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8

bamanai119
首页 > 考试培训 > 管理百年期末考试答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r。。伍

已采纳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质量管理的涵义 关于“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这一术语的含义有着不尽一致的表述: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 •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编辑]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编辑]1.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 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编辑]2.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编辑]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929年道奇()和罗米克()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编辑]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美国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制成的军装基本符合士兵体裁的要求。 后来他又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转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广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才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工生产急剧发展,尽管大量增加的检验人员,产品积压待检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又不得不进行无科学根据的检查,结果不仅废品损失惊人,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武器弹药的质量事故,比如炮弹炸膛事件等等,对士气产生极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政部门随即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质量管理指南》、《数据分析用控制图》、《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五十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五十年代以来,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论”,主张改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重视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六十年代以来,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在运用时各有所长,在日本叫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我国自1978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以来,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有所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逐趋完善,更趋科学性,更趋实用性。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编辑]3.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1973年在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之后,欧洲理事会在丹麦斯特拉斯堡缔结了《关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同时,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经缔约国谈判通过的《技术标准守则》对商品质量检测合格评定、技术法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由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性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为此,经理事会成员国多年酝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之归纳、规范。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予以贯彻,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编辑]质量管理百年历程(详细)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1950年代 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生产、Kaizen—持续改善、QFD—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1980年代 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管理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甚至医院、机关和学校。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关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进入企业。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兰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990年代末 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在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生产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并行工程(CE)、企业流程再造(BPR)等。

质量检验,质量统计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和数字化质量管理)? 推荐答案 2011-9-28 07:55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是一种事后把关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这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开始叫TQC,后来发展到TQM。最主要特点是:抓质量不仅仅是抓生产制造的质量,更是从源头抓起,贯穿于从设计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员工、全体人员来参与这项活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的中心来开展活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是全攻全守型的阶段。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这同时还是质量保证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QA,以军工企业为代表,它把企业一切应该做的事情订立成质量手册,通过程序文件以及一系列的质量表格文件来控制,它的观点是想到的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族系列标准。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进入质量哲学时代,这是以美国克劳斯比为代表的。他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它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每次做对作为奋斗方向。回顾质量管理经营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国家现在处于一个混合阶段。有很多企业在申报ISO900系列标准,有的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法和办法,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又检验、把关都没有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夹生饭,是混合性的管理。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很多难点。

我们的期末考试题目,所以我还是比较清楚的。哈哈。 上世纪4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质量实施事后把关,但是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全数检验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40-60年代,质量管理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哈修特工序质量图进行质量控制。哈修特认为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所以将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提前到生产阶段,实行过程控制。并采用抽样检验来适应大规模生产。 1961费根保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

大致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大约在二次大战以前,质量管理主要限于质量检验。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开始至50年代末期,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6σ”方法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大约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今。

应该是质量管理,品质管理用词不准确。 大致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大约在二次大战以前,质量管理主要限于质量检验。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开始至50年代末期,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6σ”方法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大约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今。 质量管理在我国发展经历了的阶段: 引进吸收阶段(1978-1992):TQC→TQM; 规范建立阶段(1993-2005):ISO9000族; 追求卓越阶段(2005——):颁布GB/T 19580-2004、GB/Z 19579-2000.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 ●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 1929年道奇()和罗米克()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 ●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 ● 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包括: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质量管理的方法有: 1、全面质量管理(TQM) 2、六西格玛(6σ) 3、QC七大手法 4、检查表 5、排列图 6、散布图 7、数据分层法 8、休哈特控制图 9、鱼骨图 10、直方图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 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是一种事后把关式的管理,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 这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 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 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开始叫TQC,后来发展到TQM。最主要特点是:抓质量不仅仅是抓生产制造的质量,更是从源头抓起,贯穿于从设计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动员全体员工、全体人员来参与这项活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的中心来开展活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是全攻全守型的阶段。 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 这同时还是质量保证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QA,以军工企业为代表,它把企业一切应该做的事情订立成质量手册,通过程序文件以及一系列的质量表格文件来控制,它的观点是想到的就要写到,写到的就要做到。用严密的程序手册来保证过程的进行。一直延续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SO900族系列标准。 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 零缺陷的质量管理,进入质量哲学时代,这是以美国克劳斯比为代表的。他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根本,就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它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每次做对作为奋斗方向。 回顾质量管理经营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国家现在处于一个混合阶段。有很多企业在申报ISO900系列标准,有的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法和办法,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又检验、把关都没有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夹生饭,是混合性的管理。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很多难点。

