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miao1211
20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科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⑥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伫立旷野,苍qi6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伫( )立 苍qi6ng( ) yùn( )含 亘( )古(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4)这段描写,主要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天地灵气和人间性情的赞美。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校学生会准备于5月4日下午两点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2分)(1)请你以“文明”二字开头,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①紧扣座谈会的主题;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③不超过20个字。(2)座谈会前,你班同学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B]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C]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①[A)句太长,发言时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请你把它改为几个较短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③联系前后句看,[C]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C]句作适当调整。(3)5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 (22分)枫叶礼赞孟超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艮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3分)【二】(18分)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榄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干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子”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可作鞣(r6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祺《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4分)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 、生态学研究价值、 。 (3分)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丁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三】(15分)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三、写作(55分)19.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1.(10分)(1)①一鼓作气②生于忧患中③天涯若比邻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但愿人长久(共6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2.(9分)(1) zhù 穹 蕴 gèn (共4分,各占1分)(2)漂散 顠散 (1分)(3)高的,高耸的。 行,走。 (共2分,各占1分)(4)排比 (2分)3.(4分)(1)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或:托尔斯泰) (共2分,每空1分)(2)到达小人国的原因;船在海上遇风暴被毁,格列佛被风浪卷到了小人国所在的岛上。 到达大人国的原因:航海途中下船寻找淡水,格列佛登上了大人国所在的岛屿。(共2分,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4.(12分)(1)示例一:文明像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向。示例二: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示例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共3分,三个要求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2)①示例一: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有无穷的魅力,有不竭的动力,有强大的感召力。示例二:文明具有无穷的挽力人,具有不竭的动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共2分。答案不限于此,不改变句子原意且符合要求即可)②创立 营造 (2分)③坚决纠正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 (2分)(3)示例一: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议室参加“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示例二: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让我转告您: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我与文明同行”。(共3分,谁让“我”转告、转告的内容、表达得体,各占1分。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二、(55分)[一](22分)5.(4分)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6.(6分)(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7.(6分)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三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8.(3分)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意思对即可)9.(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二](18分)10.(3分)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 (三个方面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1.(4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四个特点各占1分。如果只答“有排盐孔”、“有呼吸根”,该小点不得分。意思对即可)12.(4分)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3.(3分)经济价值 环保价值 旅游观赏价值 (每空1分)14.(4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两问各占2分。第一问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三] (15分)15.(4分)(1)苟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三、19.