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2

RosaLifeShare
首页 > 考试培训 > 朝花夕拾初一考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浩然真气

已采纳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B.《朝花夕拾》不仅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时弊的批判,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C.《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2.《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3.下列表述与《朝花夕拾》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4.下列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哪一篇文章?(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A.《无常》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描写迅哥儿和小伙伴们看社戏的往事,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B.《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中,作者描写了东关五猖会的盛况。C.《狗·猫·鼠》中,作者追忆童年时所救养的一只可爱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D.《朝花夕拾》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质朴方正的寿镜吾、正直严谨的藤野先生……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6.下列人物都是出于《朝花夕拾》一书,其中被作者在多篇文章中提及的一个人物是 ( )A. 藤野先生 B.范爱农 C.长妈妈 D.陈莲河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8. 《父亲的病》中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9.《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10.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哪一项有错误?(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清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D. 《狗•猫•鼠》一文中,“我”之所以痛恨猫,主要的原因是猫吃了“我”养的小隐鼠。二、填空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_》。2.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作者儿时,读__________(人名)给“我”买《山海经》,看闰土父亲雪地捕鸟,……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后园 、 (事件)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3.《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和 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_______的想法。4.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① ② ③5.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人物名称:(1) (2) (3)(4) (5) (6)6. 《朝花夕拾》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7.《朝花夕拾》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和《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 》。8.《朝花夕拾》中的《 》、《 》和《 》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经历。9.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10.《朝花夕拾》中作者在《琐记》一文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三、语段阅读题(一)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答: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答: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答:(二)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1.“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答:_______ _______ ____2.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答:(三)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1.我为什么会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答: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答:(四)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答:2. 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是什么原因,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答:(五)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答: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答:四、问答题1.《狗·猫·鼠》中作者为什么不喜欢猫?答:2.《父亲的病》一文主要回忆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3. 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答:4.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答:5. 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答:

朝花夕拾初一考试题

90 评论(8)

zhang太太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 、 、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 、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 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二、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

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什么一书后,才可去玩。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34、《狗猫鼠》主题是什么?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草园

6、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

7、三

8、活无常

9、江南水师学堂

10、《琐记》

11、乌烟瘴气

12、强烈欲望

13、生活片段

14、弃医从文

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迎神赛会

17、《藤野先生》

18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19 、“妨害白话者”

20、《琐记》

21、《无常》,《五猖会》。

22、新学堂与旧学堂

23、无常_

24、藤野先生

25、范爱农。

二、

1、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略

5、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描绣像

7、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 《鉴略》

11、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狗·猫·鼠》

19、《阿长与<山海经>》

20、《藤野先生》、《狗·猫·鼠》

21、(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一位长辈的赠品。

23、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阿长 衍太太。

2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董香扇枕、子路贡米。

29、即指绍兴城。

30、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5、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25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