管理百年期末考试答案

91 评论(10)

吞拿鱼比萨

管理的历史很显然不是只有这一百年,只是在这过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实践和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正如作者克雷纳所告诉我们的,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管理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因此他就要带我们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回顾。虽然这是个极其严肃的课题,但这本书却是用轻松甚至略带诙谐的笔调,将这百年的管理历史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且明确的指出了诸多管理名人和理论的可取和不足之处。 对于所过去的管理百年,克雷纳将他们概括为“有趣, 创新和进步的100年”。因为在这百年里涌现了无数的管理名人和各样理论,有对过去的创新、补充以及批判,但无论怎样他们的出现,都使人们对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使管理的实践更加有效。从泰罗以秒表计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到摩登时代福特的T型车装配线生产,到斯隆对组织的思考和管理,到诸多研究者对人对劳动者的探索,到在二战中吸取教训寻求企业发展,到著名的麦卡锡营销4P组合理论和麦格雷戈的X-Y激励模型理论,到对源于军事的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到在面临组织危机时对管理理论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到曾帮助日本经济复苏的戴明质量管理理论在西方的风行,直至各种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兴起。 不难看出,这些理论的产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理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代的难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也被一一的展露出来,就如科学管理中对人性的忽视和流水线生产对人机械化的控制等。但我想也正是因这些隐藏的不合理让人们对管理有新的认识和补充,并催生了新的理论,就像霍桑实验对人关注的开始和组织的发现与发展。这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现在学习管理,了解管理历史的重要原因。而且作者也在最末了一章中也讲到,仅仅只有那些高层学习研究管理是不够的,仅仅只有一时的管理知识而不会吐故纳新是不够的,仅仅只会学习只能坐在办公室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当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并实践应该是更能让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方式。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里面找到的仅有的与中国相关的便是很久以前的《孙子兵法》。虽然我们的工业发展比西方晚了很多,我们的管理学也还是个年轻的学科,但我想这不会成为我们在这方面发展的阻碍。书中讲到的日本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虽没有本土的理论,但却用锐利的眼光发现了甚至未被西方认可的戴明理论的价值并能加以实践。所以说,我们也同样需要学会大胆的运用对我们来说合理有价值的理论,自己缺乏理论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没有适合我们的理论。 世界在不断地更新,管理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人更需要被不断地更新。

95 评论(9)

