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麦芽糖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教务老师 金丹丹日前,市教育局发布了《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报名工作的公告》。2022年杭州市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下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下同)“个别生”报名工作网上预登记将于2022年2月16日9:00—2月21日16:00进行,网上审核确认将于2022年2月25日9:00—26日16:00进行。报名对象“个别生”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具有各类高中学校在册学籍的学生不得报名):1.具有市区户籍的外地初中学校应往届毕业生。2.市区初中学校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其中,外省籍随迁子女应符合初中毕业当年在市区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条件。3.外地初中学校毕业,符合《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和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以下简称高层次人才子女)。报名方法中考个别生报名时间流程图。(流程图不包括体育中考后的安排)||网上预登记符合报名条件,要求在杭州市区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个别生”,应于2022年2月16日9:00—2月21日16:00登录“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报考预登记”系统(是唯一网址,以下简称系统),在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下同)指导下如实填报个人基本信息和第一次体育中考报考项目,并按要求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保存后下载打印《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个别生)报考登记表》。未按规定时间完成网上预登记的,不得在杭州市区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1)预登记网址:(杭州教育考试网,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报考预登记唯一网址)。请务必注意以下两点:①请使用电脑填报,本系统不支持手机和平板填报。②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360浏览器(极速模式)填报。预登记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请更换浏览器后再填报:a选择照片文件上传时,页面始终无法显示照片。b在登记完信息保存时,出现“-1”错误提示。(2)请仔细阅读《温馨提示》内容。(3)首次登录的考生点“我要预登记”进入预登记界面。(4)考生须如实并按要求格式填报个人基本信息和第一次体育中考报项,并点击“选择文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照。因体育中考将采用“人脸照片比对”系统,所以上传照片必须按照二代证件照标准,即:白底,图像大小358*441像素(宽*高),照片文件为JPG格式。考生上传照片的质量会影响网上审核结果。考生预登记请注意以下几点:①所有项均为必填项。②外国籍考生在“身份证号”一栏中填写护照号码,港澳台籍填写相应身份证件号码。③“户口所在地”请按《户口簿》上的户籍信息详细填写。港澳台籍和外国籍考生该项信息可不填。④设置的密码为字母+数字的组合,长度为8-16位,考生须牢记设置的密码,后续的二次登录系统和中考志愿填报等都将延用此密码。⑤绑定手机号用于密码重置和中考成绩发送,保存前须获取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请确保手机号填写准确,并保证手机畅通。⑥杭州市区体育中考共设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含两个项目,每个类别均应选择一个项目作为第一次体育中考考试项目。(5)考生填报完成并“保存”成功后,跳出如下图提示:考生须点“确定”后,在填报页面继续点击“下载打印报考登记表”下载并打印《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报考登记表》。(6)请在仔细检查与阅读《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报考登记表》后,由考生及家长签字确认。《个别生报考登记表》是考生在网上审核未通过时,到现场审核必须出示的材料。(7)填报时间内,考生如需修改预登记信息(身份证错误需重新进行预登记),请在“预登记入口”选择“二次登录”后,用“身份证号”和预登记时设置的密码登录系统,请注意修改信息后再次保存。(8)考生因为忘记密码无法登录系统,可以点击“忘记密码”,通过预登记时设置的“绑定手机号”对密码进行重置。||网上审核确认已按规定时间完成网上预登记的考生,须于2022年2月25日9:00-26日16:00,在家长指导下再次登录系统,查看网上审核结果并完成如下操作:(1)审核结果为“已通过网上审核”的考生,须于上述时间内在家长指导下通过系统完成“联考区”选定(联考区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考区,市区户籍“个别生”按户籍所在区确定联考区,其他“个别生”按在市区的实际居住地确定联考区,选其他区无效),确认后下载打印《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信息核对表》。报名、审核和确认完成的,报名方为有效。确认后下载打印《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生)信息核对表》(以下简称《信息核对表》)其中第二页为第一次体育中考《场地准考证》,是参加第一次体育中考的凭证,参加游泳项目考试的须凭《信息核对表》于考试当天在考点检录处领取《游泳准考证》。《信息核对表》还用于《报考指南》、中考文化课考试准考证和成绩卡的领取,请务必妥善保存到高中招生结束。体育中考准考证样张(2)审核结果为“未通过网上审核”的考生,需进行现场审核和确认。请此类考生及家长带齐相关材料,于2022年2月27日9:00—12:00,到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华浙广场9号,杭州大厦D座附近)二楼大厅进行现场审核和确认。||体育学科考试相关日程(1)第一次考试考试安排见《个别生信息核对表》,考生凭准考证参加考试。(2)第二次考试①报项时间在第一次体育考试中未达满分的考生可在3月29日9:00-30日16:00,登录进行报项(密码和绑定手机号与预登记相同)。②准考证下载报名第二次体育考试的考生须于4月1日9:00-16:00再次登录系统,下载打印《二次报项信息核对表》和第二次体育中考《场地准考证》。③第二次体育中考的考试安排以该次考试的准考证为准。||免考申请申请体育免考的考生在“网上预登记”时仍应正常填选体育报项,并在完成网上审核确认后,于2022年2月27日9:00-12:00向考试院提交免考申请。申请体育免考,按《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学科考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报考指南》领取《报考指南》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资料将以“快递”(顺丰到付)和“自取”两种方式发放。选择“自取”方式的考生于2022年5月8日9:00-16:00凭《个别生信息核对表》到杭州市教育考试院领取(可代领)。注意事项1.审核未通过考生参加现场审核和确认需携带的材料(1)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港澳台籍和外国籍考生提交相应身份证明材料)。(2)学籍材料应届初中毕业生提供《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基本信息表》由就读学校通过浙江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统一打印,并由就读学校盖章确认(在外省初中就读的可使用就读地规范的学籍证明)。往届初中毕业生提供初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符合报名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除提供上述(1)(2)中的材料外,还须提供监护人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结果》或经省委人才办审核的《省部属单位高层次人才认定申请表》原件及复印件。(4)由考生及家长签字确认的《2022年杭州市区初中毕业升学考生(个别生)报考登记表》。(5)申请体育免考的考生须提供杭州市级及以上医院开具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2.“现场确认”须考生及家长均到场。未完成“网上审核确认”或“现场确认”的考生,“网上预登记”信息无效,不得在杭州市区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咨询电话市教育局基教处 87061385、87065778市考试院中考科 85866676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难得明白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杭州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现定于2021年1月开设两场针对杭州社会人员的普通话考试。
报考条件:
杭州社会人员考试(含杭州市各区、县):
考生需具备杭州市身份证、杭州居住证或在杭工作证明(由所在单位出具并加盖公章有效)。
杭州市范围以外的身份证、或无法提供在杭工作证明的人员不能参考。
三个月以内参加过普通话测试或在其他地区已经报名的考生不能参考。
报考须知
1、本次考试采用机测模式(使用国家机测系统)。
2、考试时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在完成报名缴费后可打印,准考证号现场抽签产生)、杭州居住证或杭州工作证明(非杭州户籍考生需携带);大学生场次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准考证、盖有当年学校注册章的学生证。
3、缴费推荐使用支付宝快捷支付;使用已开通过网上银行的储蓄卡缴费的,如属跨行转账会出现延迟到账的情况,请在预报名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缴费,48小时后查看缴费情况。
4、通过测试的考生其证书将于35个工作日后通过邮寄方式送达,邮寄地址及电话请考生务必填写正确,一旦报名成功无法更改。
以上内容参考 杭州考试教育网-2021年1月国家普通话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爱吃糖z
