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a泱泱
1、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A.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符合实际的认识。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B.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2、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
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
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是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者王处长
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由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都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在甲乙两个人的对话当中,用“有机物”去解释“生命”,接下来又用“生命”去定义“有机物”。可见,题干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A选项,先用“认识”解释题目,接下来用“人脑对外反应”解释“认识”。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C选项,用“社会关系”解释“家庭”,用“社会单位”解释“社会群体”,排除。对于D选项的用“动物”定义“人”,用“生物”定义“动物”,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B选项,用“思维形式结构规律”解释“逻辑学”,接下来用“逻辑”解释“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故答案为B。
2、【答案】A。解析:观察题干所给四个条件,其中出①和③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而题目中只有一真,真话一定在①③中,由此说明②④为假话,进而得出优秀者不是郑处长,也不是周处长和王处长,则③为假话,①为真话,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观察本题条件也是真假话,但我们并没有找到题干条件本身的矛盾关系,并且假言命题没有明确告诉支命题之间是如何选择,而是在各个支命题之间做了一个假设,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判定一个支命题是在做假设的情况下得到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性,也就是说我们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来解决,因为“且”命题的真假我们是比较好判断的,即把题干翻译如下:
①小郑且非小周
②非小周且非小郑
③非小郑
这三个条件的真假性则变成两真一假,那么如果③假,则②假不满足题干要求,由此得出③真,则①假,②真。即非小郑,非小周,答案选B。
jajahhauqba
天津 为大家准备了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各位准备报考的小伙伴们赶快练习起来吧!更多备考试题欢迎持续 天津招警辅警考试题库 。
2021天津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
1. 依照《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公民单独就行政赔偿提起诉讼,程序是:
A.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B.先行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C.先向复议机关提出 D.先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
2. 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依据的法律是:
A.《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B.《宪法》和《刑法》
C.《宪法》和《刑事诉讼法》 D.《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3. 下列属于应当予以辞退的情形是:
A.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B.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
C.不执行上级决定和命令的 D.遇事推诿,消极怠工的
4. 刘某与戴某因房屋装修发生纠纷,两人气愤至极,各将对方打成轻微伤,事发后两人被带到派出所,下面民警采取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走访调查,获取现场情况
B.安抚情绪,了解基本情况
C.分别劝说,主持调解
D.直接按照各自的违法情节实施治安管理处罚
5. 某市准备开展大型活动,需要进行相应的安保工作,要求社区民警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安保活动,组织动员不可以采用的方式有:
A.协调辖区内企业赞助雇佣巡逻队员开展巡逻安保
B.组织社区治保会开展安保活动
C.组织单位保卫部门开展安保活动
D.对不能按照要求开展安保活动的辖区单位进行罚款处罚
【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解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九条规定,赔偿请求权人单独提出赔偿请求,首先必须经过先行处理程序,即先行处理程序是行政赔偿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受害人单独提出赔偿请求的,应当首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拒绝受理赔偿请求。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决定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故本题答案为 B。
2.【答案】D。解析:所谓依法从重,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在量刑幅度以内从重处刑。所谓依法从快,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理案件的时限以内迅速地审结案件。故本题答案为 D。
3.【答案】A。解析: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 3 条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一)不符合录用人民警察的条件,未按规定程序招收的;(二)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三)不能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服从其他安排的;(四)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故本题答案为 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公安民警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题中两人因民事纠纷发生斗殴,两人均为轻微伤,根据尽量化解纠纷矛盾的原则,应当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根据责任进行处罚。故本题应选 D 选项。故本题答案为 D。
5.【答案】D。解析:组织群众,应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能因不参与进行罚款,不参与并非违法行为。故本题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