小果子真不赖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三大题, 满分100分, 120分钟完卷)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题分 20 40 40 100 得分 亲爱的同学,本学期一百多个欢快的日子转瞬即逝,面对眼前的试卷,只要你认真审题,从容应对,你一定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迎接快乐的暑假生活。祝你成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3. 默写下列诗句(6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三、阅读题(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答: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答: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诗中有科学 (节选)叶永烈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答: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答: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答:(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答: 三、作文(40分)25.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一次与同学玩牌的过程中,因与同学发生了纠纷,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便怀恨在心。在经过准备后,他残忍地将4位同学杀害了。马加爵残忍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反思这起悲剧事件,如果当初那几位同学不对他进行侮辱,伤害他的自尊,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就会在阴霾的天气里给别人投洒一缕阳光,在干渴的日子里给别人带来一丝雨露,在寒冷的季节里给别人送来一片温暖,学会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请以“学会尊重”这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20分)1. B 2. B 3.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只缘身在此山中 (5)但愿人长久 4. 略(无错字、漏字、增字, 书写美观工整、规范可得满分, 否则, 酌情扣分) 5. 略(开放性试题, 只要切合题目要求, 无错字、漏字、增字, 书写工整、规范得2分, 否则, 酌情扣分) 6. (1)“召开”改为“开展” (2)删去“大约”或“整整” (3)在“教育职责”后加“的情况” (4)“增加”改为“改善” (5)“利益”改为“权益” 7. 示例: ①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 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②爱心是一缕炎炎夏日的清风, 使烦躁不安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③爱心是一股撞开闸门的春水, 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以“爱心”为陈述对象, 又构成了排比句式, 即给满分)二、(40分)(一)(10分) 8. ①“我”的考试成绩被人怀疑和讥刺(或:匿名信的指责;②匿名信事件)“我”看时事片时的情形和感受(或:看电影的感受;看电影事件) 9. 对日本一些学生的怀疑和歧视,“我”十分不满,(用反语)表达了极为愤慨的感情 10.“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11. ①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②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 ③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④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二)(14分) 11. 远景 全景 中景 特写 12. 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全是唐诗 13. 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错1字扣1分,直到扣完) 1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错1字扣1分,直到扣分) 16. 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17. 示例:“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廓。现多比喻虚幻缥缈的事物;“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另外还有:“炉火纯青”、“趁热打铁”、“一叶知秋”……(三)(3分) 18. 篇名和作者对应正确得1分 19. 只要求就作品的某一点谈感受。感受鲜明准确,说理中肯,表达精炼即可。否则,酌情扣分。(四)(13分) 20. C 21.(1)假:借 (2)再:两次,两顿(每解释正确一个给1分)22. D 23. 应在关键文言实词、虚词上考虑翻译的准确性,适当扣分 (1)译句: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借来后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注意重点词语“每”“于”等的翻译) (2)译句: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注意重点词语“以”“足”“知”“口体之奉”的翻译)24. 这段文字通过叙述作者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告诉我们应勤学好问,勇敢面对各种困难,不慕虚荣,以学习为最大乐趣。(归纳不够准确或完整,应酌情扣分)三、作文(40分)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30分 一等(40—36分) 二等(35—30分) 三等(29—20分) 四等(19—0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标点符号使用较规范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潦草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内容单薄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发展等级10分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作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有创新 ①较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较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材料较丰富④形象较丰富⑤意蕴较丰厚 ⑥词语较生动, 句式较灵活⑦善于运用修辞方法 ⑧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精巧⑨联想和想象较为独特⑩表达有一定个性特征

136 评论(11)