(55分) 说明:(1)文章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十分突出,可加3~5分。 (2)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 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的同一篇作文的得分,相差在5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所评之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的,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卷面书写(5分)朴实简约,难度适中——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简析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依然沿袭了去年的试题风格,稳中求变,试题简约,难度适中,没有在内容上追求时尚,也没有在题型上凸显新奇。首先,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中的字音、字形、词义、修辞手法和古诗文默写的考查,学生普遍感觉做起来较轻松,拿不准的字词还可以查所带的《新华字典》,默写内容也都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仍沿袭了去年的全诗默写,求诗的完整性,而选择式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名著阅读的考查较细,如果不是真正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内容,第二小题就无从下手了,可见,平时要重视阅读,读整本的书。考前猜测创新力度最大的综合运用部分也以朴素的面目呈现,语境设计为举行“座谈会”,题目为拟宣传标语、修改发言稿、进行口语表述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就会少失分。其次,阅读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即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方面的考查题有第5、8、9、10、11、12、13题,共24分,占现代文阅读题总分值的60%。尤其是第二篇说明文的阅读几乎全是考查这方面能力。第6、7、14题考查了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在回答内容概括题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学生必须透彻理解文章内容,找准关键词,进行解答。文言文阅读首次出现了诗文的比较阅读,但都是课内的重点篇目,学生自然会很熟悉,解答起来应该较顺利。第三,作文命题也给人“返璞归真”之感,《师生之间》这样的题目很朴素,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关系之一,因此这样的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学生应该不会离题,而且有话可说。但因为题材太熟悉了,就像我们写父母一样可能会流于平淡或俗套。如果对身边的事物缺少真切的观察和感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打动阅卷者并非易事。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今后的教与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内容:(1)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近年来,我省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有所减少,指向性较明的阅读题有所增加。前几年开放性试题在试卷中频频出现,而且几乎每个阅读题的最后一大题都是这样的题目。这类题目分值大,改卷时赋分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也大,让广大学生望而生畏,考后自己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这类题目的导向作用表现为,广大教师在课堂上也更热中于“拓展”“发散”“感悟”,这样飘忽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得越来越糊涂,甚至连一点是非都没有。今年的三个阅读题最后一题均无这样的开放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应注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培养,教学时紧扣文本,尽量少些“空对空”的“清谈”。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2)注重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品味。鉴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面面俱到、肢解课文的弊端,新课程十分强调整体感知。而且我们读一篇文章总体来讲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也就是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主旨等。而作为语文学科来说,我个人认为更应该注重于怎么写的问题。如文章的表现形式、结构、语言等。尤其是赏析句子,品味语言作为一种语言鉴赏题成为一种趋势。要让学生知道从修辞手法、从语言效果、从刻画形象、从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来赏析语言,体会语言的美感,并能积累和运用语言。今年阅读题的考查仍以感知内容整合信息为主,语言品味题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但仍觉得少了些。(3)回答问题应力求准确、全面,要注意答案文字的简练与语言表达的规范。今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中没有前几年中考阅读题中的《阳光是一种语言》《我寻求挫败》《晨》这样一些对初中生来说艰深的选文,两篇选文都没有什么隐晦的语言,高深的道理,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题目设计也不偏怪,学生答起来好象很有信心。丢分的原因往往是答题不全面严密、语言不规范。(4)作文训练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表达真情实感。受某些“新概念作文”的影响,学生习作越来越注重语言的华丽与形式的创新,有些学生作文甚至是如梦呓般叫人不知所云的所谓“美文”。这样下去,可能连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能力都丧失了。近年来,我省中考作文题一直走“学生生活路线”,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腊肉炒豆丝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 11.(1)吴敬梓 (2)陶行知 (3)邓稼先 12.(1)辛亥 (2)明治维新 (3)第二次工业(革命) 13.(1)丝绸之路 (2)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 (3)经济全球化(全球化)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1题,6分) 14.[*](1)“推荐”改“考试” [√](2) [*](3)“《人权宣言》”改“《权利法案》”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10分,第16小题12分,共22分) 15.