【 #教师招聘# 导语】 准备了《浙江杭州教育网:》,供大家参考! 一、杭州教育概况 (一)教育事业规模 据2015年统计,市属高校6所,包括杭州师范大学(含钱江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电大)、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万人)。 全市中小学(不含技校、成人中专)共有800所,其中小学443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243所,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及十二年一贯制学校)75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39所;全市共有中小学生(不含技校、成人中专非全日制学生)万人,其中小学万人,初中万人,普通高中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非全日制学生)万人;中小学教职工(不含技校、成人中专)万人。(3)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14所,在校学生1582人,教职工563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334人,教职工75人。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均办学规模,小学为1184人,初中为870人。小学班均规模为人,初中班均规模为人。 幼儿园910所,在园幼儿万人,教职工万人。 全市中小学(不含技校、成人中专)有专任教师万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万名,初中专任教师万名,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专任教师万名。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0名;工读学校专任教师61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万名。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 (二)教育事业发展 十五年基础教育朝着优质均衡方向不断迈进。2004年我市率先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2015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和。13个区、县(市)全部进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行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10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25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16所高中学校成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占全省示范校总数的22%,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保持在以上。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持续保持在以上。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构建。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为杭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高中段学校招生普职比基本保持1:1。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继续升学比例逐年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初步构建。市属高校与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6个学生创业教育园地、5个产学研联合体。中策职业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两项产学对接、校企合作教学成果分别荣膺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杭州技师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的杨金龙摘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在“技能界奥林匹克”金牌零的突破,在世界上打响了杭州职教的品牌。 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跨越式发展并举。杭州师范大学跻身省内本科高校第一方阵,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办学水平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去筹招生,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各具特色;实施了市属高校内涵发展8大项目、人才队伍建设6项计划和产学对接7项工程;通过西湖学者、西湖鲁班评审和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赴海外研修,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成人继续教育快速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全面开展。杭州成人“双证制”免费培训首开全国先河,有万人取得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新时期扫盲工作成绩显著,有万人脱盲;出台《杭州市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办法》,扶持50个民办培训学校特色品牌建设项目;认定50个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市民(村民)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全市累计建成5个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杭州市教育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委托起草教育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制定和实施教育规范性文件。 (二)指导和管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统筹直属学校(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 (三)统筹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负责直属学校(单位)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关系隶属于市委教育工委的民办院校党的建设工作;指导市属高校,区、县(市)教育系统和有关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市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四)统筹管理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等工作;统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专业设置工作;协调、指导全市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布局调整工作。 (五)指导、协调和监督各区县(市)政府、各部门有关教育工作,负责全市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 (六)统筹指导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德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等工作。 (七)统筹管理全市学历教育及其招生考试工作,改革招生制度和办法;参与制定市属高校的招生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以及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市区)高中段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成人自学考试。 (八)统筹指导和管理全市教师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等工作;制定师资管理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并指导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九)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等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收费,监测全市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情况;负责直属学校(单位)资产的监督管理;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基本建设及校舍改造工作。 (十)指导、协调全市教育系统的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汉语言国际推广;管理直属学校(单位)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 (十一)负责管理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指导普通话推广以及普通话、规范汉字的培训、测试工作。 (十二)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和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组织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十三)指导相关社团开展工作;指导全市奖学助学、勤工俭学以及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对直属学校(单位)实施内部审计。 (十四)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单位地址:杭州市屏风街8号 邮政编码:310003 公开(监督)电话:87077801 Email地址:jyj@ 网站地址: 杭州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