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臭爱毛毛
手机相机使用技巧可以参考以下介绍:1.掌握光线及模式调节,尽量避免在逆光的情况下拍摄,有的手机支持闪光灯功能可以有效补充光线,不过有效距离比较短,适合近距离拍摄时使用。2.协调手的把持度及拍摄姿势,在拍摄时,右手握机对准拍摄对象,然后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稳。3.注意手机与景物的平行。4.部分手机支持许多模式拍摄,可以根据具体拍摄场景进行模式选择。
sunshine哒哒哒
一、手机摄影培训课程登录中国点燃数字激情随着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富足,精神生活就显得日益匮乏。而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摄影作为一种迅速普及的兴趣爱好,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休闲和娱乐,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们停下脚步,用摄影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全新的角度来欣赏生活。摄影艺术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实日渐空洞的精神文明,最终达到改善人们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另一方面,手机作为现代人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同时也成为了最便捷的拍摄工具,能让人们用一种更平和、更细腻、更朴实的心态来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近年来,手机的摄影功能日趋完善,流行化的手机摄影必将成为新型摄影的重要部分。而随着iphone在全球风靡,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使用iphone拍摄照片。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家甚至举办了iphone摄影展,引起巨大反响。2011年1月15日,国内首个iphone手机摄影展将在北京卡图摄影图书馆举办,本次展览展出的近百幅摄影作品由知名摄影讲师叶梓、李杜宇夫妇创作,“轻松摄影”、“用手机发现生活,记录生活”、“不依赖昂贵器材也能拍出精彩照片”等主题成为此次影展要传递的主要观念。同时,为了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学习交流的需求,主办方还将于2011年1月15日和23日推出两场免费的手机摄影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手机拍摄与数码相机拍摄的区别、手机拍摄软件的特点及使用、手机摄影时如何运用构图光线色彩规律、如何发现记录生活中的美,以及大量优秀的国际手机摄影作品的赏析。届时,观众将有机会与叶梓、李杜宇老师近距离交流摄影心得,亦有机会当场展示自己的手机摄影作品,与其他摄影爱好者交流互动。除上述活动外,主办方还将举办面向社会征稿的“公众iphone摄影展”,征稿时间为2011年1月15日至4月15日,所有使用iphone的摄影爱好者均可免费投稿参加。摄影作品须使用iphone手机创作,与生活相关的一切题材皆可投稿。届时将由专家组评选出上百幅入选作品,在2011年4月23日至4月30日举办的“公众iphone摄影展”上展出。所有到场观众将对展出作品公开投票,根据票数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所有入选展览的作者都将获得纪念明信片一套,一二三等奖获奖者更将获得惊喜大奖。
沫卡MOKOO
今年是我疯狂学习摄影的一年,从相机到手机,从线上到线下,花了很多银子,那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前两天加了我偶像韩松老师的微信,开心之余,就以韩松老师的课为例,介绍一下手机摄影课程主要讲了什么吧。 开始之前,先来欣赏几组老师的作品。看上面几组图片,感觉老师是偏重极简风,侧重光影、线条的变化。但老师的作品并不是单一风格,也会拍这种很生动很有生活气息的照片。特别喜欢下面这张获奖作品,从色彩到构图,到人物表情,到鸽子展翅的瞬间,立刻被圈粉。 从知道老师,看他的作品到报课,可能不超过1小时,因为课程也不贵。可收获却真的很大。 首先,你得熟悉你的拍摄工具—手机,知道如何对焦,如何自动曝光/手动曝光,如何连拍,如何hdr拍摄。先把基础功能摸透。 其次,你得有相应的拍摄、后期的App:如snapseed,vsco,skew,retouch,slow shutter等。 如果你外拍还需要一些外置硬件,如三脚架、充电宝、外置镜头等 既然是摄影,不管手机、相机,都要遵循摄影的三要素:构图、色彩、光线。 这三要素把握的好,照片就不会难看。 构图 老师并没有一上来就介绍各种构图的种类,技巧,而是教我们做减法。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对画面的把控能力还不强,应该净化视觉元素,注重简单的几何图形。 一根柱子,一道有趣的光影,皆可完成一幅画面。色彩 色彩部分,老师介绍了三原色、冷暖色,以及不同色彩间的对比所带来的不同氛围感受,如零度对比、调和对比、强烈对比。 这个没法儿用语言表达,老师直接用他拍的照片做了示范。光线 光线主要分为自然光和场景光。根据光的位置又可分为顺光、逆光、侧逆光等。 拍建筑一般多选用顺光,而拍人物却很少用这种光,因为人物面部会缺少层次。而逆光通常可以出很漂亮的剪影、光影效果。 老师对光的把握真的是很厉害! 后面几节课,老师根据题材的不同分别讲解,如人物拍摄、静物拍摄、街道人文拍摄、风景拍摄、建筑拍摄等。 每个题材都有对应的拍摄技巧,拍摄角度,以及一些适合的场景,我就不过多剧透了。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重要的是老师对摄影的认识:有一节后期课我感受特别深。老师有几张照片,我感觉真的很路人,可是经过老师的裁片和调色,变得非常的出彩。这种对画面的把控,并不是我们学几节课就能马上拥有的。手机摄影操作并不难,也没有特别多的技巧可言,就是 要对生活不断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才能在作品上有所提高。 另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对那些名师如数家珍,可见他看了多少大师的作品,加上自己的理解、思考、练习,才有今天的作品。 上了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很棒的一点是我会观察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景、物、人,然后用不同的视觉来拍摄。 在南京机场,我特意去找找那些平时被我忽视的地方,拍了下面这两张有几何感的照片。 前几天,南京大雪,也阻挡不了我要出门拍雪景的欲望。而生活中,也会经常关注光影、线条的变化。除了韩松老师的课之外,我还上了大约三四位老师的手机摄影课,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教摄影三要素再到后期app的使用,以及它们各自的一些tips,如慢门拍夜景、流水、全景如何拍等炫技类的内容。 其实,只要挑选符合自己审美的老师,1位就够了,吃透它,然后不停的练习。 通过韩松老师的课程与作品,我渐渐有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1. 多看好图 (大师的作品,你喜欢的老师的作品,好的电影等) 2. 不断模仿 (所有厉害的人都从模仿开始,不要觉得模仿low) 3. 观察生活 (风景并不在远处,只要善于观察,身边处处是风景。lofter上有位摄影师:张内咸,他是体育老师,专门拍上体育课的孩子,也拍出了自己的风格) 4. 经常思考 (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你的作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你对光影的理解,之后你便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现在我不再到处去找课程上了。摄影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了多少技巧,而是你用你所知道的拍了多少东西。你为一张好照片付出了多少。 2018,第一篇文,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今年先拍个1万张,希望我能拍出好作品~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