(1)人文主义(2分) (2)D(2分) (3)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转移到经跻济建设上来(转移到社会主义觋现代化建设上来)(2分) (4)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或改变人人们的观念);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好的制度、政策有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抓住历历史发展的机遇;必须以经济建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任答1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皆可)(2分) 16.(1)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抗走向缓和)(2分)(答中美建交得1分); *** (2分) (2)印巴冲突(1分);巴以冲突(1分) (3)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巴以关系走向缓和)(2分) (4)和平与发展(2分);大国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为代表的和平力量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等.(任答1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五、活动与探究(13分) 17.(1)南京;浦东开放(开发).(2分) (2)洋务(运动)(1分) (3)民主、科学(2分) (4)上海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见证。(2分)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
(2分) 上海是引领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2分) (5)例:上海,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意思相近皆可)(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
11.(1)吴敬梓 (2)陶行知 (3)邓稼先
12.(1)辛亥 (2)明治维新 (3)第二次工业(革命)
13.(1)丝绸之路 (2)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 (3)经济全球化(全球化)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1题,6分)
14.[*](1)“推荐”改“考试”
[√](2)
[*](3)“《人权宣言》”改“《权利法案》”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10分,第16小题12分,共22分)
15.(1)人文主义(2分)
(2)D(2分)
(3)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转移到经跻济建设上来(转移到社会主义觋现代化建设上来)(2分)
(4)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或改变人人们的观念);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好的制度、政策有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抓住历历史发展的机遇;必须以经济建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任答1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皆可)(2分)
16.(1)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抗走向缓和)(2分)(答中美建交得1分); *** (2分)
(2)印巴冲突(1分);巴以冲突(1分)
(3)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巴以关系走向缓和)(2分)
(4)和平与发展(2分);大国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为代表的和平力量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等.(任答1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五、活动与探究(13分)
17.(1)南京;浦东开放(开发).(2分)
(2)洋务(运动)(1分)
(3)民主、科学(2分)
(4)上海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见证。(2分)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2分)
上海是引领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2分)
(5)例:上海,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意思相近皆可)(2分)
历史历届典型中考题1、(安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把中国传统的印章和( )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蕴涵着浓浓的中国韵味,展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请你完成以下汉字字体的演变图 ( )-金文-小篆-( )-楷书、草书、行书。
2、(四川 内江 )填空题 公元前138年( )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3、(四川 内江)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 )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汉武帝时,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为( )。4、(四川 内江)清雍正时,为军事上的需要,在宫中建立( ),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5、(四川 宜宾)情境问答 。唐朝时,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都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象征从此步步高升,并题名他壁留念,被称为“雁塔题名”。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新科进士及第”是我国古代哪一重要选官制度的内容?这一制度创建于我国哪一朝代?⑵概述这一选官制度在唐朝时的积极影响。
6、(江苏 扬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 请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7、(四川 宜宾)图说历史 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古代一条重要的商路路线。长期以来,这条商路被人们称为什么?简要说明其开通的重要意义。
(2分)8、(广东 汕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郑和 哥伦布 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 航海次数7次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 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l万至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
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
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书法,甲骨文,隶书。