熊大熊二喜羊羊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 木头牙齿 发表于 2006-6-4 16:03:00 梅列区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期中地理质量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 )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 D.便于雨水下泻 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 长江中上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川江河段 D.河口三角洲地区 3.西北牧区居民常常食用的食品有 ( ) A.水果蔬菜 B.牛羊肉和乳制品 C.鱼类和猪肉 D.面食和稻米 4.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D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5、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 A、水乡—华北平原 B 茶园一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 A.天然橡胶 B.椰子 C.柚木 D.樟脑 7.下列地区中属于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 ( ) A .黄土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 内蒙古高原 D.西双版纳 8.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 ( ) A.长江沿岸 B.西双版纳 C.黄土高原 D珠江三角洲地区 9.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 ) A.炎热气候 B.干旱环境 C.地表崎岖 D.多雨的气候 10.风“吹来”的高原是指我国的 (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11.在我国素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 ) A. 拉萨 B.成都 C. 三亚 D.上海 12.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 A.草原, 荒漠, 森林 B.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C.森林, 草原 荒漠 D.荒漠 草原 森林 13.下列几组关于民居—蒙古包与生产方式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蒙古包适合于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 B. 蒙古包适合于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 C. 蒙古包适合于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生产方式 D. 蒙古包适合于高寒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14 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 ) A. 骆驼 B. 三河马 C. 牦牛 D. 藏绵羊 15 属于南方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是 ( ) A. 赛马 B. 龙舟 C. 摔跤 D. 登山 16.“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地区是 ( ) A. 西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17.昆明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这说明 ( ) A.是交通运输的发展缩小了世界的距离 B.我国鲜花保鲜技术的日趋成熟 C.这个是我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结果 D....是国际互联网缩小了世界的距离 18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峡谷地貌 D. 雅丹地貌 19. 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参与环保活动 B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C. 等工作以后再接受环保教育 D. 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产品 20.三北防护林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 ( ) A.增加林地面积 B.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营造风景秀丽的北方 D.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 二. 非选择题 (共60分) 21、在下列地区与其对应的美称之间连上直线。(共4分) A. 香港 a.“天府之国” B. 宁夏平原 b.“东方明珠” C. 四川盆地 c.“鱼米之乡”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塞上江南” 2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共11分) , (1)..根据图中地理区域A、B所处的位置完成下列表格里的内容: 地 区 主 要耕地类型 主 要粮食作物 主 要糖料作物 A B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 (2)图中地理区域C的农业特点是____________。 (3)图中地理区域D的显著自然特征是______,它的农业特点____________。 (4)A地区与B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理区域是____。(填字母) 2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共11分) (在(4)至(8)题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上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的地形特点。 (2)此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征通常描述为“三山夹二盆”, 这里的“三山”中的B是_______山脉、 C是_______山脉; “二盆”中的 E是________盆地。 (3)此图中的①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___河。 ②是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沙漠。 (4). 最适合该地区发展绿洲灌溉农业的引水工程是 ( ). A. 地表引水渠 …B. .跨流域调水 C. . 修建水库 D. .坎儿井 (5).这里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高,降水丰富 B.云量少,日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C.积温低,风力强 D.沙性土壤肥沃 (6). 该地区除天然气外,另一种极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 ) A.水能 B. 石油 C.煤炭 D.潮汐能 (7). 以下与该地区有关的工程项目能实现“东西部双赢”战略的是 ( ) A. “西气东输”工程 B. “西水东输”工程 C. “西电东输”工程 D. “西果东输”工程 (8).今年上海市民已经用上通过该工程输送来的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使 用天然气对上海环境的改善直接体现在 ( ) A.减少大气污染 B.减少水污染 C.减少噪声污染 D.减少固体废物污染 24.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共8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MACAU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就是位于珠江口西岸的⑤是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她相邻的③是_________经济特区。 下列各题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稠密 B.距港澳台较近 C.地形平坦 D.矿产资源丰富 (3).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其优势是 ( ) A.是著名的侨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 B.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工业原料丰富 C.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原料丰富 D.人口众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4). 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 A.深圳和汕头 B.珠海和厦门 C.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5)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最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 ) A.广交会 B.港澳贸易渠道 C.世界经贸组织 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 (6) 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原因是 ( ) A.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B.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海岛 C.香港和澳门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港 D.香港和澳门的居民都是广东人 (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店后厂”的意思是 ( ) A、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的基本模式 B、 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家前面开店后面建厂 C、 沿海城市开店,内地城市办厂 D、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个体小作坊的经营模式 25.读台湾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1) 图中字母B代表我国东部最高峰--______, A .武夷山 B. 玉山 C. 阿里山 D 长白山 (2)、图中字母A代表台湾最大的城市--_______, A. 高雄 B. 基隆 C. 台中 D. 台北 (3.、图中字母E所代表的是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_______, A. 浙江 B. 福建 C. 广东 D. 广西 (4)、台湾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 A. 傣族 B. 畲族 C. 高山族 D. 壮族 (5)、目前,台湾的经济特点是______. A、 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B、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C、出口甘蔗、菠萝、稻米、樟脑 D、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导向型经济 (6)、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请你写出它的两个美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请你根据下列资料,按因果关系,将下列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图中相应的圆圈内. (共4分) A、人均耕地减少 B、破坏植被 C、过度开垦荒地 D、人口增加过快 27、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需要建设许多现代化体育设施,从“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你自己的观点。 (共2分) 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图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 (1)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_______省。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中以_____________最突出,人文景观中以_____________最吸引游客。 (2)、写出两个西双版纳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图 (1).将下列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中心与上图中的字母序号连起来 A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B 以宜昌. 重庆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C 以沪宁杭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 D 以攀枝花. 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2).长江沿岸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主要是“_________工业走廊”和“_______工业走廊”的雏形. (3) 近年来,,随着长江沿岸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酸雨就是一种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你知道酸雨是哪一种污染造成的吗? ( ) A. 水污染 B. 固体垃圾污染 C. 大气污染 D. 噪音污染 (4)、下列各组城市均属于长江沿岸重要港口城市的是 ( ) A、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B、宜宾、长沙、南昌、杭州 C、宜宾、九江、常州、苏州 D、成都、贵阳、合肥、南京

