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雪13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幼儿园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等。上述形式可分别设置,也可混合设置。
【知识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
【难度等级】★
2.【答案】C。
解析:《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节选)的基本原则包括
(1)依法保护原则。(2)儿童优先原则。(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4)儿童平等发展原则。(5)儿童参与原则。
【知识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节选)——基本原则
【难度等级】★
3.【答案】D。
解析:教育活动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知识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
【难度等级】★
4.【答案】B。
解析: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知识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
【难度等级】★
5.【答案】A。
解析:《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幼儿园可以依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向幼儿家长收取保育费、教育费。保险费不在范围内,所以是错误的。
【知识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的行政事务
【难度等级】★
6.【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作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和模仿性强、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性格品质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学生。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效仿教师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态度,乃至性格、气质和习惯等。无论教师本人是否意识到,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成为值得推崇的模范,就是典范性的表现。
【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难度等级】★
7.【答案】A。
解析:“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中公教师解析,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李老师没有排队接水,更没有为幼儿做好一个表率的作用。
【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难度等级】★
8.【答案】B。
解析:教师除了扮演“教员”的角色,负责日常的教学活动外,更为主要的是充当儿童生活的“导师”。第一,儿童饮食起居的“导师”;第二,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导师”;第三,丰富儿童情感生活的“导师”。因此,提倡教师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既要以平等的态度关爱儿童,又要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和引导儿童,帮助儿童获得积极体验,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与师德——幼儿园教师职业角色——幼儿园教师与儿童
【难度等级】★
9.【答案】B。
解析: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调节作用指通过教育、评价、命令等方式,指导和纠正教师的职业行为,协调教师劳动中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等。
【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及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难度等级】★
10.【答案】D。
解析: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要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及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难度等级】★
11.【答案】C。
解析: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为: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2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例如:(1)具有一定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少患病。(2)对环境及其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如寒冷、炎热、冷热的变化等)。(3)能适应多种体位的变化(如摆动、旋转、身居高处等)等。3.体能发展良好
【知识点】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健康与生长发育——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难度等级】★
12.【答案】A。
解析:体育锻炼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可以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发育
【知识点】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难度等级】★
13.【答案】C。
解析:脓包疮被抓破后脓液流出,感染到其他皮肤引起新的脓包疮。原有脓包疮露出鲜红色糜烂表面。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常见病、传染病及预防——常见皮肤病
【难度等级】★★
14.【答案】C。
解析:传染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题目中老师的做法,属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因为管理传染源是指:早发现患儿、早隔离患儿、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减少传播传染病的机会。在不同的季节,多发的传染病不尽相同。比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肠道疾病多发。儿童家长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掌握多发传染病的症状,以便做到及时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是指对环境卫生、空气新鲜、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中公教师解析,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是对传染病患儿所在班级的环境彻底消毒。如对肠道传染病,着重在管理粪便,保护水源,管理饮食,食具消毒,讲究个人卫生等方面。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是保持空气流通。而保护易感者有计划的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儿童的有效措施。家长应主动到卫生防疫部门,按计划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并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增强儿童体质。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难度等级】★★
15.【答案】D。
解析:幼儿的毛巾应放在通风的位置,且不会被其他的污染物污染。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托幼机构环境与保教活动卫生——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
【难度等级】★
16.【答案】B。
解析:健康教育的方法:动作与行为练习法;情景演示法;游戏法;讨论法;讲解示范法;参观访问
【知识点】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概念
【难度等级】★
17.【答案】A。
解析:建筑物楼梯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和通行效能,楼梯宽不小于,坡度要小,每一级踏步高度宜为米,宽度宜为米。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托幼机构环境与保教活动卫生——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
【难度等级】★★
18.【答案】C。
解析:蜈蚣咬伤处理:蜈蚣较大,毒性较强,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伤,应立即用淡碱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0%的氨水。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儿童意外事故与处理——蜇伤
【难度等级】★
19.【答案】D。
解析:维生素A缺乏症:“雀目眼”、夜盲症、“毕脱氏斑”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学前儿童需要的营养素
【难度等级】★
20.【答案】A。
解析:以下食物不宜提供给学前儿童食用:被细菌污染后腐烂变质的食物。如粮食、玉米、花生霉变后产生的黄曲霉素会致癌;腌制、腌腊制品;天然有毒物质,需要煮熟、熟透的食物。如四季豆、发芽的马铃薯、新鲜的黄花菜、发青的西红柿等都含有毒素;颜色过于鲜艳的水果,可能含有色素;过期的实物。
【知识点】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膳食——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
【难度等级】★
21.【答案】C。
