告词是

A. 爱她就给她最好的

B. 爱可倾城,钻石永恒

C.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D.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2、语音世界如镜鉴:审视别人也在拷问自己。圣母院的钟声敲碎了伪善的面具,零丁洋里的叹息唤醒了民族的勇气。________秋风,________易水,壮士悲吟满腔抱负,涛涛乌江,________佳人,英雄奏响末路穷歌。

填⼊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萧萧 泠泠 婷婷

B.溶溶 凄凄 款款

C.幽幽 粼粼 翩翩

D.簌簌 凛凛 楚楚

3、“孩子们带我们看帆船落日、出海、沙滩散步、跳伞,很开心。”这是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在鸡年春节期间发布的一则朋友圈,也是无数中国家庭春节团圆相聚的新缩影。春节期间的数据显示,闭聚主体没有变,但团聚的方式却有了新变化,许多家庭“要么在景区,要么在去景区的路上”。旅游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为春节闭聚提供了新形式

B.正成为春节消费的新热点

C.是观察当代中国的新窗口

D.为子女尽孝提供了新样板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为语句衔接题,文段中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钻石是可以被摧毁的,因而设空处应强调钻石不可摧毁,永远存在的意思。A项和C项脱离钻石的话题可以直接排除。B项“爱可倾城”全文并未涉及到可以直接排除,只有D项强调钻石永远存在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D。解析:首先看到空格处,均是对秋风、易水、佳人,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立马果断又决绝的选择了A选项,这就是出题人设置的迷惑点,一定不要入坑!!

一起来分析一下语境,整个文段读下来,通过零丁洋里的叹息、壮士悲吟、末路穷歌这些提示性的词,也就大概知道文段描写的是一种悲壮的情怀,而选项中出现的都是一些拟声词,所以填进去的这些词除了要修饰空格前后还要具备悲情之感。这是从整体去分析,接下来看第一个空,萧萧:指马鸣声;风声;草木摇落声等;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均可修饰秋风。而溶溶:指宽广的样子或河水流动的样子。 幽幽:①指声音、光线等微弱;②指环境寂静,不可修饰,排除BC。第二个空,泠泠:①清凉、凄清的样子;②形容水流的声音;凛凛:冷的样子。均可修饰易水,保留。第三空,婷婷:形容美好的样子,婷婷佳人:多指姿态柔美。楚楚佳人:多指楚楚可怜的样子。根据文段分析需含有悲壮之意,因此楚楚更符合题干,选择D。

3、【答案】A。解析:通过上文可以得知,文段要是围绕“春节旅游”展开,所以在段尾的总结必然包含“春节”主题词,先排除C和D。而文段主要是说明了现在旅游和以前方式的不同,对比A和B,A项和文段呼应,而B项中的“消费的热点”并没有说旅游方式是否有变化,故不能对上文总结。故本题答案选A。

26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