148 评论(10)

我想说真话

1. 对于一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式企业,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改变运营模式,将家族的人员换为专业管理人员2. 内部选拔的缺点是:思维模式固定,没有新东西3. 北京吉普在1997年达到颠峰后便直线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样式单一,开发滞后4. 对于跨国公司的外国分公司,总公司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区别对待5. 百事可乐一向令可口可乐头痛,主要原因是:百事可乐给自己树立了全新的形象,沉重打击了可口可乐的形象6. 对于研发部的一次研发失败,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鼓励他们找出原因,继续7. 对于决策一个相对你公司而言很大的投资项目时,你应该:邀请专家及资深业内人士,集体决策8. 下列关于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说法错误的是:一次创业注重的是群体素质;二次创业注重的是个体素质。9. 两个在非洲大草原旅行的人迷了路,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只狮子在向他们跑来,矮个子立即拿出跑鞋往脚上穿,高个子说道:没用的,你能快过狮子吗?矮个子回答:是否比狮子跑得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比你跑得快。这个故事说明:企业只有比对手更快地满足市场才能生存下来10.关于二次创业正确步骤是:3建立危机感并勾画企业的宏伟蓝图1聘请咨询公司,共同组建变革工作小组5设计变革方案,并在此过程4实施变革方案,克服变革中的阻力和问题2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不断巩固已有成果,深化变革,使新的机制制度化1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百年企业:有完整明确的规章制度12. 为了给二次创业者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创业人员应该考虑:让出管理位置,但保留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13. 百年企业的文化特点是:价值导向、与众不同、一致与变革的协调14. 面对公司良好的待遇一些业务骨干纷纷辞职,这一现象表明:可能该企业的机制出了问题,没能提供人才发展的环境15. 市场选择企业主要是通过:考察企业的反应速度

162 评论(14)

美丽的大蒜君

我还有很多-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金卷 你邮箱是好多我发给你????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基础知识。() 1. 看拼音写词语。() zhāo pái mí máng ( ) ( ) yí dòng mǐn ruì ( )( ) méng lóng wéi gān ( ) ( ) zhuàng liè háo mài ( ) 2. 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 动静: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葡萄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光十色: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将词语与它们的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 (1)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惊涛骇浪 (2)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脱口而出 (3)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惊天动地 4. 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照学过的内容填空。()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写的是邱少云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事迹。 (2)《挑山工》一课中“我”的“不解之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山风雪路》一课中的老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 阅读能力。() (一)记忆积累() 先按要求写出课文原文,再按要求填空。 (1)偏坐金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 2. 这段话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森林是绿色的宝库()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万年,草地要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对的画“√”,错的画“×”。()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3.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画出来。() 4. 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抱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 【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看拼音写词语。() zhāo pái mí máng ( 招 牌) ( 迷 茫 ) yí dòng mǐn ruì (移 动 ) ( 敏 锐) méng lóng wéi gān ( 朦 胧 ) ( 桅 杆 ) zhuàng liè háo mài ( 壮 烈 豪 迈 ) 2. 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 动静:开关 彼此 上下 葡萄灰:茄子紫 梨黄 草绿 五光十色:千奇百怪 成千上万 五颜六色 3. 将词语与它们的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 一连三,二连一,三连二 4. 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怎么能不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呢? 5. 按照学过的内容填空。()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写的是邱少云同志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挑山工》一课中“我”的“不解之谜”指的是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走的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 (3)《深山风雪路》一课中的老吕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人。 二. 阅读能力。() (一)记忆积累() 先按要求写出课文原文,再按要求填空。 (1)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2)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周总理。 (二)()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白杨》。() 2. 这段话中写了风沙、雨雪、干旱、洪水。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地震、泥石流。() 3.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1)高大挺秀 (2)生命力强 (3)适应力强 (三)森林是绿色的宝库()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万年,草地要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小红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育成绩也特别棒。 2.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对的画“√”,错的画“×”。()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3.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画出来。() 4. 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 答:森林的作用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物质,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没有森林就会物种灭绝、洪水泛滥、沙漠扩大,生存环境恶化。 (四)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因为意外的惊喜而感到高兴。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略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叔叔的病很重,很难治好。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吃了能治病的奇妙东西。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人们的爱心。()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文中的小男孩拿着1美元硬币到处去买上帝和那个老人出钱救了邦迪的叔叔而不图感谢让我感动,因为他们能说明人们都是有爱心的。 祝你成功!!!!!!!!!!!

