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dp我做主
六年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毕业考试,为了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可以多做毕业考试的试题练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f á p ì bù
军()()静恐()
jiǎo chè zàng
()刑()底送()
miǎo shì zú náo yì lì
()()()
二、词语筐。(8分)
1. 小小变色龙(4分)
dài( ) jiā() nàn()
待 夹 难
dāi( ) jiá() nàn()
2.火眼金睛(4分)
匪()挠()嘲()袍()
非()侥()潮()跑()
三、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4分)
一()眼睛()无闻()的目光
一()教室()不忘()的身躯
一()公园()大国()的笑容
四、给词语排队(4分)
1.动工施工交工竣工
2.中午黄昏黎明上午深夜
3.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国庆节儿童节
4.播种锄草翻地结果收割
五、小小解说员。(读句子,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幼稚:
3.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憧憬:
4.许多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赞叹不已:
六、对号入座,共9分。
损害伤害被害
1.今年这场大雨,使附近的郊区的农作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
2.昨天是你爹()的日子。
3.参观动物园的人,不要轻易靠近那些猛兽的笼子,当心受到()
阻挠阻塞阻止
1.德政府提出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就出来()
2.十字路口人非常多,以致造成交通()。
不论……总是……虽然……但是……
只要……就……因为……所以……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他()多忙,对我们的问题()很感兴趣。
3.宋庆龄()地位崇高,()从来不搞特殊化。
4.()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七、你能按要求做题吗?相信你能行!(8分)
1.“宪”字按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再查()画。
2.“挠”字在字典里有多种义项,分别用它的不同义项组词()()()
3.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改为“被”字句)
火车怎么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改为陈述句)
4.修改病句。
(1)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快的舞蹈。
5.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你会背了吗?请写出其中的一句来。
6.写一个排比句。
7.学了这两个单元,写出你积累的一个句子。
8.这两个单元你最喜欢的课文题是:_____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
9.调用课文中的一句原话评价詹天佑
八、课文句子理解(共4分)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就体验了创新精神
和创造能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口语交际(5分)
假如你的爸爸对你说:“你现在的学习任务重,不能看电视。”你准备怎样说服爸爸,让他同意你适当看电视。
十、阅读(18分)
(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一段文字由______话组成。(1分)
2.第一句讲的是死的________不同( 1分)
3.第二句是引用_________的话,进一步说明___________有不同,有的人死__________有的人死________(4分)
4.第三句具体讲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死。(_2分)
5.第四句讲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18分)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的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阵阵,水花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金自在地游着,有时潜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象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有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蛋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日的礼花,在祝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抄下来。( 8分)
2.短文可分四段(即4个自然段)请概括段意(4分)
3.认真阅读横线上的句子,回答: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4.回答问题(5分)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十一、作文:记忆深处的___________
一、把下列每组音节中整体认读音节选出来填在括号里。
(1) ( )
(2) ( )
(3) ( )
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b d p q z h r f m d 都是声母。()
(2)ai ei ui o üe i un ying 都是复韵母。()
(3)an en in ong eng ang 都是鼻韵母。()
(4)zhi chi shi si ri 都是平舌音。()
(5)按字母表的顺序,V的后面是U ,前面是W()
三、下面的句子用“/”表示语意停顿,语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我看见志远的爸爸/哭了。(“爸爸”哭了)
C.这个病句,我改/不好。(没把握)
D.我比/不过他也要比。(一个人比)
四、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按指定的语音填写恰当的汉字。 Zhēng 兵 月 夺 结
扎 狞 开风
嵘岁月 日上
五、将下列“广告用语”中的别字改正过来。 (1)无可替带(2)一名惊人(3)随心所浴 (4)骑乐无穷(5)鳖来无样
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画出每组中的错字。 A.赡前顾后一丝不苟纹丝不动改
B.波涛汹涌无微不至各抒已见改
C.安然无恙奄奄一息一璧千里改
D.粉装玉砌轻歌曼舞受益匪浅改
七、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其中的一句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却很硬朗。()天气有无变化,他()坚持每天锻炼。()偶尔外出,()不间断。()爷爷极少生命。
造句:
八、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只写序号)并写出理由:
1.①中秋节②端午节③重阳节④除夕⑤元宵节
排序:
理由:
2.①东亚②福州③中国④亚洲⑤福建
排序:
理由:
九、根据提示各写一个含“手”字的成语。 (1)形容高兴( )(5)没有准备()
(2)形容聪明( ) (6)形容熟练()
(3)形容容易( ) (7)形容敏捷()
(4)形容冷漠( ) (8)形容权利()
十、在下列括号里填入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名,把歇后语补充完整。1.()借荆州——有借无还
2.()用兵——神出鬼没
3.()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4.()进曹营——一言不发
5.()买宝刀——中了诡计
十一、下面这首诗用了哪四种不同的表达语气名式?请填在括号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十二、按要求写句子:1.我赞美小草永生不息的绿色精神。
缩句:
2.当我发现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得伏案痛哭。
缩句:
3.他不是个坏学生。
改为肯定句:
4.书店里有书很多
改为否定句:
5.改病句,并指出病因:(用修改符号)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病因:
(2)《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病因:十三、判断下列句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1.爱迪生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发明了东西有一千多种。()
2.我拿出那块带有体温的银元,放在他手里———他的手多瘦!()
3.我把“中国石”奉为至宝。()
4.人,不能低下高贵的手,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5.一只青蛙突着两眼蹲在荷叶上不停地叫着:“呱呱,呱呱……()十四、积累:补充上句或下句。1.,坎进不知江海之辽阔。
2.,两行清泪为思亲。
3.莫等闲,。
4.劝君更尽一杯酒,。
5.山重水复疑无路,。
十五、根据意思,写出成语。(1)举着灯在夜里游览。( )
(2)自己做错事自己受累。( )
(3)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4)减少人员,缩小机构。( )
(5)事先并没有商量而彼此的看法和行为完全一致。( )十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填入正确序号。(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着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
( )我连忙把窗户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
( )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到它们的工厂去了。
( )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上。
( )燕子终于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屋角上造成了一只白色的小房子。
(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只又肥又绿的虫子,美美地吃了一顿。
11月de蔷薇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一、古诗词部分:1. 氓(2)《诗经》2. 短歌行(2)曹操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4. 蜀道难(3)李白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7. 登高(3)杜甫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二、文言文部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4.赤壁赋(全文,2)苏轼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6.劝学(全文,3)《荀子》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9.陈情表(全文,5)李密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纲确定的64篇,还要考其他的课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阅读一项中的文言文都是来自课外的,涉及人物传记的尤其多。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高中的语文学习,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能力,注重积累,注重实际运用。
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2000和2001的好像没有默写,没找到,下面是2002到2009的2002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1)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2)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2003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 。
(《论语?雍也》)(2)_____,_____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 。
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答:(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004年: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05: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第 13 题考查对著名诗词的背诵。
能力层级为 A级。答案如下: (1)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 天地一沙鸥(2)必先利其器 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2006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弃疾《青玉案》)2007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木直中绳,_____,其曲中规。_____,不复挺者,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离骚》)(2)长太息以掩滋兮,_____。(屈原《离骚》)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行路难,行路难。
_____,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2008: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锦城虽云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韩愈《师说》)【参考答案】⑴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2009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
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
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1、曹操《观沧海》2、陶渊明《饮酒》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白居易《琵琶行》5、陶渊明《归园田居》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8、韩愈《师说》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10、苏洵《六国论》11、归有光《项脊轩记》(第一段)12、杜牧《阿房宫赋》(。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