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1

小雨后哒晴天
首页 > 考试培训 >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inniebaby

已采纳

语文考试是我们学习语文时重要的环节,八年级的学生在复习时是少不了要做月考试题的。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一项是:2分 ( ) A、匀称(chèn) 遨游(ào) 风靡(mǐ) 晕眩(xuàn) B、逶迤(yí) 蜷曲(juǎn) 闪烁(shuò) 愠怒(yùn) C、嫣红(yān) 祈祷(qǐ) 哽咽(gěng) 蹊跷(xī) D、焦灼(zhuó) 踌躇(chú) 殷切(yīn) 踱步(duó) 2、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美国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友”们——和它无与伦比。 B、他向着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的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蹑手蹑脚地跑去。 C、明明很严重的一件事,经他轻描淡写地一说,就显得不算什么了。 D、春节前夕,那里却发生了火灾,真可谓风烛残年。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雷锋精神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所折射出的集体主义的光辉足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B、通过观摩和学习,让考察团对北京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C、同学们对班长揭发学习委员作弊的问题,普遍感到十分气愤。 D、联想笔记本电脑显示出了快捷、稳定、方便,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4、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在新秋的爽风和微温的朝阳下,我们登上天安门前的观礼台,只看见万头攒动,彩旗飘扬。 ①还有一眼望不尽的草绿的、白色的一方方的像用刀裁出来的各种军队的整齐行列 ②迎面就看到排成一长列的军乐队 ③他们的后面是花枝招展的像一大片花畦的少年儿童的队伍 ④灿白的制服和金黄的乐器,在朝阳下闪光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2分 ( )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代表作。 B.《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C.《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乐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D.《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使楚》是从《晏子春秋》中选辑的。 6、 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2分 灌疏 托付 思量 苛捐杂税 万籁俱寂 千锤百练 募集 妥帖 国籍 情不自禁 据礼力争 无精打彩 7.默写(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② 白头搔更短, 。 ③ 《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国难当头,醉生梦死的句子是: , 。 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诗句是 , 。 ⑤ “ , ”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胸襟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⑥《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闹春的两句诗是: , 。 8、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3周年,你校初二各班开展了主题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3周年”的班会活动,作为班级主持人,请你紧扣第一单元“长征之歌”的学习设计一段开场白。字数80左右。(4分) 开场白: 9.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现代汉语中,“长城”的比喻意义。(4分) 材料一:与三峡工程并肩而立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悄然崛起,护卫长江和三峡工程的绿色长城正在形成。据林业部最新数字,目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造林8200万亩,新建乡村林场8000多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在抗非典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连国际(000881),其控股74%的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又称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防治传染性病毒的权威,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院士领衔,该中心专门研制各类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是抗击H5N1等病毒的钢铁长城。 材料三: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军队。军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军人坚强、果敢、严谨的品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扬州日报》) 材料四:姚明给韦斯利做挡拆,魔术后卫阿罗约和小巨人撞了个满怀,后者安然无恙,而阿罗约却在地板上躺了足有1分钟,被换下场后还在肩部做了冰敷。“我从没跟这么巨大的身体撞过。”阿罗约事后说,“太可怕了,好在我没受伤。”而奥兰多媒体昨天戏称,阿罗约和中国的万里长城撞了一下,结果还用问吗?(《新京报》) 答: 二、阅读感悟(共35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10-13题。(共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2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 ②、以其境过清 以: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潭的概貌。 B、写潭的概貌,着意突出一个“石”字,又从侧面反映水的“清洌”。 C、写鱼的静态和动态,是用鱼儿的欢乐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欢快了。 D、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可见小石潭的水源是条小溪。 12、柳宗元游览小石潭时,天气怎样?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并从文中找出依据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13、坐在小石潭岸上,作者心情怎样?(用原文回答)。 这种心境,与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句古诗所表现的情绪相似,请你写出这两句古诗。(3分) (二)《二桃杀三士》是与《晏子使楚》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参照注释阅读文章,完成14—16题。