199 评论(14)

地主李东家

找了几篇,自己选选~一、 看拼音写汉字。(6分)Wǔ rǔ sā huǎng dào zéi guī ju zào yì cōng huì( ) ( ) ( ) ( ) ( ) ( )二、 请将词语补充完整。(6分)( )居( )业 完( )无( ) ( )( )指掌 ( )话( )说( )( )不绝 口若( )( ) 绘( )绘( ) 言过( )( )三、 比一比,再组词。(6分)撒( ) 侮( ) 瞅( ) 聊( ) 赔( )散( ) 悔( ) 揪( ) 柳( ) 倍( )撤( ) 海( ) 锹( ) 迎( ) 剖( )四、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6分)侮辱( ) 招待( ) 取笑( )吩咐( ) 解释( ) 笑嘻嘻( )五、 把下列词语分为三类写下来。(6分)充满稚气的脸 快活的蓝眼睛 抚摸 心怦怦地跳 细高个儿 泪眼朦胧两条长长的辫子 谱写 心潮澎湃 侦察 支撑 兴致勃勃 沉住了气1、 描写人物的心情: 2、 描写人物的外貌: 3、 描写人物的动作: 六、把下列的对联补充完整。(6分)1、地满红花红满地,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3·翠翠红红,处处萤萤燕燕, 。 七、 排列句子顺序,将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 )即便是针形雪花,也是6根针伸向6个方向。 ( )即使从科学眼光来看,那构成雪景的一片片雪花也是万姿 千态、各放异彩! ( )但是,雪花有个基本形状是不变的,那就是所有雪花都带 有六角形的特征。 ( )雪花是六角,这是我国人民最早发现的。 ( )据统计,现在观测到的形形色色的雪花有1万多种呢! ( )有的是晶莹的薄片,有的像自亮的银针,有的像张开的小 扇子¨·八、 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4分) 晏子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 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自 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九 想想看,遇到下面几种情况,你打算怎样向对方道谢呢?(9分) 1·你放学回家,发现忘记带自家的钥匙,就敲开邻居王爷爷家的 1门,在他家等爸爸、妈妈下班。临走时,你对王爷爷说: 2·你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小巍牺牲了自己的许多时间帮助你,期末考试时你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你找到小巍,对她说:3·爸爸、妈妈有急事回老家了,你暂时住在班主任李老师家。老师不仅照顾你的生活,还辅导你的功课。一周以后,爸爸、妈妈回来了。离开李老师家时,你对她说十、阅读短文。(15分)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蚂蚁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找食物。见到一只小蜜蜂 嗡嗡 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 喂 蜂儿 我问你一个问题“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你们跟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啰!”“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了人们……”。1、 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3分)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称赞( ) 勤劳( ) 喜爱( )3、请用“ ”划出描写蚂蚁心理活动的句子。(3分)4、结合短文,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5、 读读短文,展开想象,给文章加一个结尾段,写在文末的横线上。(3分)6、 请为短文加个题目。(1分)十一、作文:写一个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国旗下的演讲发言稿,题目自定,不得少于400字。(3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8分)(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luǒ lù páo xiào zhàn xuē pài qiǎn( ) ( ) ( ) ( )huā bàn jì mò xiào lǜ jí zào(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2分)xuē ( ) xiǔ( )削 宿xiāo( ) sù ( )(三)选词填空。(6分)眺望 瞻仰 环顾 俯视 仰望 面对清明节那天,我们全校师生去中山陵( )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站在顶峰,我( )远方,( )那充满生机的春景,满心喜悦。( )四周,同学们有的( )蓝天,有的( )山脚下……(四)先补充成语,再按照提示各写一个成语。(3分)不屈不(挠)(ABAC式) __________________扶老(携)幼(前后词语意思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恩)重如山(含有比喻词) __________________(五)按要求写句子。(4分)1、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知识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_ ,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样子,续写句子)3、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先看这是什么类型的句子,然后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色满院关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诗句补充完整)(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1、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____________的司马迁,____________的阿炳,____________的兵马俑,_____________的金字塔。(填四字词语)2、《只拣儿童多处行》文中描写海棠花开得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关键词“______________”、“ 不留一点空隙”、“______________”写出了海棠的旺。