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的灰姑娘
第三个,先设计一位半减器再由例化语句将两个半价器和一个与门构造一个一位全减器,然后以一位全减器为基本硬件串行连接成一个四位串行全减器(也是例化语句),同理以四位全减器为基本硬件构造一个16位全减器
刘彦热茶
这段程序的关键之处在于区别信号驱动源Y上的惯性延迟和传输延迟,理解了这个,就知道Y为什么如此变化。y<= y+z after 3 ns 属于惯性延迟,y<= transport y+z after 3 ns 属于传输延迟,这两个的区别能过仿真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来。至于惯性延迟和传输延迟分别会对信号驱动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查查VHDL编程的书有关延迟的部分。另外一些技术方面要注意的是:首先明确X值的变化会触发P1和P2,Y的变化会触发P1,每次变化都会触发,都会对信号驱动源X和Y产生影响,要根据惯性延迟的规则去分析。其次每次Z的赋值与X触发P2事件之间有一个δt延时,比如4ns时X变为2,但此时Z仍是0,在4+δtns时才变为2。比如Y在9ns变为2,是因为6ns时X从2变到3触发了P1。4ns时X从1变到2没有影响Y是因为Z的改变有δt延迟,Z还是0。8ns时X从3变到4没有影响Y是因为此时Z还是2,由惯性延迟的性质,赋给Y的都是2,所以6ns时的老事项保留。又比如为什么Y没有在15ns变为14,是因为在14ns时X从6变到7,触发了P1,此时给Y赋的是20,覆盖掉了12ns给Y赋14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