解析:“视崖”实验即视觉悬崖实验,是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为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崖”实验。“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
【知识点】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知觉的发展
【难度等级】★
22.【答案】B。
解析: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而稳定性增强。3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甚至可以达到20分钟。
【知识点】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性
【难度等级】★
23.【答案】D。
解析: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组织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它们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进行改组,以便于记忆的方法称为组织性策略。组织性策略出现于学龄期儿童,它与记忆的目的、任务、要求及主体的知识结构有关。
【知识点】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儿童的记忆策略
【难度等级】★
24.【答案】D。
解析: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即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例如,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体几乎长了3倍。(2)混淆假想与真实
【知识点】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难度等级】★
25.【答案】B。
解析: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后,大概要到四岁左右才能全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要从培养幼儿准确的听音入手。因为听得准是说得准的前提,要使幼儿发音准确,必须注意使他们能听得准确,能分辨语音的微小差别,如z、c、s与zh、ch、sh,为幼儿准确地感知语音打好基础。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还可以采用游戏、儿歌、绕口令等方式。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语音的发展
【难度等级】★
26.【答案】A。
解析:绝对性是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使得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静态,而很难把握那种稍纵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缺乏相对的观点。题干中幼儿的表现是绝对性的表现。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特点
【难度等级】★★
27.【答案】B。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是直觉性的,具有自我为中心性。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特点
【难度等级】★
28.【答案】B。
解析:理智感(又称为智慧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中公教师解析,即好奇好问。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理智感
【难度等级】★
29.【答案】A。
解析:3~4岁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很差,自我控制的水平是非常低的,主要受成人的控制。到了5、6岁,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加,自己控制自己的活动的愿望也不断上升,并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控制策略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水平也相应地获得提高。即幼儿晚期才能初步做到坚持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难度等级】★
30.【答案】C。
解析:A是多血质;B是正确的;D王熙凤是多血质。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气质
【难度等级】★
31.【答案】B。
解析: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自我体验也称之为自我感受,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题干中描述幼儿因为收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很开心,是自己对于自己情绪的感知和体验。故选B。
【知识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概述
【难度指数】★
32.【答案】A。
解析:英国心理学家谢弗提出,依恋形成的标志需要符合三条原则:代表性,稳定性与普遍性。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依恋的发展过程
【难度指数】★
33.【答案】B。
解析: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拒斥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被拒绝性的儿童正是这种表现。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
【难度指数】★
34.【答案】A。
解析:“他律”指按照外在的他人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他律性道德”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把规则看做由权威人士传下来的(神、父母和教师),是一个永久的存在,是不可改变的,是需要严格遵守的。这一时期儿童道德判断只关注行为的客观结果,不关心行为者的主观动机,这是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难度指数】★
35.【答案】A。
解析:为幼儿选择歌曲时要注意:首先,其歌词应是有趣、易记,为儿童所熟悉和理解的,其次歌词要有重复,有发展的余地,再次,在选择歌曲时,还尽量注意歌词的内容宜于用动作表现,儿童天性好动,感情外露,边长边做动作时儿童很自然而直接的—种音乐表现活动。中公教师解析,儿童在这种活动中,既满足了好动的天性,协调性也得到了发展,这对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儿童歌唱的发展
【难度指数】★
36.【答案】C。
解析:定型期又称图式期。儿童逐渐形成并发展他绘画表现的“样式”阶段。开始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绘画中会出现“透明化”,又称“X”光画法。题干中幼儿将不再眼前的鼻子嘴巴都画出来了,属于定型期的表现。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难度指数】★
37.【答案】B。
解析: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建构一定结构或物体,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包括拼图、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手工游戏、用雪堆雪人、用沙筑碉堡、木工活动等。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概述——游戏的分类
【难度指数】★
38.【答案】D。
解析: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性质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儿童自主生成活动和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难度指数】★
39.【答案】C。
解析: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和交流是极其重要的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借助具体情境,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及丰富多彩的材料,激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探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难度指数】★
40.【答案】C。
解析:当墙面的创设内容中有幼儿动手操作后的作品时,不管这些使幼儿创作、制作,还是仅仅记录,都属于操作性创设。记录式创设更注重于对幼儿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过程的展示,而展览式创设更注重于学习成果的展示。一般而言,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记录式墙面有利于幼儿了解探索问题的方法,而学习结束后,展览式墙面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在填充创设中,最初墙面上只有一些原始的记录或是简单的框架,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将幼儿的作品,学习成果布置到墙上,对大片空白的墙面进行填充。题干描述以“月”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故选C。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指导——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类型
【难度指数】★★
41.【答案】B。
解析: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最常见、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正式的教育活动还是其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幼儿的个别或小组活动,游戏总是紧密伴随着幼儿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可以根据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如科学活动可以通过体验小实验或小游戏而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音乐活动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或表演游戏让幼儿主动表达与创造。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性策略——导入策略