3、从《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郑和一共远航7次,而课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郑和首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____和____。第一次远航主要从“____”、“友好往来、“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的。4、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_____,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_____,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与感悟(29分)(一)阅读课内语段《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完成练习。(13分)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了此残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课文中,下面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2分)横祸(灾祸) 游历(游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课文,你联想到哪些成语,请写两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读过《史记》中的故事吗?请写出两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发愤”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你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抄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外语段《清香父母茶》,完成练习。(16分)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10余年了,只要想起父亲的宽容,母亲的关爱,便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映 印)于眼前。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当兵,生活的单调、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的亲人。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此时的我很想喝上一杯茶水,尤其想喝上一杯清香滚烫的家乡茶。我按捺不住饮茶的(希望 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声平安,便是请爸爸买1公斤的新茶寄来。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了。晚上单位的同事就将信送到我母亲手里,母亲一看内容,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可怜我儿,当边防兵可真苦啊,连菜叶都吃不上!母亲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菜场(chǎng cháng)买了几十斤青菜,扛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菜叶拿去晒。那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想要把菜叶晒干可真不容易,为了尽快把菜叶送到我手中,天(梢 稍)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天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菜叶晒干了,父亲出差也回来了,看到满屋子的菜叶,很是纳闷,问到底是咋回事。母亲就拿出我的信给他看。父亲看了信,说:“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南沙都有定期补给(gěi jǐ)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或许是知子莫如父,父亲猜我想要的是茶叶而不是菜干,于是给我寄了1公斤的茶叶,并写信问我要的是否是茶叶;同时说(希望 渴望)他给我寄错了,因为那饱含母亲深情的菜叶没有寄来。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真不知道,父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干菜吃完的。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或拼音,共6处。(3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1分)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 ”画出和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1分)5、请用“ ”在文中画出3处最能体现“母亲的关爱”的句子。(3分)6、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想起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想起这样的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7、“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我”为什么难过?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33分)(一)口语交际。(3分)喧闹的街市里,两位阿姨不小心轻轻相碰,双方几乎同时发出怨愤,并相互指责起来。眼见这一切,勇敢而有才华的你挺身而出,你会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作文。(30分)在你参加的各种比赛中,一定会有给你印象很深,很有感触的一次,其中有比赛前的兴奋,比赛时的紧张,胜利的笑脸,失败的泪水。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这次比赛的过程记录下来。