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0

scropio123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火辣小白羊

已采纳

刘春霖,1904年考中甲辰恩科头名,而中国科举制度是1905年废除的,所以说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是刘春霖。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214 评论(15)

智慧女神美美

说来也是侥幸,就因为第一名“广东考生朱汝珍”中有一个“珍字,让慈禧想起了令人头疼的珍妃,而恰好刘春霖的名字很有寓意,又刚好赶上大旱,慈禧认为他是上天派来的福星,再加上他字迹清秀刚劲,正是慈禧所喜欢的,所以就把刘春霖提为状元,而朱汝珍降为榜眼。虽然这个状元来得有些侥幸,但经过历史证明,刘春霖,配得上“状元”这个身份。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生于1872年。高中状元时,春风满面的他刚年满32岁。他除了满腹经纶外,在书法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小楷。

289 评论(14)

bamanai119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科,这一科的状元是刘春霖,所以刘春霖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张謇也是清末时期的一位科举状元,他是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状元的,而且他参加的这场科举考试和以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不一样,这场考试是因为慈禧太后60寿辰而特开的恩科。值得一提的是张謇和刘春霖两人能成为状元都很偶然。

张謇原本考取的只是第60名贡士,按理说这样的成绩在殿试中一般只能位列三甲进士,但是因为当时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很赏识张謇这个人,最后正是在翁同龢的操纵下张謇才得以高中状元的,所以说张謇这个状元来的很偶然。

刘春霖的状元路是另一番情况,刘春霖在会试中考的是第二名,第一名是广东人朱汝珍。当时是慈禧太后主持殿试,考官将贡士们的答卷排好名次后呈给慈禧太后审阅,慈禧太后翻开第一份朱汝珍的答卷后,对朱汝珍答卷的内容颇为满意,但是有三个地方不符合慈禧的口味。

朱汝珍这份答卷的字体笔画比较粗,这点不符合慈禧的审美;朱汝珍的籍贯是广东,这点也颇令慈禧太后厌恶,因为太平天国、维新派以及反清的孙文等人都是广东人。此外,朱汝珍名字中的“珍”字让慈禧想起了光绪的珍妃,慈禧是讨厌珍妃的。出于这几个原因,慈禧没有把朱汝珍定为状元。

当慈禧太后翻开第二份答卷的时候,看到刘春霖这个名字很吉庆,而且不是广东人,心生欢喜,就将刘春霖定为状元,朱汝珍也因此屈居榜眼。

清廷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所以1904年的甲辰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了,刘春霖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106 评论(11)

周闹闹now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261 评论(9)

燕子060207

1909年,为庆祝宣统皇帝即位,又破例地对秀才进行了一次贡元考试,以选拔人才,这也是中国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此后,大约施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便完全废止了。

337 评论(13)

蓝瑟季候风

科举考试是在清朝光绪时期终结的。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1905年科举制的停废,终结了1298年尊崇科举的时代。这种选拨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影响的范围也最广。科举制的创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科举制度介绍: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171 评论(9)

相关问答