【难度指数】★
42.【答案】A。
解析:适宜性、有效性指的是,评价教育内容是否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是指活动内容是否依据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并能从幼儿的角度来选择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此外,还体现在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难易程度以及重点确立等方面是否符合小、中、大班不同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够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以及获得适宜性的发展。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对教师“教”的评价
【难度指数】★
43.【答案】B。
解析:层叠式提问,一方面,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探究愿望和活动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对幼儿的散点式问题和兴趣作出及时的判断和把握,准确地筛选出既满足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对幼儿产生认知或能力上挑战的内容和问题,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支持和推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中公教师解析,题干描述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二引发幼儿思考。故选B。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性策略——提问策略
【难度指数】★
详细答案请戳>>>网页链接
美羊羊小P
【 #教师招聘# 导语】《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公告 》已发布,笔试时间:2017年7月15日上午9:00-11:00, 现将相关信息发布如下: 1.“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时期的教育内容。 A.现代教育B.奴隶社会C.原始社会D.封建社会 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 3.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C.文化整理功能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 7.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谈话法 8.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是教学的()。 A.可接受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D.教学评价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12.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 1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4.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A.信息技术教育B.德育 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5.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现代师生关系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 16.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17.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可塑性 18.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疏导B.因材施教 C.导向性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0.通过人格感化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参观法D.实际锻炼法 21.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2.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2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4.“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25.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B.能力的增强必然意味着知识、技能的提高 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26.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7.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28.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A.幻想B.空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29.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一些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31.()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B.尊重C.自我实现D.爱与归属 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皮亚杰B.桑代克C.布鲁纳D.罗杰斯 33.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 3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36.学习时,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3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 38.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A.负向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3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40.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的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A.学习困难综合症B.焦虑反应 C.厌学症D.强迫症行为 41.由于生物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此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间接性B.远景直接性C.远景间接性D.近景直接性 42.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D.合作道德阶段 43.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 44.像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C.个别教学策略D.合作教学法 45.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每年都向李老师送礼。而李老师从教多年,从不“恃教而骄”,收受家长的礼品,两袖清风,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严于律己D.公正对待学生 46.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 4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48.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欲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要求是()。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为人师表。” A.法规B.规章C.学校规章制度D.职业道德 50.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A.劳动B.惩戒C.教育D.发展 51.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宗教起源论 5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53.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代表了()。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辩证统一 55.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56.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 57.“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5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 59.小A在考试结束之后,想放松一下心情,于是选择去电*看一场轻松的电影,这体现了动机的()。 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功能 60.一些人主要利用身体内部的知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那么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A.场依存B.场独立C.辐合型认知D.发散型认知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