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

孙先生孙太太
首页 > 考试培训 > 六年级考试重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dzsmz5288

已采纳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如下: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4、16℃读作十六摄氏度,表示零上16℃;-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表示零下16℃。

5、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6、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六年级考试重点

337 评论(10)

大琳琳666

很多同学学习数学都要整理数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C=(a×b+a×c+b×c)×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C=(a+b+c)×4

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圆: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C=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 ²

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S=πdh S=2πrh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S表=s侧+2s底(s=πr²)

S侧=πdh

S侧=2πr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d÷2)²h V=πr²h (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V=πr h÷3V=π(d÷2)²h÷3 (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

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

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

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

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以上就是一些六年级重点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4 评论(8)

小小小雨桐

六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国语知识的综合运用。 小学阶段要求写短陈述句。 注意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写错字。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可以写常用应用文、邀请函、板书稿、日记、书信、通知、简要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

要记述事情和活动,就必须把事情和活动写得具体一些。 为此,首先在动笔时,请认真记住要充分准备材料并进行书写。 其次,请重点写下重要的场面和过程。 用具体的形象写它,可以给整个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要局限于一般现象的记述。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

1、比喻。 比喻是指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抽象的、深刻的东西的说明和描绘里面的东西。 这样可以更生动具体地描绘事物的形象。

2、排列比。 排比是指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相关,是语诉-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排比成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3、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先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 也就是自问自答。

28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