(10分)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①,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②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③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④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⑤馈⑥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⑦而再搏乳虎⑧,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⑨,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⑩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11)。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12)鼋头,鹤跃而出。津(13)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14)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15)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①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②长率:官长和下属。③器:人物。 ④勍:qíng 刺杀 ⑤少:稍,只。 ⑥馈:kuì 赠送。 ⑦猏: jiān 野猪⑧乳虎:哺乳的母虎 ⑨却:打退。 三军:这里指敌人的军队。再:两次。⑩济:渡。(11)鼋: yuán 猪婆龙之类。骖:古代一车驾四马,中间二马称“服”,两边二马称“骖”。砥柱:山名,在三门峡黄河之中。 (12)挈qiè 拿着,提着。(13)津:渡口。 (14)挈:同“契”,断绝。 领:脖子。 (15)殓 liàn收殓,收尸入棺。 14、翻译下面这些句子,注意里面的文言句式。(6分) ①晏子,智人也! ②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 ③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15、晏子杀三士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6、你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选》) 17、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18、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9、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赏析: 20、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5分) 三、表达交流(40分) 21、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著名的水桶效应。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乃至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那块短板,如何面对那块短板,是我们共同话题。请以“我的那块短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 ②在行文中自然地点题,扣题,不要强拉硬拽。 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答案 一、共25分 1、D 2分 2、C 2分 3、A 2分 4、A 2分 5、C 2分 6、输 炼 理 采 2分 7、5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浑欲不胜簪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4分 符合开场白要求即可。 9、4分 长城也用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障碍等。在材料四中,长城比喻姚明高大雄厚的身材。 二、共35分 (一)共10分 10、2分 ① 像狗的牙齿那样 ② 因,因为 11、B 2分 12、3分 晴朗微风 从“日光下彻” ,“(蒙络)摇(缀)”两句可以看出。 13、3分 (悄)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二)共10分 14、6分 ,每句2分 ①晏子是聪明人啊。(判断句) ② 我们的勇武不如你,功劳不及你(宾语前置句) ③晏子经过他们面前快步行走表示敬意,三个人却不站起来。(省略句。“过”后省略了“之”字) 15、2分 今君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 16、2分 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共15分 17.(3分)作者从村庄的沉睡写起,为下文写泡桐树的醒着和顽强的生长作铺垫。(从对比或衬托的角度回答也可。) 18.(3分)惊喜、敬佩、对顽强生命力的震撼等。(意思对即可) 19.(4分)不设统一答案,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语言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共4分) 20.(5分)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40分 ③600字——800字。猜你喜欢: 1. 八年级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3. 2017初二语文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4.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5.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350 评论(11)

lin2000west

一、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睥(bì)睨 牟取(móu) 迸(bèng)射 颔 (hàn) 首 B.禁锢 (gǜ ) 诘 (jié) 责 朔(shuò)方 啮齿(niè) C.哂笑(xī) 解剖(pōu) 诱 (yòu) 惑 污*(huì) D.尴尬(gà) 稽首(jǐ) 黝(yǒu)黑 庶 (shù) 祖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质问 滞留 沧海桑田 藏污纳垢 B. 真谛 琐事 鼠目寸光 粗制烂造 C.标致 挑衅 黯然失色 长嘘短叹 D. 绯红 轩昂 无可质疑 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1 B.这部作品的成功归咎于他多年的潜心阅读和认真思考,有人评价他是厚积薄发。 C.最近一段时间,杭州持续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多,各大医院的呼吸科人满为患。 D. 据了解,长时间正襟危坐地看3D影片很容易患颈椎病。 -4、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雪》选自《野草》。 B、《我的母亲》的作者是胡适,现 代作家、学者,字适之 。他曾提倡文学改革,是新文化运动的人物。 C、季羡林是我国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被称为“国宝”级的人物,《我的童年》节选自《季羡林自传》。 