2、张骞3、“半两”铜钱 五铢钱4、军机处5、(1)科举制度;隋朝。(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 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6、(1)答: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①“长策”指科举制度。②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7、(1)名称:“丝绸之路” 意义:沟通东西方的交通;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同等给分)8、(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如学生只是照抄材料一,酌情给分。)(2)中国的航海技术停滞不前。
(如学生仅从造船技术方面作答,酌情给分。)(3)清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
梦回红楼
初中 毕业 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考试。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
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答案
中考志愿填报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如果不把本校或某校填在第一志愿,是否影响录取?
不影响。中招录取的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误导或强迫考生必须把本校或某校填报在第一志愿的做法是没有政策依据的,也是侵害考生权益的。(必须填报为第一志愿的学校和专业除外。)
●考生志愿信息上交后能否再更改?
不能更改。这是因为考生填报志愿是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在不知道所报学校的报考人数、不知道自己考试分数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每个考生都希望争取到更多的录取机会,实现被最理想的学校录取的愿望。如果允许个别考生在得知学校报考人数、考试成绩等招生考试信息后更改志愿信息,则将破坏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原则。为了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招生部门规定,考生志愿信息一旦经确认被采集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中考志愿填报建议不要与他人攀比
别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家长的面子,更不能看(听)到其他(尤其是熟人)的孩子报了某个志愿,自己也要报这个志愿,否则说不出口,这样会将毁了孩子的前程。不要贪高贪名校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地听信专家
即使专家提供的意见也只能是参考意见,最后的主意还是你和孩子自己拿,别人不能替代你作为家长的职责。将自己孩子的成绩与学校的排名相对应起来,填报一个志愿,与专家探讨商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中考录取与高考录取有本质的区别
中考与高考,录取办法有本质的不同,高考是由大学决定考生是否录取,中考是由计算机按照程序进行录取。考大学时,确实会出现第一志愿学校没考上,第二志愿学校够分也不被录取,甚至第三志愿学校也不录取的情况。中考就根本不同了,第一志愿如果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二志愿够不够,第二志愿再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三志愿够不够……直到被录取为止,只要分数够,相应的志愿学校就一定会录取。因此,中考填报志愿时,有潜力的考生前一二个志愿可选择较理想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稍高于考生平时成绩的学校。这样,可避免考试时超水平发挥,成绩较高,志愿却并不理想而带来的遗憾。但随后的志愿必须实事求是地降下来。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年安徽相关 文章 :
★ 2022中考语文作文预测10篇
★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押题预测
★ 2022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2022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 2022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整理归纳2022
★ 2022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计划
★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预测最新版
★ 2022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参考素材
jingbin657501
试题预览: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押题卷语文试题(一)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怀旧空吟闻笛赋, 。(5) ,却话巴山夜雨时。(6)浊酒一杯家万里, 。(7)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的首联、颔联或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颈联、尾联。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9分)有一些灯zhǎn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xiāo。(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玄机( ) 灯zhǎn ( ) 不禁( ) 一笔勾xiāo( )(2)文中 “ ”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 (2分)(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 ,“不与曲人语道”中,“语”的意思是 。(2分)(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3.名著导读。(4分)(1)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此诗描写的是名著《 》中的(2)请将以下关于人物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①血溅鸳鸯楼②醉打蒋门神③斗杀西门庆④除恶蜈蚣岭⑤大闹飞云浦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生,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2分)(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分)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6分)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一、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 (22分)竹夜里卧床,听得窗外阵阵风起,泠泠的声响,象从心里刮过。是那么的幽那么的静,小时曾看过一副画,画上是一丛竹,风来竹身摇曳,仿佛能听到一片静的声音,在画的下面就写着大大的一个字,“静”。在家的东边,就有一丛竹的,那是叔叔家的,分家时当成财产给了他,不过他家搬出去离竹有一百米远了,到不如我们天天能听竹韵看竹之神了。虽然日日的逼视,夜夜风声,我们也没那么高雅,象一个文学家那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脱,只是有了竹,大人们能编出很多的日用品来。可我们也不能动了这里的一棵竹的,要用得给叔叔打了招呼,才能去砍下一棵两棵的。于是我们都想自己有一丛竹,梦里所想,那梦就是一粒种子吗?在院坝前的土地边上,突楞楞就冒出几棵小的角,尖尖的,那么弱小,可生命力却有着向上的不曲不挠的精神。我离家很多年了,下车后走到院子的口处,迎面是一团绿云,风来飒飒的声音象一首歌一样。