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五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一)裸露 咆哮 战靴 派遣 花瓣 寂寞 效率 急躁(二) 削减,削苹果; 一宿,住宿 (三)瞻仰,眺望,面对,环顾,仰望,俯视(五)1、不但,而且(不仅,还) 3、仿写拟人句 4、一枝红杏出墙来(六)1、专心致志,自强不息,享誉世界,举世无双 2、 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丛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密密层层 喷花的飞泉 3、顽强的探索精神,友好交往的愿望。扬帆启航,战胜凶险 4、欢畅活泼地,新鲜美丽的四肢,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二、阅读理解与感悟(一)课内语段 1、了此残生:结束自己的生命。 重于泰山:比泰山重。 3、如:忍辱负重,空前绝后等。 4、如:约法三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沐猴而冠;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等。 5、提示:可让生思考这“13”年司马迁是怎样度过的?让生联系“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尽力克制自己”“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以及“受酷刑”“几次想血溅墙头”来理解司马迁的发愤。(二)课外语段 1、映,渴望,chǎng,稍,jǐ,希望 2、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萦绕:围绕,缠绕。 3、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不会成问题。 4、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5、(1)母亲一看内容,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2) 母亲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菜场买了几十斤青菜,扛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菜叶拿去晒。(3) 天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天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 6、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7、提示:恨自己一时的冲动和意气用事让父母担惊受怕,牵肠挂肚等。(大意对即可)三、语言表达(二)作文 一类文:26--30分 二类文:21--25分 三类文:18--21分 四类文:18分以下一、看拼音写词语:10%Jùlǒng dàngyàng qīngxī mòshēng xúnhuá ( ) ( ) ( ) ( ) ( )yōuyǎzìzài bòbòshēngjī fānláifùqù zīyáliězuǐ tiáojié ( ) ( ) ( ) ( ) ( ) 二、按要求填空:12%加点的字 音序 部首 总笔画 结构 选择正确的字义“√”嘹 亮 ①明、有光②光线③清楚;明朗继 承 ①托着②承担、担当¬¬、③继承;承接着无缘无故 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所以④故意心惊胆战 ①战争,战斗②进行战争,战斗③发抖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4%扑朔(su shuò)迷离 即(jí jì )使 入场券(juàn quàn) 负载(zài zǎi)四、给下列字加上偏旁或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 ( ) ( ) ( ) ( ) 占 段 番 监 弗 危( ) ( ) ( ) ( ) ( ) ( ) 五、选词填空:12%⒈ 陆续 继续 连续①清晨.同学们背着书包( )来到学校上课。②吃过晚饭,爸爸又( )开始工作了。③战斗( )打了三天三夜。⒉ 镇静 沉静 安静①上课了,教室里立刻( )下来。②夜深了,周围( )了下来。③医生( )地给病人做胸部手术。六、阅读文章后再回答问题:22%(一)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获。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是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国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妻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⒈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模:( ) ( ) 扎:( ) ( ) ⒉造句:语重心长: 虽然……但是…… ⒊种树与种菜、种稻子有什么不同? ⒋种树人为什么不天天浇水? ⒌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联系自己实际说说: (二)清晨,我在草虫中捉到一只蚂蚱。它修长的身段,翠绿翠绿的,和草儿一个色,真好看!我把它捧回家,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又往里面放了一些新鲜的草叶,把盖子盖得严严的。可到了下午,小蚂蚱被闷死了,我心里真难过。看着那死去的蚂蚱,我想:如果它永远和我作伴多好啊!对做块琥珀,让它“起死回生”吧!我先找来了材料,自己制了一个长方盒,再仔细的用水冲洗了小蚂蚱,甩干了,放在小盒子里,最好把熬好的松香往盒子里一倒,嘿嘿,在松香的映衬下,小蚂蚱的颜色更加绿了。等松香凝固了,我连忙剥去了盒子。用细沙蹭光。再一瞧,我简直创造了奇谈!它和几亿前的琥珀真是一模一样呢。仿佛它不是用松香裹着,而是与你公隔着着一层透明的玻璃。它低头,是在倾听?还是准备飞跃。我成功了!我捧着这块裹着小蚂蚱的琥珀仔细端详着,爱不释手,这融进了我的劳动,创造和感情啊!⒈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描写人物动作的词。 ⒉写出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⒊本文抓住了哪几个要点叙述“我”做琥珀的全过程。 ⒋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仔细( )端详( )难过( )融进( )⒌结合文章解释“爱不释手”的意思,并造句: ⒍“ ”画出文中的联想句子,用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七、习作40%题目:我最( )的人要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能表达一定的主题。累死了,一定要选我昂!!!!

22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