D、《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马说》《岳阳楼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不仅是开启个人成长、成功、成才之门的钥匙,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近些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中,杭州的独有剧种“杭剧”,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发展与传承终于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4分) ①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将军角弓不得控,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 。也许你有充沛的家境,也许你的父母身在仕途,也许你有父母为你铺就的人生坦途,这些用金钱、地位和宠爱做成的“高跷”会使你在人生之路上昂然阔步,且四平八稳,可一旦“高跷”倒了,你便会重重地摔在地上,除了落得个鼻青眼肿外一无所有——没有用自己的双手摘来的浆果,没有用自己的头脑设计的未来,更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出的人生之路。2• (1)这段文字在用词得体、语言结构和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你就当今社会中的“高跷”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超过45个字。(2分) 8. 参加“保护鸟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题目。(6分) 材料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鸟类涉及文学、音乐、舞蹈、器物纹饰、雕塑、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领域;在仿生学领域,根据鸟类发明了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二: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它对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鸟类是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 材料三:地球上曾经有16万种鸟,人类出现以后,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公元1600至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灭绝鸟类90种。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人类捕杀占29%。 (1)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2 分 ) (2)学校举行“保护鸟 ”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向社会发出以“保护鸟类,争做绿色使者,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倡议书,你认为倡议中的“绿色”的含义是什么?(2 分 ) (3)请你就如何爱鸟、护鸟提几点建议。(2分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昔年樱花在(16分) 每年春天,阳明山樱花盛开的时节,我会几度上山赏樱。 每一次,我总会绕到平等里,去看一棵无法正确标示所在的樱花,那棵樱花并不是特别美,也不是特别高大,而是我童年时代第一次上阳明山,曾在那棵樱花树前拍照。 四十年,就这样流过去了! 当我每一次到那棵樱花树前,有一些心 情、一些记忆就仿佛还魂似的,魂魄一朵朵地飘到树上,凝结成鲜艳的红。 是十岁的一个春日,堂哥带我上阳明山,他说:“假日的大道车多,我们走小路上去!”当时,平等里的道路尚未畅通,我们沿石阶步行,穿过相思林与芒草,跨过月桃花与台风草, 终于看见一株小小的盛开的樱花。 堂哥说:“这是你看到的第一棵樱花,拍张照吧!” 我站在那樱花树边,表情肃穆地拍了一张照片。 那不只是我与樱花的第一张合照,也是我第一次看见樱花。 樱花使我惊艳,它的花色鲜明繁茂,却有着粗黑苍劲的树枝,那花与枝仿佛不是一体,而是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蝴蝶停在枯枝上,等待起风,蝴蝶就会哗然飞起! 对一个 乡下孩子,樱花不只是花,而是一个春天的感觉,一个美的化身。 春天的感觉,使人在霜雪侵凌的日子,保持着希望。 美的化身,使人在尘俗淹没的生活,保有着光芒。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棵樱花树就从山边移植到我的心上。堂哥已经逝世多年,照片也不知去处,樱花还在开着,似乎永远开着。 我不知道一棵樱花树可以活多久,每一次转过去看到那樱花,总使我欣喜不已。昔年的樱花还在开着,而且愈开愈美,一年比一年繁茂。这棵樱花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从那时起,我特别期待春天,而我的心里总有春天。从那时起,我与美好的世界相认,希望自己能一直迈向美的人生。 当然了,世界不是永远有春天,也有天寒地冻;人生也不是一向美好,也有陋败蒙尘。 每次上山,山上的樱花总是呼唤着:“昔年樱花在,如今更繁华!”那呼唤使我穿过暗巷和幽谷,使我跨过黑暗与冷寂,像是回到十几岁的岁月,与樱花相扶合影。 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点光、一点温暖、一点希望。 我很高兴,我的那棵树是繁美的樱花! 我很高兴,昔年的樱花还在!我每年都去朝拜! 9.“我”几度上山赏的这一棵樱花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分) 10.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樱花使我惊艳,它的花色鲜明繁茂,却有着粗黑苍劲的树枝,那花与枝仿佛不是一体,而是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蝴蝶停在枯枝上,等待起风,蝴蝶就会哗然飞起! ②那呼唤使我穿过暗巷和幽谷,使我跨过黑暗与冷寂,像是回到十几岁的岁月,与樱花相扶合影。 11. 那棵樱花树,对于作者而言,有哪些意义?(4分) 12. 作者说:“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这个碑石真的不必真实存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 饮水与健康(14分)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 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 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 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 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3、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2分) 14、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4分) 15、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16、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4分) 三、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7-21题。(20分) 苏轼治西湖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 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 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浚:疏浚 ②堰:堤坝 ③芟(shān)删除杂草。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民足于水(充足) B.