它是那几棵我看到的小小苗长大的吗?叔叔家的竹更茂盛看上去碧浪滔滔,绿韵幽幽。可我家的那丛小竹不也在努力吗,你看它扎根在石缝里,不停的把尖的笋角顶开缝隙,不停的把根申向远处。没人去关注它,就这样把生命的绿意喷薄,就这样用节节的竹竿来告示着人生的意义。而不是人们说的“给我一个空间,我会活得更灿烂”。它不是在石缝中出生吗,在石缝中长大吗。它那不曲的风骨,飒飒的风韵,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是文学家就读出一首诗,你是一个正义的君子就能读出气节,你是一个画家你就能读出生命的风骨。你什么也不是,那你能感受到竹席在夏天的凉快。走进故乡,家家都有竹的,一丛丛的,一团团的。看得入神了,还以为那是一片云山,山里有失意的隐士吗?小时不懂那么多,父亲写的对联上“松竹梅岁寒三友”。竹不择地而生,不因时而变色,不因人而改变什么。崇尚着竹的精神的人,却在说着和竹的精神相悖的话。“树直有用,人直无用”。竹还是那样一节节的把自己的风骨和不曲的精神传递着,可真正的仕途得意的人又有谁来关心呢,那些崇尚的人不是看透了世事的隐士就是郁郁不得志的失败者。一与竹对悟才发出些对竹的感悟对人生的超脱。而竹是不知道的,你要看就看吧。也许看过了,还要去生命场中拼搏一番,只气节不变,充满了血性的精神不会变。这,是竹的精神在人的身上的延续。5.文中的竹有哪些特征?(4分)答:6.为何作者说竹的生命“不是人们所说的‘给我一个空间,我会活得更灿烂’。”?(4分)答: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6分)答:8.仔细阅读,思考:文中的“竹的精神”指什么?(4分)答:9.结合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换写一个首尾呼应的结尾。(4分)答:二] (18分)①每个人都有追求,而追求始终伴随着舍弃。有些东西看上去是那么宝贵和美好,令人不忍舍弃。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神圣的真理,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呢?②名誉吗?哥白尼为了追求真理而被教会视作十恶不赦,他的地动学说更被诬蔑为“异端邪说”而加以禁止。在当时那个神权至上的宗教世界里,他的所作所为还有什么名誉可言?③金钱吗?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追求的是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人想以重金将他留聘,但他舍弃了金钱,排除万难,踏上了归国的旅程。④地位吗?曾任空军某部副军长的蒋道平,离休后谢绝了许多单位让他任“顾问”“董事”的聘请,舍弃了多少梦寐以求的“肥缺”,而甘愿在同济大学做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工作,当起了“扫帚大叔”。⑤生命吗?为了使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今,热血青年尧茂书为了洗清中国的江河要由外国人首漂的耻辱,为了实现站中国人自己最先征服长江的理想,他孤身一人漂流长江,征服许多险恶,不幸遇难。⑥家庭吗?老山战士在给父母的家书中说:“自古道:‘忠孝难以两全’,为了之祖国母亲,儿子不得不离开你们而去。”正是为了使祖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热血男儿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幸福,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叱咤于枪林弹雨之中,写下了光辉壮丽的英雄篇章。⑦如果没有他们……⑧ ,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祖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那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人,他们的追求中舍弃了功名利禄,将生命与家庭置之度外。他们推动着历史前进。看到他们的业绩,难道我们还能在追求中顾虑重重,不忍舍弃,甚至因此而放弃追求吗?⑨——要追求,就不要怕舍弃。10.给文章你个标题。(3分)1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12.②——⑥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4分)答:13.根据上下文,在空白处写一句过渡句。(3分)答: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4分)答:[三] (15分)岳阳楼记(节选)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5.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连月不开( )(2)波澜不惊( )(3)沙鸥翔集( )(4)吾谁与归(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17.诵读选文一、二段时,应用什么样的语调?(2分)第一段: 第二段:18.“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的“怒”用的好,好在哪里?(5分)答:三、写作(55分)19.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押题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略2. (1)xuán 盏 jīn 销(2)与生具来 与生俱来(3)伤,悲哀。语,说(4)对偶3. (1)《西游记》 二郎神(2)325144. (1)示例:保护鸟类,关爱自然。(2)①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做窝、下蛋、孵小鸟。②营造 创造③去掉“能否”(3)示例:鸟类是地球家庭的一员,是人类的朋友。观察这些朋友会使你更好的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会使你喜欢上他们,喜欢这些朋友会使你更有爱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们为庄家和森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请※同学说说他的爱心倡议吧!5. 竹不择地而生,不因时而变色,不因人而改变什么。(意思对即可)6. 因为即使没有人去关注它,它还是这样把生命的绿意喷薄,这样用节节的竹竿来告示着人生的意义。(意思对即可)7. 运用排比,设问,写出了不同的人对竹风骨风韵的思考和理解,表达了作者对竹的敬佩和赞美,增强了语句的气势。(意思对即可)8. 有着向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曲的风骨,飒飒的风韵。(意思对即可)(各2分)9. 参考:我喜欢卧在床上听风来吹过竹的飒飒,我喜欢看雨中竹的碧色盛装。夜,因为竹显得更静谧,梦里,我也变成了一丛竹……(意思与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相关,首尾呼应即可)10. 追求与舍弃(意思对即可)11. 举例论证。②——⑥段任意段即可。作用:论证“如果你追求的是神圣的真理,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呢”使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12. ②——⑥段顺序可以换,因为这五个段之间是并列关系。13. 如果没有从古到今这些为了追求而甘愿舍弃一切的人。(意思对即可)14. 首先提出“如果你追求的是神圣的真理,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呢”中心论点,然后通过举例,分别论述为了追求真理,名誉.金钱.地位.生命.家庭都可以舍弃的道理,最后由正是由于许多人的舍弃才有我们今天的现实,推出 全文的结论:要追求,就不要怕舍弃。15. (1)放晴(2)起,动(3)鸟栖息在树上(4)归依16. (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17.(1)第一段:悲哀,低沉。第二段:喜悦,昂扬。18.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渲染了登楼者的悲伤之情。三.写作参考2009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