为民大患(担忧) C.以为湖水畜泄之限(分隔) D.杭人名为“苏公堤”(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民以殷富 夫不能以游堕事 B.植芙蓉、杨柳其上 其喜洋洋者矣 C.以余力复完六井 余之游将自此始D.为民大患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2)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20.苏轼在杭州治水功绩卓著,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21.(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诗中“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两个字眼,加以具体分析。(3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22.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 福;成熟后,发现幸福是爱,好好对待身边的人,爱到就是幸福...... 请以“幸福的背后,是____________ ”为题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30分) 6.①相见时难别亦难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1)①“充沛”改为“富裕” ②“也许你的父母身在仕途”改为“也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父母”③“不行”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3分,各1分) (2)围绕不依赖家庭、地位、金钱,要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双脚走人生之路,自立自强等来谈看法(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2分)。 8. (1)鸟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鸟类对仿生学有贡献;鸟是环境的美化师;鸟是环境的捍卫者;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爱护鸟类,关注鸟类生存危机。(2分) (2)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2分) (3)示例A.我们可以利用爱鸟周活动时间,写爱鸟的宣传单,对市民进行宣传。B.时值春天,我们可以为鸟儿在树上筑一些坚固的鸟巢,让他们安家。C.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治理水污染;同不良行为做斗争,不随意掏鸟蛋、毁鸟巢和捕杀鸟类,设法为鸟类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积极参加“爱鸟周”活动,增强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D.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笔是我最有力的武器,我要拿起我手中的笔写出鸟类生存的危机,呼吁人类保护鸟儿,唤醒麻木的人醒悟。告诉人们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真正去关爱我们的朋友,与鸟儿和谐相处。(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昔年樱花在(16分 9.无法正确标示所在(1分);初见时不是特别美和特别高大,但愈开愈美,一年比一年繁茂(2分);整体上花色鲜明繁茂、树枝粗 黑苍劲(1分)。 10.①运用比喻,将“樱花”比作“粉红色的蝴蝶”,点明樱花的颜色美和形态美,且借助联想,想象樱花随风起舞,使樱花更具动态美,形象生动地写出花朵的繁美,引人入胜。 ②运用拟人手法,“呼唤”一词唤起作者对童年美好岁月的回想,且以“暗巷和幽谷”和“黑暗和冷寂”等暗示人生路上的天寒地冻和陋败蒙尘,以此赋予樱花美的深意。 (写法和作用各1分) 11.这是“我”人生看到的第一棵樱花,其承载着“我”童年 时代与堂哥在阳明山的美好回忆(1分);在“我”眼中,樱花是春天的感觉,是美的化身(1分), 象征着我对美好世界和美好人生的探索与追求(1分);它是“我”人生路上温暖与希望的源头(1分)。 12.同意,这是一个精神源头,“碑石”本身就意味着永远矗立不倒,而它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源头活水”,这个人或者事物也许已经不存在了甚至没有存在过,但是他(或者她、它)依然能够源源不断给予我们力量,所以说,这个碑石不必真实存有。 不同意,这个碑石一定要有真实存在,有具体人物或者事物来承载我们内心的精神源头,如:文中的“我”就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这棵樱花树上,所以说,一定要有真实存在的碑石。(表明观点1分,观点言之成理即可)(二) 饮水与健康(14分) 13、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或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2分) 14、本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的:(1)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2)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3)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4)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4分) 15、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具体地 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4分) 16、示例:我建议大家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4分) 三、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7-21题。(20分) 17.B(3分) 18.A D(4分,各2分) 19.(1)又造了堤坝和水闸,以此调节蓄水和泄洪,让钱塘江里的潮水不再进入市区。 (2)湖堤建成以后,在堤上种植了芙蓉、杨柳,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杭州人把它叫做“苏公堤”。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 善于统筹安排,关心民生;为官受百姓爱戴。 (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译文: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 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到 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 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宣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 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21.(1)羡 醉(2分) (2)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浪”表现春色之浓。“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3分,赏析一个正确得2分,两个得3分)

21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